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7例

2011-07-13 07:23温伟强朱辉军黄胜光
天津中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肌痛蜂针风湿性

温伟强,朱辉军,黄胜光,谭 宁

(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中医风湿科,深圳 518052)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的疼痛和僵硬,也可表现为一侧肩部或髋部肌肉不适,数周后发展到对侧。四肢近端、腋部肌肉及肌腱附着部位均常累及。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晚期可发展为肌萎缩[1]。临床尚无特异性药物,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止痛效果明显,但因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患者难以坚持。近几年来,笔者应用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该病3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8年2月—2010年9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男6例,女 31例;年龄(57.8±7.3)岁;病程(21.1±5.4)个月。对照组 36例,男 5例,女 31例;平均(56.3±8.7)岁;病程(22.4±6.3)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所选73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风湿性多肌痛诊断标准[2]:1)发病年龄>50 岁。2)颈、肩胛带及骨盆带 3 处部位中至少2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持续1周以上。3)实验室检查显示有全身性反应依据。4)受影响肌肉无红、肿、热,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5)排除类似风湿性多肌痛表现的其他疾病。6)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5 mg/d)反应良好。

1.3 纳入标准 1)病史、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等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能够定期蜂针、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3)3个月内未长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也未使用蜂针、身痛逐瘀汤及同类中药煎剂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并发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2)合并有心、脑、肾、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肺炎、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骨折、癫痫、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肿瘤疾病)的一种或几种疾病的患者。3)造血系统疾病(如血小板低于100×109/L、白细胞低于3.5×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 1.5×109/L)和精神病患者。4)近期服用过类固醇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5)蜂针皮试过敏者。6)不符合纳入标准、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组 服用身痛逐瘀汤:秦艽、红花、没药、牛膝、桃仁各12 g,川芎、五灵脂、枳壳各15 g,香附、地龙、羌活各9 g,甘草5 g。疼痛明显加田三七、乳香、延胡索各10 g;睡眠差加夜交藤、合欢皮各10 g;焦虑者加柴胡、白芍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采用韩国进口煎药机煎药,1剂药煎成2袋,每袋150 mL)。15 d为1个疗程。

蜂针治疗:采用中华蜜蜂活蜂直刺法。主穴:受损关节周围阿是穴、血海、足三里、肾俞。配穴:腕部关节疼痛加外关、腕骨;肘部关节疼痛加合谷、曲池;膝部关节疼痛加梁丘、犊鼻;踝部关节疼痛加昆仑、照海。平均每次取10个穴左右。

皮试初诊患者均首先在一侧足三里穴作蜂毒试验。方法是以乙醇穴位消毒后,用镊子取一只中华蜜蜂直接蛰刺在穴位上,并立即将蜂刺拔出,15~30 min后观察其反应情况,无全身其他不适反应者可接受本法治疗(局部反应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

操作用镊子轻夹住蜜蜂的腰部,蛰刺在患者已消毒的穴位上,一般留针5~10 min后,将蜂刺拔出。蜂针治疗后观察15~30 min,若局部红肿直径小,而又无局部不适和全身反应者,为试针阴性反应,可接受常规的蜂针治疗,1只蜂蛰1个穴位,用蜂数目由初期的少量到多量,逐日增加,为了安全起见,最初治疗蜂量一般由1~2只开始,隔天增加2~3只,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每日蜂量可达8~20只。1~2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蜂毒不良反应及其处理:一般患者在首次接触蜂蛰后的1~5 d内,可出现低热,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局部红肿、瘙痒等反应,有的甚至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风团、皮疹等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急危症。反应轻微者,可不作任何处理,嘱其多饮水,短时内能自行消除;反应明显者,作对症处理,皮肤瘙痒、风团、皮疹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非那根、扑尔敏片、开瑞坦或外擦激素软膏等;高热者可口服退热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者,立即予以抗休克抢救治疗。在过于疲劳、饥饿等状况下,也不宜蜂针治疗。

中药内服同时予以蜂针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保暖,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2.2 对照组 泼泥松每次15mg,每日1次,早晨7:30顿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2.3 观察内容 观察治疗前后下列各项指标和数据。

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2)疼痛视觉量表(VAS p)。3)晨僵时间(MST)。4)上肢失举度(EUL)。

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相关疗效标准。痊愈:患者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明显改善,无关节肌肉疼痛及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正常,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达80%以上。显效: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改善,实验室检查及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60%。有效: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及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在30%~60%之间。无效:自身评估和医师评价病情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及检测指标整体改善率<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例(%)

3.3 治疗前后评价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评价指标的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evaluating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治疗前后评价指标的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evaluating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VASp(分) MST(min) EUL(分)治疗组 治疗前 37 5.68±1.17 66.12±15.24 1.86±0.63治疗后 37 0.50±0.73*△ 6.81± 7.67*△ 0.68±0.58*△对照组 治疗前 36 5.72±1.38 68.92±17.12 1.87±0.58治疗后 36 2.16±0.41*16.46± 2.87* 1.34±0.19*

3.4 治疗前后检验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检验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治疗前后检验指标的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治疗前后检验指标的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CRP(mg/dL) ESR(mm/h)治疗组 治疗前 37 6.61±0.83 58.74±7.28治疗后 37 1.32±0.26* 13.02±7.59*对照组 治疗前 36 6.50±0.84 58.65±6.53治疗后 36 1.28±0.27* 13.21±7.61*

3.5 不良反应 对照组4例,其中消化道反应3例,血糖升高1例。治疗组有3例出现皮肤瘙痒,胃部稍有不适。上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

4 讨论

风湿性多肌痛是近几年引起医学界关注的老年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首选药物,但老年患者常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疾病,而激素有升高血压、血糖、血脂,诱发消化道溃疡和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风险,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寻找“简、便、验、廉”的中医疗法尤为重要。

该病属中医学“痛痹”、“肌痹”范畴。中医学认为患者年过五旬,正气不足,易感外邪,感受风寒湿邪,正不胜邪,致缠绵不愈;病久入络,络脉阻塞,气血瘀结,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则出现肌肉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久病则瘀。笔者临床中体会到“寒邪、血瘀”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治宜散寒活血,行气止痛。方中秦艽、羌活、地龙散寒宣痹、通络止痛;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川芎活血行气化瘀;香附、枳壳、延胡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4]。

蜂螫疗法是将民间蜂毒疗法与中医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也是针、药、灸三者结合的复合型疗法[5]。蜂针治疗痹证的机制,一方面是利用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蜂针的机械性刺激代替了针灸;蜂蛰穴位的灼痛、潮红代替了温针;蜂毒含有多种酶类、脂类、多肽类、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刺激血浆皮质醇及淋巴、腺体、神经等系统,能抗炎,改善微循环,有较持久的镇痛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到抗炎止痛、抗风湿等作用[6]。因此,蜂针具有针刺、温灸、药物的多种效果,能起到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痹证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中药治疗一般起效缓慢,蜂针则起效快,蜂蛰后局部红肿、发热产生的温灸作用可维持数日,对于祛除寒邪、缓解疼痛有持续作用,具有其他疗法所不能取代的效果。与中药合用,疗效更佳,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1] 蒋 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23-1125.

[2] Salvani C,Cantini F,Olivieri I,et al.Polymyalgia rheumatica:a disorder of extrarticular synovial structures[J].J Rheumatol,1999,26(3):517-52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6.

[4] 朱辉军,黄胜光,谭 宁,等.身痛逐瘀汤合黛力新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7(6):197.

[5] CHRISTOS Boukouvalas,促强惟,荣 杰.蜂螫疗法与五行[J].天津中医药,2010,27(2):169.

[6] 王金庸,王孟林,王润州.中医蜂疗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551-556.

猜你喜欢
肌痛蜂针风湿性
浑身难受、哪哪都疼,可能是“纤维肌痛”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莫名全身酸痛 警惕纤维肌痛
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纤维肌痛误诊率近90% “怪”病其实并不怪
蜂针疗法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