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选段《她夺走了我的心》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提示

2011-08-17 01:21:02郑国栋钦州学院音乐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5期
关键词:施光南伤逝子君

郑国栋 (钦州学院音乐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她夺走了我的心》一曲是在施光南的歌剧“夏”的开始部分,描写的内容是在“涓生”和“子君”刚认识不久的时候,两个都接触过新文化的青年男女似乎有讨论不完的话题,他们“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在“子君”看来,那时的“涓生”是一个有着渊博知识且又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青年。而在“涓生”看来,“子君”也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新时代女性,是他未来革命道路上理想的“伴侣和同志”。共同语言的增多拉近了两人彼此的心灵距离,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从普通朋友变成了情侣。本首歌曲表达的情景正是在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各种新时期话题,此时的“涓生”已经被“子君”所吸引,想要对她表达爱慕之情,在又一次等待“子君”来临时“涓生”的内心独白。

一、《她夺走了我的心》的音乐分析

本首曲子是一个多段并列式的曲式结构,整个曲式又变化反复一次,前奏、间奏和尾声都比较长。因此,在保持曲式结构的紧凑和音乐的连续性方面给作曲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也是此首曲子为什么要变化反复一次的原因,不光是歌词的发展性不允许作品的音乐停止,曲式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施光南的作品当中,曲式结构非常规整的作品不是很多,这也与施光南的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不拘泥于一种特定的形式,才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下面是本首曲目的曲式结构图:

从曲式方面来分析本首曲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是一个带有变化反复的多段并列式结构曲式,为了更好的衔接原段与变化段,作曲家加入了较长的一段间奏,另外,为能更好的表达剧情,本首曲目的前奏和尾声也比较长,但因为是声乐曲目,间奏和尾声均加入了人声,所以不会使两者感觉到单一和冗长。

2.本首曲子所使用的动机节奏型非常明确,作为3/4拍子的节奏,采用的节奏型,使作品的旋律在节奏的带动下具有了进一步的流动感。

3.在本首曲子当中前奏的写作是作曲家非常出彩的一部分,对应歌词要表达的内容,是“涓生”听到了脚步声,在期望“子君”的到来,在前奏的部分作曲家十分恰当的运用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相结合的节奏方法,逼真的描绘出了脚步的声音,与歌曲中要表达的意境十分贴切的融合在一起。

4.本首曲目的伴奏织体较为单一,低音声部大多是和弦的分解形式,使整首曲目的音乐具有了流动性,这与本首曲目要表达的中心情感有密切关系。伴奏的高音声部则是与旋律声部相互呼应的副旋律,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这种声乐旋律与伴奏旋律相互呼应的伴奏手法在声乐作品当中非常常见,而且施光南先生非常善于使用这种方法来配写伴奏。使用这种伴奏配写方法的好处首先是声乐演唱者能够非常容易的跟上伴奏,声乐的旋律与伴奏的旋律好像破浪一样波动前行,其次这种相呼应的手法非常好的解决了声乐旋律部分长音时的停滞感,让音乐一直具有流动感。

二、《她夺走了我的心》的演唱提示

本首曲目是整部歌剧的第一首独唱咏叹调,因此可以看出它在整部歌剧当中的分量,其内容描写的是“涓生”认识“子君”不久以后,由于两人共同语言的增多,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涓生”对“子君”产生了爱慕之情,在“涓生”又一次的等待“子君”来跟他讨论时,他的心理活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对本曲做一下演唱提示:

1.首先从演唱技术方面来说,本首曲子的基本格调是欢快的,但应该是焦急当中含着期待,而且焦急是充满希望的焦急,因此在声乐演唱的音色选择上应该使用稍微明亮一些的音色,避免出现暗淡的音色与整首曲目的情感不符。具体到曲目当中便是:整个A部分的声音应该运用半声唱法,音量不要大,表达出歌词当中所写的那种“风儿轻轻,槐叶摇动,我屏住呼吸聆听……”的意境。整个的B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是从f开始,因此这里在演唱方法上就要求声音一定要“立”起来,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声音集中到“面罩”部分像波浪一般滚滚而出,体现出那种“烦躁不安”的感觉。进入到C部分,这一部分表达的是“涓生”对紫藤花诉说对“子君”的爱慕,应该是在轻轻的倾诉,因此在演唱方法上要做到“收”一点,“管道”不要开的太大,多加入一些轻假声,声音要通而且位置要高,避免出现窝在喉咙里面的暗淡声音。间奏部分是一个抒情的段落,在这段中演唱者之所以没有唱歌词,是因为感情的递增已经到了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地步,只能用“啊”来代替,在演唱方法上要使用柔和的音色,不要太明亮也不要太暗淡,并且要有持久的气息保持,以保证能把长的一句一口气唱完,而且要做到婉转抒情。进入到后面的A1部分,这段在曲式上是前面A段的变化反复,无论是在歌词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前面的发展延续,在唱这一段的时候也还是要保持气息,声音不要重,注意体会歌词中所描绘画面的感觉。B1部分的演唱与前面的B部分基本一样,演唱时松掉自己的下巴,注意结合自己的气息,使声音做到通且亮,有一种坚实的感觉。C1部分与前面的C部分也基本相同,在演唱时注意自己的声音不要生硬,做到“立”而柔,表达出那种向爱人求爱的感觉。最后在尾声部分呼唤“子君”的到来,第一个“子君”可以放开唱,往后逐渐就要“收”一些,但一定要在气息的保持上,不能让声音位置掉下来。

2.从强弱对比和情感把握来说,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情绪高涨的时候必然力度要强一些,情绪低落的时候力度也要弱一些。对于本首曲目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前奏部分作曲家给出的提示首先是mf-mp-p-mp,从这些力度符号的不断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曲目一开始出来的模仿脚步声的节奏,通过mf的力度来表示“涓生”确确实实听到了脚步声,而后他逐渐陷入自己的思绪里面。A部分作曲家提示我们用的mp的力度,这是与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相符合的,为了更确切的听到“子君”是否来临,似乎连呼吸都要屏住,可见这里要用比较弱的声音来唱,当到“血液又开始沸腾”一句时,由于是以为“子君”来了,力度要渐强,声音随着伴奏的跑动也要逐渐拉开,表现出逐渐激动的感觉。

进入B部分,作曲家给出的力度提示是f,由于前面的感情逐渐加强,到这形成一个小高潮,“涓生”在感叹自己的“思绪是这般慌乱,心情是这样激动”,在等待心上人来临的时刻心情不可能平静。再接着往后力度渐渐变弱,成为mf以至于后面的C部分的mp,C部分的力度提示是从mp-mf-mp,这段是“涓生”在跟紫藤花倾诉自己对“子君”的爱慕之情,似是把紫藤花当成了“子君”在轻轻的对其诉说。间奏部分又是一个高潮的部分,一开始的力度是f,而后逐渐变弱至mp,这一部分是“涓生”在一系列的内心独白之后的感情又一次迸发,以至于都不用歌词来表达,只能用“啊”代替,唱到下面的时候声音要弱但要有弹性,表达出那种逐渐激动不已的感情。

进入到后面的A1部分,作曲家给出的力度提示是p,这段在曲式上是前面A段的变化反复,无论是在歌词还是在感情上都是前面的发展延续,在唱这一段的时候,声音要弱而且柔,因为是“涓生”在回忆“子君”,每当一提起“子君”,他的声音里就充满了柔情,此时的“子君”在“涓生”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打动着“涓生”的心。B1段是“下决心”的一段,此时的“涓生”决定“抛掉空虚和寂寞,勇敢的向她倾吐衷情”,这里作曲家给出了f的力度提示,好似“涓生”在为自己的决心鼓劲,使他能够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进入到C1段是“涓生”在设想对“子君”的表白,他要“采一串紫藤花,献给最亲爱的人”,这时自然是充满真挚的感情的,力度也变为mp,好似“涓生”正在柔情的对“子君”在表白。尾声是“涓生”在呼唤“子君”的到来,先是f而后逐渐变弱至mp,有一种祈求的感觉,似乎是在祈求上天快快把“子君”送到自己身边。

3.从歌曲的语气、语调、音调上来说,本首歌曲实际上是口语化很浓的一首歌曲,整首歌曲的音域不宽,没有太高的音,这就给演唱者留下了大量可以从容表演的空间。如在A、A1部分,这些地方无论从歌词的表达意境上还是作曲家给出的力度提示上都要求“轻”一些唱,实际上就是更口语化一些,与现实的情景相符合。

《她夺走了我的心》一曲在歌剧《伤逝》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它是男主角的第一首独唱曲目,作曲家在作此曲的时候给予了相当的心思。同时,作为一首练习曲目也相当适合中等程度的声乐学习者,可以说是中国歌剧选段当中一首不可多得的兼具欣赏性和歌唱性的优秀曲目。

[1]洪如丁.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歌曲101首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2]李焕之.施光南歌曲选(独唱)(代序)[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3]陈明树.鲁迅小说论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王次炤. 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2.3.

猜你喜欢
施光南伤逝子君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歌剧《伤逝》阐述中国歌剧的发展研究
深切的怀念 珍贵的记忆
初冬
山乡春来早
姑娘的爱情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