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涧松 闫 涛 彭石林
2009年 5月甲型 H1N1流感(简称“甲流”)开始在全球蔓延并进入我国,疫情发展迅速,8月进入聚集性病例暴发阶段,形势严峻[1]。对于这种新型流感,人类缺乏了解,疫情发展尚难预测[1-2],抗甲流医护人员身处一线,直接面对患者,处于高危状态,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很大。为总结经验,提高类似突发疫情条件下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安全防护能力,我们完成了对 2009年 5-9月 143名高危医护人员甲流认知和心理状态调查的回顾性分析。
1.1 对象 整群抽样抗甲流医护人员 143人,年龄 18~ 52岁,平均(35.86± 9.45)岁,为高危组,根据暴露风险大小依次分为 3个亚组:Ⅲ级发热门诊 19人(A组),Ⅱ级急诊科 52人(B组 ),Ⅰ级呼吸科病房 72人(C组);抽取内分泌病房医护人员 41人为对照组 ,为 0级 D组。4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评价工具 参考标准心理量表[3],自行设计“医护人员甲流综合问卷”,内容包括 3个部分:①一般情况:记录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学特征;②甲流认知: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消毒防护和治疗措施 5个因子,每项因子涉及 8个问题,单选 /多选 3∶ 1,单选赋值 1分,正确=1,错误=0,多选赋值 2分,全对 =2,少选=1,错选=0,共 50分;③心理状态:含焦虑、抑郁、食欲、睡眠、注意力、思维、意志、安全感、无助感、工作状态 10个因子,10个单选 ,赋值 1分,无=0,有=1,20个等级问答,参考 Likert-Scale[4]法 ,采用 3级评分制,根据现象严重程度依次赋值,无=0,有但不严重=1,比较严重=2,共 50分。
1.2.2 调查方法 由医务部组织调查,4名经统一培训的主治医师为调查员。采取集中现场自填的方式,发放问卷,宣读指导语,讲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条目做解释。调查者间的一致性系数初测为 0.903~ 0.918。每月中旬实施 ,问卷全部当场回收,回收率为 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进行均数比较,两两比较用q检验,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α=0.05为检验水准。
2.1.1 高危医护人员甲流认知特点 以初次调查为基准,主要表现为 3个特点:①临床特点、诊断标准 2个因子评分最高,但满分率低(24.33%),认识不全面,30.56%认为胃肠道症状不能成为甲流的首发症状,37.17%认为血象高可以除外甲流,44.84%治愈标准[5]不清;②流行病学、治疗措施评分较高,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高危人群、达菲治疗方案的正确知晓率为 95%以上,但对于更深入的问题认识模糊,按错误率依次是密接者定义、气溶胶传播特点、病毒生物学特点、达菲治疗时机、传染期;③消毒防护评分最低,68.62%答题正确率低于 50%。
2.1.2 各组间甲流认知的比较及时间变化趋势 组间认知评分各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危医护人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月份 A组高于 B、C两组(P<0.05),见表 1。趋势分析显示,高危组曲线均处于对照组上方,A组始终处于最高水平,5个月内各组甲流认知水平呈逐渐改善趋势,尤其是 5-6月份,6-7月份进一步改善 ,后 3个月相对稳定,变化不明显,见图 1。
表 1 各组医护人员甲流认知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s)
注:n为样本量;▲表示高危各亚组与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 A、B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为 A、C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
月份 A组(n=19) B组(n=52) C组 (n=72) D组 (n=41) F P 5月 42.50±3.28 38.00± 4.31★ 35.26± 5.26◆ 27.61± 4.97▲ 17.83 0.000 6月 46.07±2.03 44.23± 2.15 43.84± 2.61 37.05± 4.06▲ 9.02 0.003 7月 49.12±0.65 49.03± 0.33 48.19± 0.43 41.24± 2.20▲ 4.15 <0.01 8月 49.64±0.21 48.05± 0.54 49.03± 0.46 43.19± 1.72▲ 3.09 <0.05 9月 49.50±0.30 49.14± 0.26 49.56± 0.17 44.03± 1.93▲ 2.86 <0.05
2.1.3 高危医护人员甲流认知的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认知评分(y)为因变量 ,并根据评分赋值(1=≤35,2=36~ 45,3=> 45),以 y=1为参考类别,Xi为自变量,引入 10个因子(i=1~ 10),分别赋值,Xi=1为参考类别。最终 5个因子纳入回归方程,其赋值为:受 1次培训=1,余类推;高危程度Ⅰ 级=1,Ⅱ级=2,Ⅲ级=3;职业为护士=1,医生=2;年龄≤25=1,35≥年龄> 25=2,年龄> 35=3;无子女=1,有子女=2,有未成年子女=3。exp(B)> 1表示该类别是其相应参考类别具有某种因变量倾向性的倍数[6],显然,在评分 36~45层次内,除有成年子女外,评分> 45层次内,除Ⅱ级高危外,各自变量所在类别认知评分为其相应参考类别的 1.052~3.551倍 ,见表 2。
2.2.1 高危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特点 以初次调查为基准,显示出以下 2个特点:①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异常发生率最高的 5个因子依次是焦虑(41.46%)、抑郁 (30.32%)、睡眠 (23.27%)、无 助感 (17.36%)、 安全 感(14.50%);②心理障碍为反应性,甲流初期和爆发阶段明显。
2.2.2 各组心理状态比较及时间变化趋势 5月、8月高危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显著高于其他高危亚组(P<0.05),5月 B组高于 C组 (P<0.05);6月、7月和 9月总体差异不显著,但 A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趋势分析显示,高危医护人员心理评分曲线始终在 D组上方,A组最高,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初期较高,6月、7月降至较低水平,8月突然增高 ,9月再次回落,见图 2。
表 3 各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s)
表 3 各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s)
注:n为样本量,▲表示高危各亚组与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 A组、B组差异显著(P<0.05),◆为 A组、C组差异显著(P<0.01),※为 B组、C组差异显著(P<0.05),#为 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月份 A组(n=19) B组(n=52) C组 (n=72) D组 (n=41) F P 5月 30.50±4.62 20.47± 3.05★※ 14.75± 2.18◆ 9.49± 2.10▲ 21.92 0.000 6月 13.07±4.06 10.25±3.45 10.34±3.08 9.27±2.34# 2.14 > 0.05 7月 12.36±3.25 11.48±2.65 10.12±3.13 8.87±3.06# 1.97 > 0.05 8月 28.01±5.52 20.36± 4.28★ 19.24± 4.76◆ 12.63± 3.29▲ 16.96 0.000 9月 11.68±2.14 9.55±2.92 9.31±1.76 7.05±2.33# 2.22 > 0.05
图 2 各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评分时间变化趋势
2.2.3 高危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的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以心理状态评分(y)为因变量 ,并根据评分赋值(1=≤ 15,2=16~ 20,3=>20),y=1为参考类别,Xi为自变量,引入 9个因子 (i=1~ 9),分别赋值,Xi=1为参考类别。最终获得 4个因素,具体赋值为:认知评分≤35=1,36~ 45=2,> 45=3;高危程度Ⅰ 级=1,Ⅱ 级=2,Ⅲ 级=3;性别女=1,男=2;疫情发展常态期=1,初期=2,爆发期=3,其中认知评分和男性为保护性因素,高危程度和疫情发展为危害性因素,见表 4。
表 4 高危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评分的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近年来,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相继发生,包括 SARS、人禽流感、甲流 ,对人民的健康、生命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7]。但目前医学界尚未建立起预测这类传染病的能力,疫情到来时的应急和应对往往相对被动,因此,需要认真总结既往的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处置未来可能的挑战做好准备。
本文总结了抗甲流医护人员甲流认知、心理反应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期为突发疫情条件下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心理疏导提供经验和参考。结果显示:①高危医护人员对甲流有较好的认知基础,处于最前沿的发热门诊认知水平最高,但不全面,欠深入,认知与教育培训、职业、年龄、子女情况有关;②高危医护人员存在明确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和睡眠障碍,发热门诊最明显,甲流初期和爆发阶段[1]十分突出,同时心理异常还受到认知水平和性别差异的影响。
3.1 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甲流是一种新型流感,医学对它的了解并不透彻[2],防控工作存在一定盲目性。同样,对于未来可能的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也难以在短期内通过经验积累形成起比较完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十分迫切。张瞿璐等报道[8],培训是改善医护人员突发传染病认知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证实,培训既与甲流认知正相关,也有助于调整心理状态。当然,疫情知识培训是一项工程,既要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又要注意深化教育内容,突出认知薄弱环节如消毒防护的教育;在疫情不明朗的早期尤其需要加强,对于高暴露风险、年龄偏低、无子女人员和护士群体要给予重点培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呼吸道传染病排查主要通过发热门诊,大多数普通医护人员并不直接接触传染病,疫情防治知识培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如果疫情发展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加入到防控队伍中来,则可能出现不利的局面。
3.2 科学心理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容易诱发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和不良情绪反应[9-10],冯杰等[11]研究认为距离应激源越近,医护人员心理反应越严重,越不能平静。本文研究显示,甲流时期高危医护人员存在明确的心理异常,情绪和睡眠障碍比较突出,呈现反应性的特点,在疫情早期和疫情爆发阶段,这种异常明显加重;暴露风险越高,异常越明显,女性较男性重;本研究也发现良好的认知有助于减轻不良心理应激,与文献报道一致[11]。显然,当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需要给予医护人员适当的心理干预,将不良心理应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干预既要有连续性,又要顺应、针对疫情变化,在疫情不明朗和出现重大变化时要及时开展;干预应强化对女性和高暴露风险医护人员的关爱,结合他们的心理反应特点给予多种形式的心理调整;尽管干预的措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范,但通过培训提高疫情认知水平,降低个体应激评价的负面性,帮助形成正性认识被证实是确切有效[10-11]。
3.3 关注重点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一线防控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处于高暴露风险,需要重点保护。本文研究发现,高危医护人员内部甲流认知和心理状态在不同人群间存在差异,护士、低龄、无子女者认知水平偏低,女性心理异常较重。这提示:①一线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普及化程度低,部分人员专业素质缺陷;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人员心理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因而,在强化高危医护人员培训和心理干预的同时,需要执行差别化原则,关注重点人群,根据他们的不足和特点采取个体化管理措施。
3.4 发热门诊心理危机干预常态化 发热门诊是我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前沿和关键环节。本文研究表明,作为处于最高暴露风险的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其甲流认知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然而其心理异常同样重于其他科室。提示在传染病疫情条件下,发热门诊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当成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的一项常态性工作,有必要在人员、制度、预案建设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定期人员轮换轮岗,避免不良心理应激的长期化和慢性化。
由于这项研究在应急状态完成,量表的设计尚未经过严格检验,标准化程度低,心理干预和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尚需探讨。但作为一项重大传染病疫情条件下基于医护人员能力建设和心理危机防护的研究,其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1]卫生部.甲型 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Z].2009
[2]王善雨,高春玉,姚新华,等.甲型 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37-39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亓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 [J].山东科学,2006,19(2):18-23
[5]卫生部.甲型 H1N1流感诊疗方案 [Z].2009-5-8
[6]胡良平.医学统计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38-380
[7]刘又宁.思前启后-科学应对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的挑战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6):401-402
[8]张瞿璐,姚国杰,李秀娟.规范化培训在突发性传染病事件中的应用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97-98
[9]张业祥,邱育平,旷安怡,等.32名 SARS病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前后失眠及心理状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36-337
[10]武涧松,彭石林,黄四梅,等.集中认知心理教育对抗甲流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295-297
[11]冯杰,王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认知、应对和情绪特点的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