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鸿飞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 长兴313100)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传染性强。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心肌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等,极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笔者采用猴耳环消炎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对照组36例,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10个月~10岁。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40.6℃,最低37.5℃,皮疹及口腔内疱疹发生率100%。所有病例的临床分型均按照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及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2]中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拟定。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一般护理、退热等对症治疗。
1.2.1 治疗组 予猴耳环消炎颗粒(规格:6 g/袋,国药准字Z20050111)联合利巴韦林喷剂(国药准字H20043189)。用量:猴耳环消炎颗粒:0~1岁1/4包,1~3岁 1/3包,4~5岁 1/2包,6~7岁 2/3包,8~14岁1包,每日3次。利巴韦林喷剂喷咽腔,首日每2小时1次,共8次,第2天及以后每4小时1次,共4次,2~3喷/次。5 d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单纯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0 mg/支)10~15 mg/(kg·d)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1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同前。
1.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制定。痊愈:治疗5 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消失,饮食恢复正常。显效:治疗5 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大部分消失,饮食明显恢复。有效:治疗5 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部分消失,饮食有所恢复。无效:治疗5 d,体温、皮疹、饮食无变化。痊愈、显效及有效为治疗有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4 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手足口病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基病毒 A 组 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 71型(EV71)多见。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中成药和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为次黄嘌呤核苷类似物,其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4]。利巴韦林可通过口服、静脉或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口服或静脉给药后,药物主要集中于红细胞内,半衰期长达40 d,而达到呼吸道表面很低,且全身用药对血液及肝功能有不良影响。而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则70%的药物直接分布在呼吸道表面,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抑制和灭杀病毒疗程更佳。雾化吸入药物半衰期短,仅为2 h,且用量小,具有全身副作用低、对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5]。申红[6]报道利巴韦林3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肌注显效率52.7%,总有效率77.7%;静脉给药显效率58.3%,总有效率90.2%;滴鼻或喷剂喷入鼻腔、咽喉显效率59.5%,总有效率91.0%。显示利巴韦林喷剂安全、有效、经济。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时疫”、“温病”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侵袭人体,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所致。病机特点为热、湿、毒相搏。猴耳环性味苦涩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收湿敛疮,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药材。由于猴耳环清热泻火、解毒祛湿作用之强劲,故既能上清咽、肺之火毒,又能下清大肠之湿热。猴耳环消炎颗粒是用中药猴耳环干浸膏制成的中药颗粒,该药味甜、口感好、易吸收,易为婴幼儿所接受。现代医学实验证明:猴耳环中含有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没食子酸有抗炎、抗病毒、抗流感作用;槲皮苷对胃肠道有止泻、消炎镇痛作用。笔者将猴耳环消炎颗粒与利巴韦林喷剂联合应用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加强了抗病毒的协同作用,同时还具有消炎、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猴耳环消炎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病毒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给药方便,用药量小,依从性好,经济实惠,为治疗手足口病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6-8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2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2-133
[5]洪建国,李臻,曹兰芳,等.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525-528
[6]申红.利巴韦林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