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英 王敏珍
(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 上高3364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较为困难,广大内分泌和神经内科医生在努力探寻各种方法,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疗效逐渐提高。我院近年来应用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94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2)四肢感觉异常(对称性肢端麻木、刺痛或灼痛、蚁走感、发凉);(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其中治疗组48例,男 23例,女 25例,年龄 36~67岁,平均(47±11)岁,糖尿病史6个月~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36~68岁,平均(47±11.2)岁,糖尿病史 8个月 ~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7个月~5年。两组病例在血糖水平、严重程度、既往史、伴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如维生素B缺乏、酗酒、尿毒症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治。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300 mg(国药准字H20040089,每支1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甲钴铵注射液500 μg(商品名为弥可保,国药准字 J20040024,500 μg/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均每天1次,连用6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治疗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治疗前后行周围神经功能测定,应用Medtronic公司Keypoint肌电图机测定腓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腓神经和尺神经MCV和SCV增加5 m/s以上;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明显改善,腓神经和尺神经MCV和SCV增加少于5 m/s;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腓神经和尺神经MCV和SCV无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6周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7.08%和89.58%,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3.04%和67.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神经、尺神经MCV和SCV变化 见表2。治疗前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经6周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V和SCV变化 (±S)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V和SCV变化 (±S)m/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MCV SCV组别 n 尺神经 腓神经 尺神经 腓神经治疗前 46 36.55±3.17 35.27±2.51 37.16±2.91 36.05±2.46对照组 治疗后 46 43.92±2.97#39.48±2.67#46.93±3.06#41.96±2.26#治疗前 48 37.14±3.12 35.92±2.07 37.94±2.49 35.21±2.34治疗组 治疗后 48 50.48±3.56#*48.18±2.50#*54.34±3.01#*49.27±2.6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方面[1]:一种是血管学说:由于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供应神经的血管发生病变而闭塞,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加之神经细胞肿胀引起退行性病变;一种是代谢学说:由于血糖持续升高造成细胞内山梨醇增多,肌醇减少,糖化蛋白产物增多及脂代谢异常等引起神经病变;另一种是免疫介导机制学说:高血糖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抑制胆碱能系的传递,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糖尿病神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突萎缩变形,髓鞘节段性或弥漫性皱缩或脱髓鞘。弥可保通过甲基化的作用参与体内甲基转移功能,参与核酸、蛋白质、卵磷脂的合成,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动物实验还发现弥可保可通过甲基转移刺激雪旺细胞蛋白合成,改进糖尿病的神经传导速度。经临床应用,弥可保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十分满意[2]。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3]。葛根素有效成分为异黄酮,它通过舒张营养神经的微血管,降低外周小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合成,改善血液黏滞度,从而明显改善微循环,促进髓鞘形成及轴突再生,使受损的神经得以修复,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近年有研究证实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确切的疗效[4~5]。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DPN与单纯采用甲钴铵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促进患者感觉、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为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俞丽云.糖尿病的神经系统表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2(5):262-263
[2]陈才学.甲钴铵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116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9(3):61
[3]陈文实,李仁柱,王欣辉.身痛逐瘀汤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2007,5(10):882-883
[4]杨明刚.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5):56
[5]马宏辰.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21例疗效观察[J].洛阳医专学报,2001,1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