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人才培养范式的比较与启示

2011-08-15 00:45:37李冰李永刚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工学范式校企

李冰 李永刚

国内外人才培养范式的比较与启示

李冰 李永刚

一、范式的提出与内涵

范式一词,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早提出的,当时,这一著作一经问世,”范式”这一词汇立刻被学界接受。库恩通过长期以来研究科学史,发现一种累积性的科学史观统治着这个领域,但这种认识他认为是不能真正反映科学史本貌的。不过这个”范式”,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二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就是范例。

范式的本质是什么?范式的本质就是一种理论体系的构建。范式理论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在实践中,以范式理论为指导。再进一步讲,范式是指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某一学科的建设。它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这三方面的内容对特定的科学家和建设者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

二、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范式及其特点

由于发达国家的的工业革命较早,因此,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尤其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形成的各具特点的人才培养范式,在国际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一)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范式

德国是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稳定的国家,他们的教育模式的集中体现就是”双元制”(德文为Dual system)。所谓”双元制”,就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一方面在企业开展生产实践。

(二)美国、加拿大CBE人才培养范式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流行于北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应用较为广泛。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和运用CBE模式。

三、我国人才培养范式的特色及不足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规模--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都居世界前列,其特色也日渐突出,概括起来讲,这个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近年来,在这一特色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服务面向和历史传统,开展办学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院校建设立项单位,更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从范式理论出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可以称之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范式。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开放办学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体现着职业教育要与产业、行业、岗位相结合的理念,也体现着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宗旨。从校企合作的内容讲,应包含着不同的内涵。如校企共同投资办学校,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反映着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反映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即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也反映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的特点。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围绕这一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3343”模式,即工作领域调研经过三个阶段、工作任务分析经过三个步骤、能力培养分析经过四个环节,从岗位需求到课程实施经过三个转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内容和生产需求相一致的问题。又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的”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即”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结合”,该系统模式不仅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层面,各高职院校均设定了企业实践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构建了”三层循环,能力递增”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经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学习+顶岗实习”,通过三个阶段的工学交替,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范式比较的几点启示

(一)切实突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就要切实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培养模式到课程体系的构建,都要始终把学生的核心能力的提升,把核心能力的培养做为一条主线。

(二)完善学校+企业的”双主体”教育体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范式,无不体现着企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为什么会如此一致,这是因职业教育,是面对职业岗位(群)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要让学生知道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是怎样的,对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并在企业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有利于弥补职业院校师资、实训条件的不足,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艰辛。从当前国内职业教育的不足看,教育的”双主体”制度不完善,极大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曾经讲:”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由此可见,国家对教学改革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内容,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必须系统的去改进,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要向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使工学结合落实到课程层次,真正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理念。

(四)着眼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看,它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类型区别,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层次之分,这就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了独特的要求。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曾被定义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目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虽然两者都带有”高”字,但”技术”和”技能”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技术”包括设计、工艺等,要解决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而”技能”则要侧重操作,强调会做。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看,从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看,现阶段可能会更侧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从长远看,从高等教育的教人本质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站得更高一些。就”能力本位”而言,”能力”应该是综合能力,它应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能力的体现应落脚在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会沟通,会创新。

[1]视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启示[M],姜大源,2009.02.26,中国高职专业教育网.

(李冰: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院级优秀青年教师,并荣获亚洲动漫教育学会颁发的AAES影视动画专业双师资格证书。李永刚:毕业于西工大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现任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工学范式校企
盐工学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