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宾 郭金利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内科,河北 迁安 064400)
穴位按摩对肝病便秘患者的影响
刘小宾 郭金利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内科,河北 迁安 064400)
按摩;穴位;肝病;便秘
2007-01—2010-05 ,我们采用穴位按摩护理肝病便秘30例,并与常规护理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①排便费力;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③有排便不尽感;④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以上症状必须满足2条或以上,且每个症状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持续3 个月[1]。
1.1.2 纳入标准 均经临床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2]和肝硬化[2]患者;无肠道器质性病变;无肝腹水。
1.2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按摩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9岁,平均48.2岁;病程6~11个月,平均8.3个月;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21例,肝硬化6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49.6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9个月;急性黄疸型肝炎4例,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20例,肝硬化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肝病病程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抑郁、紧张等心理,而便秘又加重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从而加重肝病病情。因此,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当肝病患者兼有便秘时,由于肠道内细菌繁殖增加,产生大量毒性物质,使肝脏负荷增加,可延缓肝功能的恢复。如果便秘长期得不到缓解,则致肝细胞恢复减慢,损伤加快,从而导致肝硬化或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便秘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发生便秘时,嘱患者放松,深呼吸,用柔软清洁的卫生纸按摩肛周及肛门,然后做提肛运动,持续5~10 min。勿用力排便,以免引起腹压升高。饮食宜易消化软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等,每日饮水量 >1 000 mL。告知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3 d未排便,可予缓泻剂或人工辅助排便。
1.3.2 穴位按摩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护理。操作者两手掌指着力,自中脘开始,沿神阙向下按摩至脐下气海、关元,以患者产生痠胀感为宜,反复按摩5~7次。然后两手叠放在一起,按顺时针方向按摩,顺序为右侧腹结—右侧大横—右侧天枢—神阙—左侧天枢—左侧大横—左侧腹结,反复按摩5 min,手法要轻快、柔和、深浅适度,横结肠压力宜重,降结肠压力宜轻。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以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排便肛门梗阻感为主要指标,分为4个等级:无症状;稍有症状,可耐受;症状明显,干扰正常生活;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分别计作0、1、2、3分。以3项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作为排便困难指数[3]。
1.5 疗效标准 治愈: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2组护理前后排便困难指数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排便困难指数比较分,±s
表1 2组护理前后排便困难指数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0.01
组 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穴位按摩组 30 2.20 ±0.71 0.32 ±0.52*△对照组 30 2.16 ±0.89 1.06 ±0.66*
由表1可见,2组护理后排便困难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穴位按摩组降低更明显(P<0.0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穴位按摩组30例,治愈20例,好转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治愈4例,好转2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优于对照组。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畅,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为其他病的并发症。肝病患者常因饮食摄入量不足或食物含纤维素少、活动量少、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及低血钾症等原因诱发便秘。此类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多以缓泻药物治疗为主。但缓泻药物的使用易造成药物依赖性,同时药物代谢增加了肝脏的负担[5],不利于肝病患者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肝病患者多气阴两虚,气虚血行不畅,阴虚则热结经络,肠络瘀阻,大肠传导功能失调而至便秘。治宜调补阴阳,活血通络。神阙为人体阴脉之总汇,与诸经百脉相通,任脉之要穴,按摩此穴可调整人体阴阳,调和脾胃,上顺下通。中脘、气海、关元为任脉经穴,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贯穿上、中、下三焦,联系胸、腹诸脏腑,按摩能使经络疏通,气血疏畅,调理胃肠功能。特定的穴位腹结、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穴,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按摩可祛湿健脾、理气调肠。穴位按摩采用手法的良性刺激和体外压力传导,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可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推动结肠传输功能,从而促进排便。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按摩对于肝病便秘患者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且方法简便易行,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实施。通过训练,还可教会患者自我施行,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一种自我保健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阳谷,曹洪欣.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一)[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杂志,2000,8(8):324-329.
[3]危北海.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336-3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5]贾洪,徐静,轧春妹.腹部按摩与穴位按压治疗肝病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07,15(2):94-95.
R244.1;R245.9;R256.35;R512.61;R512.62
A
1002-2619(2011)07-1071-02
刘小宾(1972—),女,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