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冬玲,邵 华,李 栋,田 嵩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0)
基于案例教学法导入的实验诊断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汤冬玲,邵 华,李 栋,田 嵩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0)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方向发展,这就对检验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以案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其对试验内容的学习,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
实验诊断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医学生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新性的培养有其特殊性,不是一种具体的技能,而是带有很强抽象色彩的一种先天潜质。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个体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创造性。如何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的技术创造性和竞争力,以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近年来,案例教学模式以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自身的优势特点已得到国内外许多院校师生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
《实验诊断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不仅是检验医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并且对其他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亦是必不可少的[1]。然而,由于该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内容更新得快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使得很多学生对实验诊断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我们把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中[2-3]。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该教学法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积极思考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遍及多个国家。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20年的历史,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MBA、法学和商务等教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案例教学中所用案例主要为临床病例,也称为病例教学。内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中有较多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课的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
《实验诊断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病例的描述,把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到病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病例供教学使用。病例可以由书籍、杂志或临床中收集而来,也可由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自行撰写或由现成病例改写而成。
方案如下: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实验课前针对病例,分组讨论各组拟定的各项指标检测的依据,遴选出本实验室可以开展的项目;②对遴选的实验项目,学生分组分别测定,测定结果在小组内共享。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如果实验结果与判断不符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③病例讨论:在课前讨论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就病例再次分组展开讨论,分析该病人可能是何种疾病及相应的依据。对已有的检验结果仍不能确诊的病例,则主要针对确诊某病,应如何进一步开展实验。并对一些相关疾病,要求能够提出相应的鉴别诊断;④撰写分析报告:结合分析讨论及实验结果撰写病例分析报告。在病例分析报告中,要求针对病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及体征分别展开分析讨论,同时对各项检测指标、检测依据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方向发展,这就对检验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人员不只是及时、准确、可靠的发出检验报告,还应具备对检验结果的解释、把关能力,并能从实验室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4]。同时还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的整合,以帮助临床医生利用实验数据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预后和疗效判断。为此,我们对检验专业的实验诊断学课程实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又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教学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临床病例或检验案例来实现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活动并非总是在教师的掌控下,学生思维活跃,常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对教师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知识,切实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体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案例分析时,首先由教师提出一种无效的沟通方法,然后让学生参加交流,在师生互动与交流中得出什么是临床医生能够接受的沟通方法。通过本案例教学实践,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正确结论:沟通时只是重点强调检验报告是正确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它是一种无效沟通。正确的沟通方法是一种以尊重对方与尊重事实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沟通。首先应该尊重对方的认识与观点,强调可能是我们的检测错误,其次负责任地进行复查、深入临床、了解临床相关信息,最后如实反映复查结果等情况,虚心与临床医生讨论这种异常结果的原因,这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这种“授人以渔”的案例教学,可以教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会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医学沟通能力。此外,教师更应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训练学生们“像侦探一样思考”,注意病例的细节,从而掌握疾病的推理技巧。
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关键。除了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等人文知识,弘扬谦让、仁爱、诚信、慎独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精华,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4],这是提高医患沟通等人际沟通能力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学校的“三早教育”、社团活动与同伴教育等,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已有实践证明在医学生中实施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的“三早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普遍开展时间不长,案例库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还处于案例数量少、精品案例不多的局面。尤其针对检验专业,现有的经典案例更为少见,目前的案例主要来自于文献和医院收集与检验项目相关的病例。一个案例单一的、反复的使用,造成教学内容平淡乏味。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但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设置安排,主要考虑的是针对检验科常规的工作内容,以实验室操作技能为主,而临床理论知识学习及见习较少,缺乏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处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医学知识地学习才刚刚起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往往导致案例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也很容易将案例教学和举例说明混为一谈。另外,由于授课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有些教师长期脱离临床,没有与时俱进,导致知识储备不足,本身对实际应用的把握有限,对一些新问题的思考与交流、科学研究等也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
由于实验诊断学是从各项检验结果入手,分析与异常结果可能相关的疾病,因而它不同于临床学科所具有的对同一疾病进行纵向阐述的连贯式教学,而是一个横向分析的过程。因此,承担该课程病案教学的教师既要熟悉临床实践,又要熟悉实验室检验项目,并能将临床与检验紧密结合。对学生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病案课前预习开始,就要结合病例,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并积极与组内学生交流沟通,这势必要求学生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学院提供良好的自学空间和丰富的参考资料,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这是实验诊断学涉及学科多的教学特点的要求。源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践的各种案例往往会涉及多种学科。其一是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贯通,这也正是实验诊断学本身的特点,案例是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整合于一处的最佳途径,也是将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极好教学方法。其二是各学科之间的贯通。实践中临床病例的复杂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多学科性,是融合各科知识的有效途径。
这是实验诊断学涉及数值多的教学特点的要求。倘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据以下模式:“数值高了见于什么什么,数值低了见于如何如何”,则教学本身将失去意义。久而久之,数值将更枯燥,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讲授变成纯粹浪费时间。故没有案例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学。故在实验诊断学教学开展案例教学势在必行。
这是实验诊断学涉及临床多的教学特点的要求。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此桥梁要搭建得牢固、顺畅、精彩,使其成为通向临床的宽大而精巧之桥。实验诊断学教学应尽量与临床接轨,而案例无论源于临床抑或源于生活,均蕴含着丰富的临床知识,知识掌握于潜移默化之中。故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多接触临床知识的有效手段。
中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还是以传统填鸭式的教育为主。目前仍缺乏与案例教学法相配套的教学体制,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应用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有其很大的优越性。案例教学法采用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激发探索问题的欲望,注意力被长时间地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去,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与规则相关的内容,它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尽管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诸多争论,但在当今社会,与医学相关的信息与研究进展每天都在以成倍的速度增加。如果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他们日后执业时所需的所有知识,那将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因此,更为现实和有意义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1]徐顺高,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与病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556-557.
[2]吴文娟,章 尧.病例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573-574.
[3]刘朝东,付劲草.以临床问题为主导对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17-319.
[4]李 实,安治国.临床思维与实验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3):285-286.
[5]李淑文,赵长虹.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20-121.
G642.0
A
1006-2769(2011)04-0852-04
2011-03-0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B19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30227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