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1-08-15 00:50曹庆华郭照宇
武术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比赛体校后备

曹庆华郭照宇

(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曹庆华1郭照宇2

(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详细了解了新疆目前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认真剖析了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应该加强竞技武术套路的宣传力度;深化后备力量培养体制改革;完善竞赛制度建设,加强竞赛制度实施;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的监督管理。

新疆 竞技武术套路 后备人才 培养

2010年7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第十二届运动会中竞技武术套路被恢复为运动会正式项目。此次比赛虽然只有8个地区代表队的6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但为新疆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010年8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为了加快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特设立新疆国际武术培训中心,将其作为中亚、西亚等地的武术发展交流基地,这又给新疆武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借此契机,本文以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详细了解了新疆目前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认真剖析了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武术运动员、教练员和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其中武术运动员主要以7-20岁为主。调研区域主要有:3所体育运动学校,4所中学,4所武术学校,10所武术培训中心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和整理了有关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的文献,同时查阅2005年7月——2010年12月31日新疆各届、各级武术比赛的秩序册、成绩册等,广泛了解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情况及有关的最新动态。

1.2.2 访谈法

有针对性地访问了新疆自治区的业余体校的部分教练员、行政管理人员,武术馆校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部分师范类体育系武术专业的老师等,就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广泛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文章设计了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教练员调查问卷和运动员调查问卷及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并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问卷内容进行多次修改。共计发放运动员问卷700份,回收626份,回收率89.4%,发放教练员问卷23份,回收18份,回收率78.3%。采用两轮特尔菲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运动员问卷r=0.90,教练员问卷r=0.87,plt;0.01,说明问卷的可靠性显著,问卷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竞技武术套路在新疆的普及、推广程度不够

一个运动项目如果没有众多的人去参与它,那么即便它拥有几个高水平运动员,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世纪80年代末,竞技武术套路也曾在新疆各地区受到了追捧,但只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少数人当中活跃着。直到目前,竞技武术套路也并未在各少数民族当中广泛传播和推广开。(1)在习练武术者中,汉族占91.3%,然后依次是回族4%、哈族2.1%、维族0.9%、蒙古族0.9%、俄罗斯族0.6%、满族0.2%。由此可见,对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到新疆总人口约60.0%的新疆而言,竞技武术套路还是一个未被人们熟知的运动。(2)新疆目前只有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奎屯市体育运动学校、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石河子市业余体育学校、伊犁州业余体校等学校现在开展有竞技武术套路。这与新疆拳击项目(截止到2006年5月,根据统计新疆目前有11所重点业余体校(含联办中学的训练点)和6所运动学校设有拳击项目)相比,竞技武术套路的普及推广工作尚需努力。(3)目前,在新疆只有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独立拥有自己的武术队,而像新疆乌鲁木齐地质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新疆私立光华学校、奇台县一中、塔城第一高级中学、克拉玛依市各中小学等学校,虽然他们组队参加武术套路比赛,但大都采用与校外武术俱乐部联办的形式,且参加比赛人数不多。这与篮球比赛时出现的“车水马龙”景象相比,实在是“门可罗雀”。更有甚者,将武术与跆拳道混为一谈,认为跆拳道就是武术,这种情形对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2 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竞赛问题诸多

在管理体制方面,竞技武术套路与新疆自治区其它运动项目有共同的地方,都仍采用解放以后,由业余体校、少体校、省市运动队、国家队等构建的四级训练网络,由国家拨款培养运动员,其主要特点是集中优势,对经过层层筛选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集中训练,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具有集中统一好指挥、凝聚强化办大事、服从服务做贡献、高效集约省资金等优点,但它容易造成“恋政府情节”,各级体校财政上过多依赖于政府的资金,办事上过多依靠政府的协调。它的弊端已经在自治区各业余体校的日常管理中显现出来,目前,在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管理中,出现了训练资金短缺,教练员责任心下降,训练质量降低等情况。这与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制定的“效率优先、统筹兼顾”的指导方针不符合,这也严重制约了自治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武术馆校的出现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培养体制还存在不合理性。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是多了一个社会系统,但这个系统从根本上还不能解决目前困扰体育系统培养中的生源、就业、文化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它只是分担了优秀后备人才的输送这一环节。民办武术馆校的办学,多数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它并不完全像各业余体校一样以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为主要任务。而且,民办武术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管理模式、培养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民办学校所独有的问题。

竞赛方面。(1)比赛次数少且连续性差。目前自治区适合青少年的武术比赛包括每年一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武术套路锦标赛和自治区大、中学生武术比赛、四年一次的新疆自治区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和乌鲁木齐市城市运动会武术比赛。此外,一些武术开展较好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举行一些武术比赛,民办武校之间的邀请赛基本没有。由此可见自治区武术比赛的场次数量较少。每年一次的武术套路锦标赛只在奎屯东方武校的资助下举办过2006年和2007年两届,此后便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举办。只有自治区大、中学生武术比赛连续举办了五届。比赛的间断性阻碍了运动员的比赛积极性,制约了优秀后备人才的储备。(2)比赛存有弊端。青少年武术比赛应该是武术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更是选拔优秀人才的良好机会,应该淡化金牌意识。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运动成绩与各种利益关系不自觉的形成了一层特殊的关系。学校的培养经费、教师奖金福利都取决于比赛成绩的好坏,由于比赛机会少,仅有的机会也成了各市县的金牌之争。为了获得好成绩,省市级的体育赛事中也有一些市县的决策者们及一些教练员不惜财力大搞引进、拉雇佣军、冒名顶替、以大打小,导致一些优秀后备人才被埋没。虽然自治区体育局有关单位对此问题也格外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处罚条例,但这样的问题在每次比赛中还会屡屡发生,不得不令我们深思。(3)缺乏基层竞赛制度。虽然自治区省级竞赛体系比较完善,但各地市尤其是县级缺乏基层竞赛,且基层竞赛不规范,资金缺乏,从而影响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最终使运动员过早的退役,影响后备人才的储备。

2.3 “学与训”矛盾依然严重

学训矛盾这个问题,无论是业余体校、普通学校还是武术馆校和武术俱乐部都普遍存在且难以有效解决。首先是领导决策因素。各业余体校的领导决策者们主要是以运动训练成绩为主,在时间安排上,倾向于运动训练时间,直接导致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足。此外,大部分业余体校在文化理论课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与普通学校具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到专业上的技术外,综合知识水平包括专项理论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武术馆校是以武术为特色,文武兼修的民办学校,为了不让“特色”褪色,又要达到文武兼修的目的,单位时间内的训练强度随之加大,这样训练结束后,即便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在学习方面,但疲惫的身体又怎能承担高负荷的脑力劳动?对于普通学校和武术俱乐部而言,学习者都是对武术感兴趣且训练时间在课后或休息日,只要他们能按时足量的完成训练量就可以了。但现代社会中,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学生在训练之中压力大增,训练之后学习压力丝毫未减。这些问题让“学训”矛盾有增无减。其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就读于业余体校的学生,大部分进校时文化课学习成绩差,而身体素质却相对较好。由于其文化课基础差,所以他们情愿在训练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而置文化课于一边,这样加剧了学训矛盾。在武术馆校中,大多数武术馆校采用“早操——文化课学习(上午)——武术训练(下午)——晚自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并且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武术馆校安排专门的文化课老师,所以一些正规武术馆校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学训”相结合。但这也不能排除一些武术馆校在文化课制度的实施上存在着松懈,导致学生学训矛盾加剧。

2.4 教练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自治区教练员整体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理论水平、科研水平、训练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并不是集中体现在某一武术馆校或业余体校的教练员身上,而是因人而异。任教于业余体校及武术馆校的教练员,大多是内地专业队或武术馆校出身,他们大多数在运动员时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虽然退役后通过某些政策渠道获得学历文凭,持有了文凭证书,但其真正的文化水平远远未达到。在训练期间凭借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尚可做到游刃有余,但由于缺乏科研意识,在训练方面即使有创新灵感,也只是识记于大脑中,并未做进一步的书面整理,让创新方法流失于想象中。此外,大多数教练员在接受最新训练方法培训时,由于缺乏综合知识,很难掌握和实施现代化的科学训练。只能沿用上一辈的训练方法,导致训练没创新,缺乏科学性。自治区武术教练整体水平低还表现在缺乏定期岗位培训和进修。虽然大多数武术教练都意识到岗位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各级体育部门提供这种培训场次少、机会少。而有些教练员只将目前的岗位作为一个跳跃的平台,从没想去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进行充电,这严重影响了训练的科学化。

2.5 后备人才资源挖掘力度不足

自治区后备人才挖掘力度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武术套路在少数民族中宣传的比较少。少数民族人数比例在新疆地区接近60%,但练习武术的人数却微乎其微。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少数民族知道并且参与跆拳道的人数要明显参与竞技武术套路的人数,他们甚至认为武术就是跆拳道,可见武术在新疆的宣传力度是怎样的。(2)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业余体校的学历层次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在进入大学深造时没有政策保障并不负责安排运动员的去向。毕业后,除一部分学生能进入高一级别运动队或其他部门,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造成了就业难、出路难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讲自己的孩子送到业余体校学习,除非孩子自身运动天赋强,有成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可能性,或者文化成绩特别差,仅抱着一丝可以让孩子学点东西,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的心愿,才将孩子送到业余体校学习。(3)家长观念的转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的家长更多的关注于孩子的综合能力,而学习能力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各种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综合各种信息,正确地做出选择,直到走向成功。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所以大多数家长在将孩子送入体校或武术馆校学习武术时,会做慎重的考虑。(4)可供运动员选择的高校较少且专业单一,在自治区众多高校中仅有三四所高等院校可供武术运动员选择且专业受到限制。武术与其他项目相比,本身需要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这已经将许多人挡在了后备人才培养的范围之外,再加上可选择的高校专业的限制,这样又有一批运动员会放弃武术选择其他项目,如此一来,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挖掘难度就更高。

武术馆校由于其办学性质的特殊性,其自身存在独有的问题。(1)武术馆校的管理比较松散。虽然新疆自治区已形成了新疆国际武术培训中心、自治区武术管理中心和自治区武术协会三位一体的武术管理部门,但社会武术的管理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落后于现实的发展,使得武术馆校的管理还处在自发松散的状态。此外,大多数武术馆校管理人员素质低,且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专业学习和训练,缺乏管理水平,严重影响武校的健康发展。(2)武术馆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是新时代武术人才的规格标准。没有精湛的技艺和渊博的知识,从业动机再纯,也难达到理想的成效,还可能误业、误人、误己。同样,武技再好,武德不正,也可能败坏了武术的门风,成为人民的罪人。只有把武德教育贯穿于技术教学训练的始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但新疆自治区武术馆校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德育,注重学生在武术比赛中的名次、毕业生的就业等成绩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而将武术理论教学、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使部分武艺高强而道德败坏的人误入歧途,给社会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压力。(3)文化课教师、专业教练员队伍相对不稳定。武术馆校多为个人投资,资金短缺是每个武校管理者遇到的难题,国家的财政支持只是一小部分,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及企业赞助就成了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一些办学效益差、规模小的武术馆校由于生源少,缺乏企业赞助,严重存在着培养资金的短缺,致使学校办学不能正常的运转,也使得文化课教师、教练队伍相对不够稳定,随意性、流动性较大。

3 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探讨

3.1 加强竞技武术套路的宣传力度

3.1.1 充分利用竞赛效应

竞赛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杠杆,它既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切磋的平台,又为不了解武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的平台。因此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各种各样的武术比赛,这样在提高竞技武术套路的同时,加强了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宣传和推广。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可以借助历届自治区少数民族运动会、那达慕大会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史和运动形式进行电视广告、广播、网络等媒体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各族人们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竞技武术套路。此外,新疆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包括雪山、草原、沙漠、戈壁滩等雄壮的自然风观。这些给新疆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最原始的条件。我国为了加快新疆经济地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新疆旅游资源的开发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竞技武术套路比赛应该充分抓住机会,在旅游旺季将各种武术比赛设立在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借此机会开展武术文物展览、武术名家座谈,结合旅游宣传武术,配合武术点穴气功诊病,拓宽竞技武术套路的普及范围。

3.1.2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阵地

(1)要重视中小学武术的发展。“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其中还要求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也曾表示,这个纲要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武术能够全面进入中小学,而且在于把传授武术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把武术纳入中小学课程是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疆自治区学校培养优秀武术人才的优势在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的武术队中已经体现出来。近几年,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在历届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总体实力处于前三甲范围,并且许多学生毕业后因为拥有武术特长进入了自己倾慕已久的高校。因此,新疆自治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把该纲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应该制定硬性措施,把武术列为中小学考试内容,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中小学切实开展起来,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不会收到切实效果。(2)要重视高校武术的发展。大学生是时代的顶梁柱,担负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的神圣责任。竞技武术套路要想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高校武术的发展,应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展各种武术讲座,建立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等活动组织,让大学生在了解武术知识的同时,学习武术技能,从而培养文武兼备的武术人才。

3.2 深化后备力量培养体制改革

3.2.1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能够将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联合起来,优势互补,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竞技武术后备人才,自治区各单位应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国家体育总局在自治区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国际武术培训中心,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竞技武术套路还被列为新疆自治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这些条件都为自治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刺激。此外,自治区许多高校都有校武术队,而且新疆医科大学还拥有单独招收武术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训练条件为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为后备人才的出路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这些有力的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各市级业余体校积极与当地教育局交流,共同承办特色小学、中学,广泛建立中小学业余武术训练队,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重组;教育部门要对所属地区的业余体校在招生、学生的升学、转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应积极动员各普通中小学承办校武术队,并在学校的评优中把是否拥有校武术队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考虑,促进业余训练逐步纳入普教序列;在有一定条件的普通高校中办武术高水平运动队,鼓励一些业余体校与当地普通高校进行沟通,有条件的可以实施联合办运动队,并把训练基地建设在普通高校及体育院校中;大力推进自治区各体育院系的办学水平,鼓励这些体育院系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加大在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上的培养。此外,在实施中,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必须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统一办学方针,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真正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根本出发点。

3.2.2 加强对业余体校的管理,支持社会力量介入后备人才的培养

竞技武术套路目前在自治区各市、县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中开展的较少,其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成为自治区运动会竞赛项目,自治区体育局要加大对竞技武术的投入,在各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增加武术教练,增添武术训练设施。对已开展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学校重点投入,对未开展的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因势利导。

近几年,虽然自治区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缓慢,但武术俱乐部则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成为自治区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这是社会力量的介入使训练投资多向化发展的结果。所以,自治区各级有关体育部门,要继续加强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武术俱乐部,通过宏观调控,监督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各种青少年训练组织,拓宽业余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通过体育、教育、社会三方面的协调配合,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自治区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最大限度地优化全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

3.3 完善竞赛制度建设,加强竞赛制度实施

3.3.1 严肃赛风赛纪

首先,后备人才培养负责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确立“输送第一,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观念,在区内青少年比赛中,要淡化金牌意识,强化输送意识保证运动员在合适的年龄接受适合的训练。其次,自治区有关部门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严肃赛风赛纪,坚决制止青少年武术比赛中的弄虚作假,谎报年龄、拉雇佣军等丑恶现象。另外,要认真贯彻落实《反兴奋剂条例》,在青少年的比赛中坚决执行“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虽然目前自治区在武术比赛赛前并未进行兴奋剂检查,但要预防为主,在比赛中一经发现,必将进行严厉的经济、停赛等形式的处罚,以此来净化我区青少年的比赛环境,维护公平竞争,保证优秀运动员不被埋没。

3.3.2 丰富竞赛形式,增加比赛场次,保证比赛形式的连贯性

针对自治区目前情况,改进措施如下:(1)放宽年度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参赛条件,扩大比赛规模,允许各市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引进外籍武术后备人才来参加相应的比赛,鼓励自治区社会团体自费组队参加青少年武术比赛,以此来增加比赛的竞争性,这既可以促进青少年各级别赛事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优秀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在历届比赛中,增加少数民族参赛名额,鼓励不同民族的青少年积极参加武术比赛,以此加强竞技武术套路在新疆自治区的普及和推广。(2)鼓励自治区更多市级体育管理单位每年负责组织举行一次市级青少年武术比赛,使更多的县级武术后备人才有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来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3)继续加强新疆自治区各高校之间的武术比赛,通过高校之间武术比赛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武术在高校的普及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体育对高水平武术训练的重视,为未来各高校内建立高水平武术训练队及高校武术训练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高校培养武术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4)各级管理部门要保证比赛的连贯性,对每种形式的武术比赛都给与同等的关注和重视。

3.3.3 完善社会武术竞赛制度,加大推广民办武术馆校之间、武术俱乐部之间武术比赛的力度

通过自治区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宏观调控,争取更多的社会企业赞助举办武术馆校之间、武术俱乐部之间各年龄阶段的对抗赛、武术联赛,举办武术交流大会,举办针对运动员的过级比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武术比赛增加了各培养单位之间经验交流的机会,又增长了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开阔了视野,使青少年武术后备人才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术方面都得到提高。

3.4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

3.4.1 端正态度,明确目的

保持一种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可以不断强化教练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态度的端正又取决于武术教练员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要让他们明确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始终把输送优秀武术后备人才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摆在首位。

3.4.2 提高教练员专业文化知识和训练方法

现代社会需要教练员适应科学训练的要求,结合传统训练经验和现代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所以,各部门行政领导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教练员的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教练员通过函授、进修等形式进行不断的业务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进一步掌握科学训练、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上级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地创造条件,针对不同级别的教练员经常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提供各种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的机会,大力提倡优秀教练员支教于武术发展薄弱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及合作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等,来进一步创造和改善教练员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促使教练员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加强教练员的科研意识,提高教练员训练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促进教练员从经验型向科学型、学习型转变;聘任国内的知名教练员、专家担任单位的顾问或名誉教练员,定期对本单位教练员的训练进行现场指导,使单位教练员能及时了解、学习到新的训练理论与方法,有利于教练员训练水平的快速提高。

3.5 加强对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的监督管理

随着新疆自治区社会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加强管理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首先,新疆区体育行政部门、武术管理部门应尽力做好地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加强与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的交流,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自治区部分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条件,教练员队伍建设和训练设施配备都已比较健全,对这一类学校、俱乐部有关部门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对武术馆校而言,可在教学层次上向教育部门申报职业中专甚至大专,彻底改变低层次民办武术学校的现象,从而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武术后备人才;另外,加强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管理者和教练员队伍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自治区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国际武术培训中心应定期举办全区武术馆校管理者培训班和教练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训练、教学思想,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教练员的管理教学水平;明确民办武术馆校、俱乐部优秀后备人才的输送奖励制度、政策,使民办馆校教练员的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享受与公办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同等的待遇,这样将对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1]邱丕相,吉灿忠.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4-137.

[2]王 岗,邱丕相,朱佳斌.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J].体育学刊,2009(1):1-9.

[3]洪 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5):53-55.

[4]林小美.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68-72.

[5]曹庆华,窦彦丽.新疆不同地区武术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6(5):84-86.

[6]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136-1138.

[7]申国卿.文化学视野下的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38-40.

[8]钱建东.新疆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田 林,王存良.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07(22):59.

[10]陈 鑫.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41-44.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Xinjiang Wushu Reserve Personnel Cultivation

Cao Qinghua1Guo Zhaoyu2
(1.P.E.Schoolof Xinjiang Norm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4;2.Xinjiang TechnicalCollege of Building,UrumqiXinjiang 830054)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s,the paper takes Xinjiang athletics Wushu reserve personnel cultiv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udies the detail conditions of Xinjiang athletics Wushu′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eriously.In order to promote Xinjiang Talented Athletic sound development,i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deepen the reform of reserve force system;perfect competition system,an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ition system;strengthen coaches,and raise the level of overall quality of coaches;strengthen private Wushu schools,Wushu club supervision.

Xinjiang AthleticsWushu reserve personnel cultivation

G85

A

1004—5643(2011)10—0063—05

国际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编号:WSH2011D006。

1.曹庆华(1962~),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者简介:2.郭照宇(1985~),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术比赛体校后备
观非洲武术比赛有感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浅谈武术比赛中竞技太极拳运动的美学特征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