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俊 彭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 安徽合肥230031)
笔者将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HCPT)外痔钳夹结合硬化剂内痔注射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对照研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患者8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7.25岁;病程2~41.5年。对照组:患者8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8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30岁;病程2.5~40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术前备皮:清洗肛门,必要时行清洁灌肠。术中患者首先采取侧卧位,肛周菱形麻醉,碘伏消毒肛周和直肠术野,铺洞巾,行肛门镜检查确认痔核所在位置和数目。用组织钳提起拟切除混合痔的外痔部分,用一次性电钳自外痔基底部夹紧,钳夹至齿线下0.5 cm处,电钳周围用纱布覆盖,防止损伤周围组织,脚踩治疗仪踏板通电,持续5 s左右至外痔基底部干结,松开电钳,组织剪剪去干结组织。同法处理其他部位外痔部分,并保留好皮桥。对于外痔部分较大者应先切开皮肤再进行钳夹。然后患者体位改换成胸膝位,将涂有石蜡油的斜口肛门镜插入肛内,充分暴露内痔,在内痔痔核最突点进针,针尖斜行刺入黏膜下层0.3~0.5 cm,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枯痔油注射液[2](我院院内制剂),直至黏膜表面出现“条纹征”现象,同法逐个注射内痔部分。注射完毕后,患者取侧卧位,创面常规消毒,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在创面周围皮下注射。肛内塞入肛泰栓1枚,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塔型垫覆盖,丁字带加压包扎。
1.3.2 对照组 术前备皮和准备同治疗组。肛门镜检查确认痔核所在位置和数目后,用组织钳提起痔组织做“V”字形切口,组织剪将其曲线血管团剥离(切除)至齿线上0.1~0.5 cm,然后用止血钳夹住内痔部分的基底部,在止血钳下内痔部分的正中,用丝线圆针作贯穿结扎,然后剪去外痔和被结扎的内痔部分。同法切除其余混合痔,但各痔体之间应按常法保留皮桥。创面常规消毒,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在创面周围点状注射。肛内塞入肛泰栓1枚,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塔型垫覆盖,丁字带加压包扎。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局部出血、异物脱出、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2.3 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 见表2。在术后出现坠胀、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长。
表2 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 (±S) 例
表2 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 (±S) 例
组别 n 坠胀 疼痛 水肿 出血 愈合时间(d)治疗组 86 52 41 32 19 16.7±5.00对照组 86 67 53 49 33 13.3±3.50
混合痔的治疗,要求尽可能减少对肛周解剖及组织结构的破坏,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出血、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研究证实,我院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外痔钳夹术结合硬化剂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肛门解剖结构的破坏,保留了齿线。硬化剂注射内痔部分后,可使其硬化、萎缩,缩小了内痔及外痔部分,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减小了手术创面,降低了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避免了结扎可能引起痔核脱落导致大出血的问题。HCPT电钳的高频电容场的热源来自HCPT钳两极间的作用物本身,局限性强,术中出血少,对周围组织无损伤,明显降低水肿的发生;不需要缝线,避免了术后拆线的痛苦;钳夹的组织呈梭形,张力小,降低了脱落后大出血的可能性。但是采用HCPT治疗后的创面要经过液化、脱落才能愈合,所以愈合时间相对延长。总体来看,HCPT外痔钳夹术结合硬化剂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比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177-180
[2]谢永俊.枯痔油治疗内痔150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