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清 (梅州市丰顺县博物馆 广东丰顺县 514300)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管理
黄友清 (梅州市丰顺县博物馆 广东丰顺县 514300)
文物是遗落在历史河床上的鹅卵石,是窥映历史的古镜。而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约2000多座,其中大多数是县、市级的。县、市级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也或多或少拥有一定的数量,不过,与国家、省级的博物馆相比,无论是藏品的数量、质量,还是人才、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待解决。
1.库房条件的限制。一般市级博物馆多属古旧建筑,由于馆舍的限制,文物库房的面积不大,空气也不流通。各类文物也很难像大型博物馆那样分门别类安放。往往是几种文物混合着摆放,因而给文物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不同质地文物的保护。
2.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不少市级博物馆由于资金的缺乏,设备陈旧落后,科技保护能力差。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防潮、防湿设备,更谈不上装备现代化的完善的空气调节系统。
3.管理人才配置不合理。县、市级博物馆一般编制只有十多个,人员的配置也不全,缺乏文物鉴定、修复、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基础。离开了保护就不可能发挥文物的作用。文物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保护文物藏品实质是保持文物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针对当前“文保”现状,依笔者之见,县、市级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博物馆藏品库房环境是关系博物馆藏品是否安全和保管好坏的重要条件。文物长期贮存会发生各种变化,要使文物藏品保存长久,延年益寿,必须使它得到妥善的保管。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污染、光线幅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所以,县、市级博物馆要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文物库房的环境。在文物库房安装空调系统和抽湿机,配备温度计、湿度计、密封合适的文物柜、红木书画柜、消毒杀菌药品等,尽力做到:防虫、防菌、防污染、防潮、防尘、防光、防震、防盗、防火、防破坏。只有这样,文物库房的文物才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才能有个安全的“家”。
文物库房的管理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藏品的安全,关系到利用藏品的方便,关系到藏品社会效益的发挥。而所有这一切,关键在于保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可从三方面入手:①引进人才。调进博物馆专业的毕业生,或通过招聘吸引有特长的人才;②培养人才。派人到文物鉴定班、文物保管培训班学习;③ “走出去,请进来”。许多大型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物,有着各种专业的人才,有着保管方面的经验。县、市级博物馆,要勇于走出去(到其他博物馆参观学习),请进来(请专家到馆讲课指导),虚心学习、请教、取经。
文物的清点、建档和登记,是博物馆文物妥善保管、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文物数量和质量的根据。它能使博物馆弄清家底,摸清馆藏文物的现状。我们应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的清点,重新编号、造册、填卡、登记、拍照、建档,基本掌握了馆藏文物的现状,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实践证明,在文物清点、登记、建档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立刻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快文物库房电脑管理已迫在眉睫。县、市级博物馆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文物得以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所以,要加快文物库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步伐,将现有的文物库房档案资料(包括文物的名称、时代、尺寸、来源、照片等)一一输入电脑贮存,方便文物的保管、查询,从而提高库房文物保管工作的效率,为将来实现网上博物馆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博物馆工作多侧重文物的保护,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则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近年来,随着经济领域的变革,社会公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此同时,随着人类对遗产概念认识的深化,作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重要保护机构的博物馆,它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服务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博物馆将承担起传播和弘扬人类优秀遗产的历史重任。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是现代博物馆寻求发展之根本所在。那么如何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并对之加以合理利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开展对文物的科学研究,是发挥文物作用的前提基础,既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措施,又是一种重要的利用形式。只有尽可能全面地、深入地、长期地对文物进行了解研究,才能不断深化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对文物的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研究文物的质地、来源、年代、工艺、外观、特点、含义、作者、原收藏者等,也要研究文物本身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及与文物有关的社会背景、风俗民情等,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文物现时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为今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打好基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发挥出它的社会价值,也可以通过出版书籍、音像制品及其它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文物不能被深入地研究是可惜的,然而,文物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的精神食粮,不能让文物的价值为社会公众所认同,不能实现文物价值的社会共享,则更是博物馆工作的缺失。
要实现文物的合理利用,在陈列展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博物馆要提高文物的展出频率,借助多种形式如联展、借展、巡展等,组织尽可能多的展览奉献给社会公众;第二,博物馆要在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紧握时代脉搏,选择恰当的主题引导公众参观;第三,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和材料营造展览环境,实现展览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第四,要确保展览文物的安全,配备符合规定的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害的技术设备;第五,要逐步建立整个博物馆系统完善的陈列工作规范,切实提高陈列展览水平,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陈列中文物价值体现的最大化。
近年来,随着假日经济的繁荣,文物古迹成为了旅游开发的热点所在,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博物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文物的旅游开发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效应,主要是文物古迹被过度开发,甚至因为开发不当而遭受破坏。就博物馆来说,要实现旅游开发中文物的合理利用,首先要明确树立旅游开发中的两个优先原则,一是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二是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这就要求博物馆对自身的文物资源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包括对文物价值的全面评估、对文物合理开发限度的科学评估等,从而为在实践中贯彻这两个原则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因随意性而损害整体的利益。科学的规划应该包括有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目标的明确表述、对责任与义务的具体限定、以及各个阶段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等等;再有,博物馆应完善旅游开发的监督管理,对旅游开发的成效及文物的保护状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文物利用的安全合理。
总而言之,博物馆在利用文物发挥其效益时,要顺应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文物实施有效的、科学的保护。规律体现了事物的内地联系和要求,制约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博物馆工作者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并掌握文物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文物保护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才能切实提高合理利用文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