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锐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重庆 400000)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这道水面既是这个园林的天然屏障,却又能让外人能够欣赏到园中的部分景色。这样的布局为沧浪亭所独有。沧浪亭始建于公元前十世纪,是中国五代时期,现苏州城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可见山水隐隐迢迢。
沧浪亭在世界的东方落成的几个世纪后,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等。
沧浪亭的长廊好似浮与水面,把园林与湖面轻盈的分割开来。这条长廊又称复廊,一侧临水,可以欣赏到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林中依假山环绕,连接整个园林。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起伏延绵曲折,从平面图上看犹如一柄如玉划开水面与陆地,却恰到好处的让整个园林水系与山丘的比例关系得到平衡的状态。
复廊以花窗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沧浪亭又于园内百余个漏窗花色各不相同而闻名。从花窗图案看有的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四合纹样、连缀纹样等等;也有不规则的春、夏、秋、冬、梅兰、竹、菊为代表的花窗形式;又以景色、植物的不同,窗的尺度大、小、宽、窄各不相同,虽然花窗样式各异但并没有显得园内窗户凌乱混杂,而更显得整个园林活泼生趣与造园师的独具匠心之处。
园内以一座堆砌的山丘为主景,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假山群之间上下错落,叠石考究,远看犹如鸟瞰名山群立。古代园艺师充分吸收了山水诗、画中的意境精髓,将自然山峦进行典型化处理,力求再现自然山峦的种种形态和神韵。工匠造山叠石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瘦、透、漏、皱、丑”,如同乐师的宫、商、角、徵、羽组合出的节奏和韵律,使得主人能在园内就能包揽名川的跌宕起伏,并显露出自己的情操性格。
山丘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亭,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沧浪亭屹与整个园林地势的最高处,坐于亭内对弈,可俯瞰整个园林四周景色,聚小天地于中心,便是整个园林重心之所在也。
沧浪亭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从名字可联想出园林主人的文人情怀。都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高于一切,而意境不仅体现在名字中,更是以园中每一山石、水系、窗门、楼台等小品融入园林主人最高的意境体会去体现映照。可说诗画造就古典文人园林,园林景观更加寄托和体现着文人所要映照的内心意境,这是不可分割的。
其实细细品味沧浪亭园林内的每一处景观都能找寻到形式美法则,不仅仅是长廊体现平衡、花窗体现对比、建筑体现重心,一切的景观之间的形式美法则都是相互相存,融会贯通的。甚至园中的一条小路铺设的碎石、篱笆的编制、座椅的安放都包含着形式美法则在其中。最终什么样的形式美法则组合是美呢?那就是和谐,单独的一种植物、单独的一扇门窗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可以看到每总形式美都对应着许多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所以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提炼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从而让更多的设计师更快更好的掌握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元素,加以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意境美而著称,“意境”的表象手法视乎可以通过平衡、比例、对比、统一、重心、节奏与韵律等体现出其表,但是造境与实境的体会与转换,便是设计师修养的问题,不能用形式法则的一般规律生拉硬拽,张冠李戴。更好的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虽然古典园林已成型,而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时代对美的观念的不同,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吸收特点并在传统中创新才是每个设计师在运用中最要的法则。
[1]《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
[2]《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刘天华. 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3.12.
[3]《中国古园林》罗哲文.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
[4]《人间词话》王国维 编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