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减轻语言焦虑的启示

2011-08-15 00:45:37李敏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李敏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减轻语言焦虑的启示

李敏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本文分析了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可以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来帮助学习者减轻语言焦虑,促进自我实现。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焦虑、抑制、动机、自尊心、移情等,其中焦虑作为最大的情感障碍因素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语言焦虑及其产生的原因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特有的、复杂而难以把握的心理现象,是学习者需要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导致语言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学习者个人的内部因素,又有教师、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机制等外部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将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学习者个人因素、教师因素、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因素以及考试因素。在学习者个人因素中,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竞争及学习者对自己的评价过低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语言焦虑。语言焦虑还与学习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外语/第二语言知识和学习能力有关。在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模糊现象会引起学习者的语言焦虑。教师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焦虑程度。有些课堂教学活动也会让学习者产生语言焦虑,Young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试者认为课堂上发言和演讲是最容易引发语言焦虑的课堂活动。因此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的语法翻译法所造成的语言焦虑程度比要求学生频繁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的交际教学法要低一些。 学习者还会由于所进行的各种测试产生语言焦虑。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是由生存需求和成长需求这两大类组成的。高层次需求以低层次需求为基础,低层次需求至少要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也可以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因此,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最根本的目的。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自我主动的学习,具有投入性、自我主动性和突出情感性;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学习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罗杰斯指出学习是个人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充分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参与,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要减少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威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学习者,减少他们的防御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同时还要启发和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学会适应客观世界的各种变化。罗杰斯强调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的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来揭示学习的本质,主张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的内在思维和情感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自发学习和意义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实现自我,成为智、情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减轻语言焦虑的启示

语言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Krashen认为,焦虑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焦虑程度越高,不仅妨碍学生获得输入,也妨碍他们理解已经获得的输入。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中得到启示,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习者减轻语言焦虑,提高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内在需求和价值观,要尊重和珍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消除或减弱语言焦虑,提高学习自信心、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以坦诚、信任、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减轻他们的语言焦虑,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教师要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充分考虑并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如小组讨论、课堂游戏、分组辩论、故事接龙、学唱歌曲等灵活多样的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来减少语言焦虑,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在积极的自我概念下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应该是以自我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有意义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或看出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因此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安排合理的语言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习的语言材料与他们个人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而且能够保持和发展自我,从而打动学习者的感情,降低他们的语言焦虑,推动他们去行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社交的需要,语言学习就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小组活动中积极和相互支持的气氛,使小组成员勇于表达个性,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组员间相互倾听与交流,相互信任与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学习者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远低于他们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中,体验学习的成功,降低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考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查环节,学习者会由于惧怕考试失败而产生焦虑,即考试焦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为了降低学习者的考试焦虑,就要积极推进学习者评价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倡自我评价。家长和教师要在考虑到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对学习者做出公正、客观、全面的个性化评价,让他们审视自己有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思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减轻他们的考试焦虑。

语言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语言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交际能力以及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意义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帮助学生减轻语言焦虑,促进自我实现。

[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刘晓明,王丽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8.

(李敏: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和大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对话罗杰斯:看涨中国
环球人物(2024年6期)2024-03-26 08:06:45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4:02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