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工会多元善治型维权机制的探析

2011-08-15 00:45曹丽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教职工维权

曹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从法理价值层面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成立与发展所指向的终极价值关怀,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正是对这一终极价值关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因此,高校工会基于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这一定位,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工会工作,积极拓展维权空间,增大维权力度,创新维权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一、高校工会维权的内涵勘定

我国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由于高校知识分子这类群体的特殊性,其维权诉求必然有异于其他行业工会会员,高校教职工的维权诉求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对物质利益合理分配、共建共享的期冀,二是对法治理性、民主参政的诉求,三是对和谐校园文化、高雅氛围的向往。当然,三种权益要求的凸显并非代表全部合法权益,而是新阶段高校工会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的重点维权领域。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是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工所享有的、高校在实现法治、善治的过程中必须予以切实保障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文化权益的整体性表达。

二、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虚弱现状

我国高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高校工会相当程度上没有从职业团体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随着高校各方面体制的建立和推进,高校工会在维权发挥作用上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维权机制发生梗阻,其实际作用与法律赋予的职能有较大的差距。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应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能,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终极价值。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工会自身角色存在认识失误,现实中高校工会的这项核心职能往往只体现为教育、参与、建设这三项职能。高校工会在形式上以上级工会和同级党组织为政治参照系自上而下地进行组织,但维权意识淡薄,形同摆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形式,是实现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高校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主渠道。但实践中由于教代会法规条例的不完善,限制了工会、教代会的作用,教代会缺乏刚性可依的指标,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际制度设计,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实现对高校权力体系的均衡制约。

高校工会的活动大多表现为搞福利、文娱、评先进等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深层次维权感知和实践匮乏,高校工会的思想意识仍未从体制转轨背景下传统工会模式中解放出来,对于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缺乏功能性认知或有效实践。

三、高校工会维权机制梗阻的破解——多元机制的善治

高校工会的维权并非工会单一权力指向的政治实践,相反,它涉及到高校党政工等权威体系,更牵系广大教职工所组成的合法性维系群体,既有维权受众的需求输入,也有维权主体的政策回应和输出,在运动的行为系统中进行输入与输出的转换。维权机制运行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多重机制互动、多元善治的合作网络,是实现公共利益(这里凸显为广大教职工的权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一)民主参与机制——维权机制的中轴

从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决策、方案的制定的源头参与,到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必须充分保障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利,这是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中轴。实践中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决策方案的民主评议和意见反馈搜集,在研究指定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时,吸纳工会代表进行研究,由工会代表对决策方案提意见、民主评议;二是形成工会意见定期答复制度,工会不仅简单地、被动式地进行参与,更要积极主动地就学校学院发展规划、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职工合法权益等重大问题向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并要求其定期答复;三是切实开好党政工联席会议,适当增加工会代表名额,广泛听取工会意见,提高工会维权能力,使党政工和谐互动体系切实有效地运行起来。

高校工会要协同学校党委、行政、纪委等相关部门制定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保证校务公开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围绕三个基点即学校科学发展的难点、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点进行校务公开,将其列为公开的内容,加强民主参与和监督,在阳光式公开机制下全力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重大教改方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后勤物管等等。

(二)劳动争议三重治理机制——维权机制的利刃

新时期高校全员聘任制背景下,高校劳动关系演进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利益协调劳动关系。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活动中教职工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从刚柔并济的两个维度展开劳动争议的综合治理。应做大做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听取和反映教职工问题,积极进行实证调查并提出可行对策研究报告;同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协调手段,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总结规律性、经验性东西,切实改观传统简单、枯燥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对高校工会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劳动争议纠纷处理过程中,必须从学校整体发展和教职工合法权益两个方面综合维护,从通过各种渠道在心理上与教职工沟通,建立心理咨询沟通之窗,搭建学校与教职工平等对话、和谐协商的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践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和以法律维权的自觉性和能力。可以定期或针对某一阶段问题聘请相关法律专家和律师,为教职工提供法律 咨询和援助,治理错综复杂的侵权案件和诉讼纠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原则,着力解决高校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努力形成高校共同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让和谐共享成为维权机制的润滑剂,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具体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高校互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教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减轻教职工因病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或因病致贫问题。二是关注相对弱势群体人员,掌握落聘人员的生活情况,妥善安置落聘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解决他们的困难。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进行政策倾斜,进一步完善帮困工作体系。[11]三是建立暖人心类似的工程,开展丰富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和募捐等宣传活动,及时将慰问和温暖送给相需要帮助的困难教职工,形成高校真正的和谐共享的文化和风气。新时期,高校工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维护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治理过程中,以民主参与机制为中轴,以劳动争议的三重治理机制为利刃,以和谐共享机制为润滑剂,规避工会职能弱化和机制的梗阻,努力实现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多元共治和有机整合,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和谐校园建设再立新功。

[1]孙学华.论高等院校工会的法律地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2]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教职工维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澳籍华人周泽荣的法律维权路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维权诉讼知多少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临时工”何时才能“退场”
“微信红包”沉淀资金法律问题探析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