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瑾
作者根据2007届雕塑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情况,发现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虽然对陶瓷材料泥、釉、火的研究已普遍受到同学们的重视,但如何还原挖掘陶瓷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助长其艺术个性的良性发展,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指导老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材料能直接造型并保持手感和泥味?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能经过高温烧成又产生神秘的窑变?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最能任意摆弄、搓、揉、捏压等,从而表现手法最多的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在世界蕴藏最大?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最能表现质朴、率真、古拙和原始的味道?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制成后保留时间最长而不变质,因而更具有收藏价值的?还是陶土和泥土。
在07届雕塑毕业设计中,我们强调要发挥学院特色、强化陶瓷材料在造型语言中的运用,尽管学生创作设计的主客观条件并不一致,但我们对这次设计的总体原则是:除了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外,还必须全力挖掘泥、釉、火的语言。
从这次毕业设计创作完成的作品来看,有的同学花费大量精力,深入各个窑口进行研究一呆就半年,可见对陶瓷材料泥、釉、火的研究已普遍受到同学们的重视。通常,在雕塑创作设计中,造型是摆在第一位的,但人们仅仅只是把它圈在塑造立体空间构型中,而忽略了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实体物质。其实在创作每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雕塑造型如果得不到装饰的有机融合,我们说这样的雕塑创作设计将是失败的。周国桢教授设计的陶瓷雕塑作品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首先强调符合雕塑造型语言的前提下,重新审视造型与装饰的关系,他在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固有的材料和装饰效果后,认为,应该先有造型,后有装饰,装饰应该服从于造型的需要,也就是说两者要高度结合才是一件完美的作品。中国是瓷国,有着八千年的制陶史,积累了丰富的陶瓷艺术技艺经验。而景德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是中国陶瓷艺术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陶瓷发展史上最具成就的陶瓷艺术与文化圣地。我院雕塑专业始终根植于这块土地上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毕业创作在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确定创作题材和泥稿设计方案,结合各自所选的制作地点的具体生产的工艺情况完成毕业创作作品。从传统雕塑中脱胎,保留和发展传统艺术的造型语言,不断注入现代新的观念,使其具有新的人格和思想,是我们这次毕业创作设计的关键所在。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没有生活原型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 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家不仅要将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点滴小事进行提炼和加工,而且还要通过艺术的手段对生活进行再创造。比如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通过作家们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艺术加工,使这些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杨苏阳同学的《高原映像》是这次毕业汇报展中得到普遍好评的陶艺作品之一。强烈的地方色彩、浓郁的边塞诗风、意味深长的东方文化神韵和蓬勃向上的人生情怀,使观众置身于高原环境之中,体味到荒凉的奇迹,感受到自然的博大无言。周边人物表情自然、和谐,很有“此地无声胜有声”之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窥见到了传统的影子,但整个作品的基调又分明是现代的,关键在于较好的将土与火的艺术作了较好的结合。所以说艺术创作来源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结晶的酝酿。
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他常常还是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一个文明时期也这样创造着其独特的不可能重复的艺术”。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作品《旅途》就是对现实中生命瞬间的凝结和定格,而且,是现实中某一单一生命或生活片断的瞬间定格,是一种相对来说无背景和无情境性的特写定格。周婷婷同学在介绍自己创作这件作品的构思时说:“有一天,我偶然听到水木年华唱的《旅途》这首歌,其中的歌词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种莫名的感伤油然而生:那些在茫茫旅途中继续上路的人们,哪里是下一站,心中没有答案。使我不禁有创作他们的冲动。”
如果说《高原映像》、《旅途》是受到某些表现手法影响的话,那么我们从魏金静与张立明同学的陶瓷雕塑作品《包与人生》和《小笼包》中,又仿佛见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当我们接近这两组作品时,跳进视线里的是一只只真实的篮子、各式的包包以及一笼笼的小笼包,这是真的?是假的?又太真了,作品的趣味性、戏虐性,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说实在的,就作品的制作来说,难度并不大,但出人意料的构思、材料质感的发挥却是别具一格的。这两组作品再现了陶瓷雕塑创作的构思同样必须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来自于材料的思考。只有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掺和在泥、釉、火的搅拌之中,才能够真正享受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同样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这说明了艺术的真实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而生活就像是一个模子,是生活中的人和社会形成了它,最后,通过借助艺术的手法把模子印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然而生活真实中的人物时间及其相互关系,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山水风光、天候物象等自然现象,这些艺术真实的原料往往无法完全“凹凸”鲜明,所以必须将一些酷似生活真实,但又是生活真实所不曾有的点缀物加之其中。因而艺术的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加驻的大楼,看起来比生活真实更加有震撼力,更具典型性——“从一粒沙可以看大千世界,从一滴水可以放映全部阳光的灿烂色彩。而《包与人生》和《小笼包》也正是想体现这点。
艺术创作的某些因素在意识深层的躁动后,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表现冲动,这种冲动就是要表现这种生命意志的意欲活动,这是艺术起源或发生最重要的心理情感条件,没有这种强烈的表现冲动,一个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艺术冲动或创作冲动是联系生命意志与形式外观的中介环节,没有这种表现冲动,生命意志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在暗流中自生自灭,正是有了这种表现冲动,生命意志才有可能显示出来,寻找客观化的形式手段。而吴辉和关建贞的创作也正是这种冲动,我们从他俩所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注意到他们对陶瓷个性表达的着意探索。在这里我不敢说他们的作品已经非常成熟。但他俩的创造精神,以及从他们的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美感诱惑力,却不得不使有心的观众在他们的作品前放慢脚步。
回顾07届雕塑毕业设计,显然比前面的几届又有了突破,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收获,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他们利用景德镇优越的制陶环境,经常走出校门,到工厂企业、陶瓷作坊以及周边窑场去感受材料和制陶氛围,捕捉对陶瓷材料及传统手工艺的原始感动。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助长其艺术个性的良性发展,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指导老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1]周国桢.漫游现代陶艺之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康定斯基,李正文,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