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娥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1],我科对1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65.5岁。骨折部位:左股骨颈骨折19例,右股骨颈骨折11例。平均身高165.3 cm。平均体重70.5 kg。平均体质指数25.7。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患者。(2)患者术前主诉为单侧髋关节慢性疼痛伴功能障碍,且对保守治疗无效。(3)能密切配合围手术期的训练计划,可采用术前问卷调查或实验性训练的方法来证实。(4)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假体类型均为混合型。根据入院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护士给予的一般性指导,指导内容及效果无系统完整的计划及记录要求。指导后提供给患者一本功能锻炼手册,让其自学手册内容,不主动与患者联系。
1.2.2 治疗组 采用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后易产生忧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应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对手术及假体植入的恐惧和忧虑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术前患肢给予皮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 kg,以缓解疼痛。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及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等运动,预防术后发生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3)病情观察。术后给予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4)疼痛护理。术后的切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质量,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速度,同时也可影响患肢功能康复锻炼。首先要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听取患者主诉,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吲哚美辛栓每晚一粒肛塞或术后使用镇痛泵。(5)合理饮食。应予以均衡饮食,容易咀嚼、吞咽及消化,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发生。(6)功能锻炼。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持治疗成功的关键[2]。术后第1 d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15 s,重复10~20次,以不感觉疲劳为度。术后第3~5 d待引流管拔除后指导患者从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协助患者先在床上45°坐起,无头晕等症状后,在床边坐下,先下健肢再下患肢,双手要扶住床沿,逐渐下床。无头晕心悸等症状后再开始在床边扶双拐站立10 s,每天2~3次。行走时应扶双拐不负重行走,双拐先迈,患腿跟进,健腿随后,有专人在旁保护,每次20 min,每天2~3次。术后6~8周后可部分负重。(7)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每天应坚持患肢功能锻炼,注意控制强度,劳逸结合[3]。嘱患者3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要卧手术侧,不要坐低沙发、矮凳,坐在椅子上不能将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做在床上屈膝,排便不能采用蹲位,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强调维持髋关节活动度及增强髋部外展肌肉力量的重要性,避免急速行走或赛跑。
1.3 观察指标 6 min步行测试:测量时机选择在术后12周进行,记录患者以最快速度在6 min内的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两组患者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两组测试在术后12周进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比较( ± s,m)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比较( ± s,m)
组别 例数 6 min 最大步行距离治疗组对照组t值P 15 378.56 ±33.25 15 285.63 ±21.96 9.03值0.00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明显增加,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患者选择、假体设计、手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康复锻炼计划密切相关。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教授功能康复的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其他临床研究也表明,术后及早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能迅速恢复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以及肌力平衡,防止假体脱位[5]。同时,通过适度的活动和肌肉锻炼,能有效促进关节活动和血液循环,防止术后血肿粘连和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在应用方法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内容传统上主要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体位变换方法、行走及步态训练等。在早期训练内容中,重点在于早期下地行走训练,因为这既是手术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机体机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 min步行测试在术后12周进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测试,治疗组的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总之,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周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1]于金秀,赵 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66 -67.
[2]蒋 玲,田 倩.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04 -105.
[3]张晓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7 -69.
[4]蒋协远,王大伟主编.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1.
[5]Rikli R,Jones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functional fitness test for community residing older adults[J].Aging Phys Activ,2009,7:129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