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的负效应探析

2011-08-15 00:45袁俊现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负效应差生效应

袁俊现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凡的。教师期望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但不是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积极效果,它也存在负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教师期望的来源、影响教师期望的主客观因素及教师期望的负效应,提出如何应对负面效应的策略。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定义

所谓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直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的影响就是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最初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用一个经典实验证明了教师期望效应的存在,他们在一所小学1—6年纪各选了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啊站的测验”。测验后,他们从各班中随意抽取了20%的学生,将他们表位“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将名单交给他们的老师,并叮嘱他们五笔要保密,一面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一年半后,当他们再次对该所学校所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时,发现被标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显示出明显的进步。

二、教师期望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第一,在主观方面,性格偏激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负效应;性格主动地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对学生产生期望;性格灵活的教师会根据反馈情况和出现的新形势来调整自己的期望;等等。其次,教师对于智力的看法。认为智力是稳定的教师会根据对学生的期望把他们分成固定的层次,并根据这些期望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认为智力是可以持续增长的教师会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期望:个体在学习速度及学习方式上的不同是很正常的,不管现在的成绩如何,每个人都有提高的机会。

第二,在客观方面,学生的身体特征、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学习态度都影响着教师对学生期望的高低。一般来讲,教师对聪明漂亮、衣着整洁、行为大方得体的学生心存偏爱;女孩子比较乖、好管理、学习认真刻苦,也深得教师垂青,自然教师对这些同学对这些同学的期望值也比较高。

三、教师期望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一)教师职业能力与教师期望表达

教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总是满怀热情地投入教学工作,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肯定和赞扬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可以维持和加强师生间关系,这也成了学生重要的成就动机。而且,教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往往使学生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认识,因而又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期望。

(二)教师期望偏高的不良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才会成为一种推动学生进步的重要激励力量,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而寄予过高期望,在学生经过艰苦努力也始终无法达成教师的期望时,他们会由此产生自我否定,丧失自信心。而且,当学生总也不能按照教师的期望成才与进步时,教师也极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自我否定,严重时还可能致使学生自暴自弃。

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一般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分出重点班级或实验班级,当重点班级或实验班级的教师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时,希望他们的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常常表现出急于求成,比如有的班级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往往要赶进度,而学生则要做老师布置的大量课内外作业,由于进度快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第一遍教学往往“夹生饭”多。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往往出现相互埋怨甚至对立情绪,师生双方可能产生挫折感,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因解释。

(三)教师期望偏低的不良影响

教师期望偏低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当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期望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师期望偏低,不看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进步表现不出激励或赞扬,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其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出现差异性

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但是,在教师有高期望并传达期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把高期望加在个别学生身上,例如,常向这些学生提问,常关心和帮助他们,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等等。而对有些学生则抱低期望,甚至对有些学生不抱期望,表现出冷漠、偏心,歧视或不闻不问的态度和行为。这样的教师会被学生公认为是“偏心眼”老师。像这种,对学生持高低不同的期望,就说明期望的差异性是存在的。教师期望的差异性存在,对学生而言,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众所周知,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其智力水平是相当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潜能大致相同。只要给予足够的期望和培养,他们的潜能都可以发挥出来。然而,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举动都会在对方的眼里产生“反应”。尤其是学生,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是非常敏感的,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他们都可以感受到,就更不用说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了。由此,教师期望的差异引起学生正反两面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一方面,受“偏爱”的学生因为教师的“喜欢”而更努力学习,教师也因为他们的进步而更“偏向”于他们。另一方面,被“冷落”的学生因为教师的“忽视”和“冷漠”而放弃学习,教师也因为他们消极的举动而更对其没有信心和期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低,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四、应对教师期望负效应的策略

(一)确立期望教育的基本理念

每个教师应对每个学生都抱有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满怀期望。应使每个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在期望教育中,应鼓励每位教师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嫌弃;多一分期望,少一分绝望;多一分热情,少一分冷漠;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挖苦。应鼓励每位学生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多一点努力,少一点懒惰;多一点理想和希望,少一点自暴自弃,应自觉,自尊,自律,自立。

(二)确立对学生期望的性质

期望应是积极向上的,应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实际。要承认差异,容忍多样,鼓励超越,寻求发展。期望应随学生主体不同而不同,在性质上有区别,在水平上有差异。同时期望应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当然期望也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对学生有足够压力和动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期望应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学生的成长,期望水平应不断提高,性质应不断深化。

(三)创设公平民主的期望环境

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班级中,教师期望效应最为显著,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比较严重。教师如何避免和减少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行为,减少学生发展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师对“差生”的不合理对待方式需要改变。在面对“差生”的提问,考试评分等方面,教师应该表现出与“好生”同等的对待方式,而不是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差生”的等待时间较短;不是倾向告诉差生答案或叫其他同学来回答,不是尝试通过给差生提供回答线索或重复问题等方式来改进差生的回答。不是较少采纳差生的见解和意见,而是一视同仁,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公平民主的期望环境。

[1]李乐.教师的期望效应对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左金娣.“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洪幼娟.浅谈教师期望的负效应[J].浙江教育科学,2010.2.

猜你喜欢
负效应差生效应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在书上睡觉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
《寂静的春天》科技生态伦理观解读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