杨 蕾,符文彬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符文彬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务,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针灸经典,特别是《内经》的理解,有着深厚的造诣。擅长用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法独特,疗效见佳。现将其运用化脓灸治病经验介绍如下。
化脓灸是在传统灸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一种特殊的灸法,最早见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欲令灸发者,令履鞨熨之,三日即发”。早期的化脓灸均是将艾点燃后直接在穴位上烧灼,令皮肤烫伤,近代则使用较少,多由于该法有灼痛、长达45天左右的化脓期、遗留瘢痕等特点,故令医家和患者皆不愿使用。现临床上化脓灸大多用中到大艾炷,每穴灸7壮,化脓期较长。符教授在传统化脓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艾绒捏成绿豆大小,每穴灸3壮,灸完后局部皮肤发红,稍破损,不要求其化脓,避开颜面部及暴露部位,使病人的痛苦减轻,易于接受,疗效显著。
痰饮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包括可看到或可触及的有形之痰,以及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的无形之痰。历代医家均认为“百病多由痰作祟”,“诸般怪证皆属于痰”。元代朱丹溪更明确指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符教授据此思想,认为痰浊作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周身,若有所停聚,则必然影响人体之气的正常运行,痰饮积久,必结聚成形,影响脏腑功能,凡肿块类疾病大多与痰相关。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从化痰湿入手,选取相应穴位。灸法需火,火属阳性,痰属阴性,以阳制阴,采用化脓灸,火力更胜一筹。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论》云:“心藏神”,《素问·邪客》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可见心在脏腑中地位之重要。符教授治病,常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论点,强调治病从心论治,常教诲学生,临床上有很多疑难杂症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病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要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只有患者心安神定,信任医者,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根据患者的症状、证候,四诊后,进行经络、脏腑辨证,得出相关脏腑所生病,选取相应脏腑背腧穴。背腧穴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反应内脏疾病和治疗相应内脏疾病的特异性,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类经》谓:“十二俞……皆通于脏气。”滑伯仁《难经本义》说:“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符教授用化脓灸治病多选取背腧穴来调节脏腑功能。取穴精简,每次选穴不超过3个,使患者痛苦减轻。正如明代杨继洲所说:“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苛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无以成功,惟在善灸者加之意焉可。”
冯某,女,35岁,2009年12月初诊。因“右侧乳房胀痛1年余”就诊。现症见右侧乳房胀痛,经前尤甚,经后减轻,伴有上腹部胀痛,平日性情急躁,易怒。有痛经,夹有瘀块,经期规则,经量适中,纳可,眠欠佳,二便调。查体: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约2 cm×1 cm条索状包块,压痛,推之可活动,两腋下未及淋巴结。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乳癖(肝郁气滞夹痰);西医诊断:乳腺增生病。中医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治疗:肝俞、脾俞、心俞与肝俞、脾俞、膈俞两组穴位交替,化脓灸各3壮。操作:先在相应穴位的皮肤上涂上万花油,以增强粘附性,再将绿豆大小的艾绒置于其上,点燃直至其燃尽,病人自觉疼痛,局部皮肤稍破损,祛除灰烬即可,如此反复3壮。1周治疗2次,两组穴位交替,平时注意防止感染,经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诉乳房及上腹部胀痛明显减轻,情绪较前舒畅,同时痛经好转。查体:右乳腺包块明显变软缩小,胀痛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平和。
按语: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属中医“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是肝郁气滞和痰湿阻络型,患者症状往往兼有二者,混合为病。《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塞,聚结成核,初如豆子,渐若棋子。”阐明了该病的病因和病机,其病因不外是气滞、痰凝、血瘀,使经络气血郁阻,聚结成核所致。符教授认为,此类疾病正是有形之痰停留体内所致,该病病位在肝,与心有关;治疗常从疏肝调心和化痰的角度出发。
患者平日性情急躁、易怒,病位在肝,肝主疏泄。从经络循行上看,“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部分乳房位于胁肋处,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符教授选用肝经之背腧穴肝俞可疏肝理气,肝气舒则胀痛得解。乳房肿块与脾失健运、痰湿积聚日久成瘀相关,《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感故也,外湿引动内湿,脾阳被困,失其温运而痰湿内生”。背腧穴脾俞有健脾化痰之功效,脾之运化功能正常,痰湿得化,则包块随之而消。灸心之背腧穴心俞,则可宁心安神、补益心气,心神得安则有助于正复邪祛。痰湿日久,气聚不散,积而成瘀,结合该患者有痛经,月经夹有瘀块,舌暗红,选用血之会膈俞,活血以化瘀结,包块得散。另外,符教授常常配合四关穴调肝气以治疗妇科方面疾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