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艳 段和祥 李志勇 陈凯云 敖锦芳
(1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330003;2江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南昌330029)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也有一定影响[2]。我院心内科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排除合并心肌梗死和有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等器质性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红花黄色素治疗组(治疗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5~80岁,平均59.8岁;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1.7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0 mg注射用红花黄色素(50 mg/支,国药准字Z2005014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1个疗程。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以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作为安全性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4]。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用秩和检验法。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使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及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
2.2 心电图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心电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变化比较 例
2.3 安全性评价 本研究对受试者试验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测,包括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B项,结果上述各项指标未因用试验药物而出现异常或加重。试验期间对所有受试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了观察,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1]。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平、温,入心经,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也是临床活血化瘀方药中应用最广的中药之一。红花黄色素是从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中提取而来,为多种水溶性查耳酮成分的混合物,大量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并发症等均有疗效,可用于心血瘀阻引起的稳定型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在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对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均有明显改善。且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整个临床研究中无局部刺激、过敏反应等。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75
[2]杨志福,文爱东,贾敏,等.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血瘀大鼠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影响[J].中药材,2001,24(4):283-28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3):195-2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