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优化人文课程体系的思考

2011-08-15 00:43黄丹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院校

黄丹华

(广州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高等医学院校优化人文课程体系的思考

黄丹华

(广州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现实中患者被看成是单纯的疾病载体,不和谐音符出现,甚至造成医闹等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医学人文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以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课程改革

1 优化人文课程体系重要性

医患矛盾、医疗纠纷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产物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问题。作为世界上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日本医疗事故并不罕见,但并不像我国这样表现出紧张的医患关系。如何协调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紧张的医患关系与我国的社会医疗体制有关,亦与我国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体系不健全息息相关。拉伯雷说:“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在科学远未普及的中国,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似乎比西方更为严重。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集科学、艺术、人文于一身,理应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现实中患者被看成是单纯的疾病载体,因而不和谐音符出现:医患关系疏远、医疗纠纷增加等现象将愈演愈烈,甚至造成医闹等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只有向医学注入各种人文精神,让医学更关心人,对人注入更多的爱,医学才能走出自己的阴影。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具有人文精神,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医务工作者。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着眼点。重新认识和估价形成和谐人格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医疗从业者的人文素质,对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2 目前人文课程体系的存在问题

我国当前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研究组织不够健全,缺乏制度的保障,缺乏理论的指导,缺乏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缺乏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材;医学人文课程师资队伍尚待培训提高。另一方面,人文课程存在较多问题,如课时安排和课时分布欠合理;课程门类设置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结构不清晰,类型单一,内容重复;与医学特性结合不强,没有突出医学性等。因此,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相当不完善,如何在医学课程模式改革中,使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互结合,保证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 优化人文课程体系的改进措施

3.1 合理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和门类

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包括医学人文课程在内的医学课程改革,参与改革的著名院校有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格拉斯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到目前为止,各发达国家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美国为20%、前苏联为22%、德国为26%、英国和日本约为10% -15%[1]。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平均仅为7% -8%[2]。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的10%以上为宜。

3.2 着重人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注意课程的连贯性。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集中,主要安排在公共基础教育阶段,在纵向的学时安排上随意性大,缺乏连贯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与医学类课程相比有很大的距离。尽管各校的状况有所不同,但基本状况类似。因此,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在课时量和分布、课程形式和结构等方面应该向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学习和借鉴。要进一步丰富人文课程门类,构建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将人文课程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体现出纵向分布的连贯性。可参考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分别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人文科学课程都开设“医生-病人关系”,一年级主要是讨论医患关系的社会、伦理和心理等问题;二年级主要是讨论精通医术,病人沟通;三、四年级则由临床各科医生结合实践组织学生对此问题再做深入的讨论。设置医学人文课程课时的纵向安排上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可分三个阶段:①医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文知识启蒙培养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系列课程等;②医德素质培养塑造和人文素质培养阶段,开设的课程有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③医德教育专业化和人文精神内化阶段,开设的课程有医患关系、临床思维方法、沟通技巧、卫生政策等。这些课程开课方式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以选修课为主。建议适当增加人文必修课,占总必修课时的比例为10%以上为宜。

人文课程设置着重与医学专业课程相融合。在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在内容上与医学学科脱节,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协调性不强,综合课程非常缺乏。此外,在我国,仅有极少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公共关系学等与医患关系相关的课程,很少有医学院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为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我国医学院校可以大胆学习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经验。一定要加大医患关系课程重视度。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探索开设与医患关系相关的课程,开设并逐年增加一些医学与人文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课程,如开设涉及的知识有医学伦理学、沟通技巧、行为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等课程,深入剖析医学的人文、社会价值,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的社会人文内涵,提高对医学社会、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选择决策能力,树立完整正确的医学价值观,进一步传授医学生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将人文学科整合到医学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现代医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发展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应该着重探索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的第三阶段即医学教育最后两年的“实践阶段”人文课程设置,尤其着重医患关系及相关伦理、法律课程,医患关系教育课程贯穿最后两年的课程,在实践课程(见习课、临床实习)中将医学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相互渗透,运用“讲座”、“课堂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及相关伦理、法律等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培训,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因此,我们只有发挥多学科优势,充分利用人文学科优势,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3.3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与综合大学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医学特色,未能保证医学生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脱离中学教育实际。因此,应改变目前我国传统的二元评价模式的评价体系,改变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立关系,建立一个客观科学并具有医学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包括教研室评价系统、教学督导系统、学生评价系统和社会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以一定的权重汇总后报送教务部门、人事部门使用,纳入到教师的课酬、职称评聘以及课程的取舍等体系之中。此外,对改革课程和传统课程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培训前、培训后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进行考核,对其临床能力和对社会问题及人际交流技能进行对比考核评估,最后得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科学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是19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也强化了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技术化、非教育化的倾向,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理科生人文素质欠缺的同时,文科生的科技素质也极其缺乏。因此,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构建和完善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系列尤为重要,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1]忻耀群,曹金峰.医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9):84-85.

[2]周 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8-10.

Optimization of Humanities Curriculum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HUANG Dan-hua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2,China)

In our country,the natural science attribute of medicine has infinitely been enlarg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biomedical pattern,but the humanities attribute has not been given attention to and even neglected.The lagging of humanities medicin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medicine integration tendenc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s,establishment of a new medicine pattern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umanities require u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reform and innovate the mode of fostering humanities quality,and construct an effective system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humanities curriculum;curriculum reform

G40-012

A

1006-2769(2011)04-0735-03

2011-03-08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0-05-03)

黄丹华(1978-),女(汉族),广东人,硕士,广州医学院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院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