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河南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禹州 461670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其基本概念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将理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进而进行正确的护理决策。循环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家属需求,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1]。循环护理的实践程序包括:循环问题、循环支持、循环观察及循环应用阶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最佳护理[2]。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3]。现将我科2009-08~2010-07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环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区别。
研究对象为我科2009-08~2010-07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5~84岁,平均66.4岁。梗死部位:下壁心肌梗死19例,广泛前壁17例,心内膜下15例,前间壁15例,高侧壁2例。住院时间7~30d,平均15.4d。
2.1 常规护理方法 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循证护理方法
2.2.1 循证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潜在并发症:疼痛;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多;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等。
2.2.2 循证支持: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谱资讯等检索出最新的刊发的相关文献12篇,查阅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最新资料。
2.2.3 循证观察及应用:根据护理人员所查阅的资料和护理经验再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病情、心理反应。在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2.3.1 疼痛护理:立即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减轻程度给予鼻导管吸氧2~5L/min。早期吸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
2.2.3.2 心理护理:由于起病急,再加上持续的、难以缓解的剧痛以及陌生的环境、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常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冠状动脉供血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扩大[4]。当病人剧烈疼痛时,护士陪在一旁,给予安慰,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抢救工作应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给病人以信任和安全感。
2.2.3.3 一般护理:发病12h内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限制探视。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提倡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腹泻的病人常规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
2.2.3.4 溶栓护理:应注意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准确判断各种心律失常,指导临床用药,尤其是溶栓后2h内。观察溶栓畅通情况:溶栓后胸痛基本消失,溶栓后2h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学的改变,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在发病14h内或CK16h内。观察溶栓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关注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局部有无出血,尤其观察有无脑内、消化道、泌尿道出血。
2.2.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观察生命体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及早发现异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应用微量泵,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2.2.3.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贯穿病人住院期间,内容包括:做好日常保护,让病人了解心梗的诱发因素如饱餐、劳累、情绪激动、便秘、休克、脱水、出血等并学会避免,掌握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并及时给予处理,立即平卧、安静,含化硝酸甘油,电话求救。做好病人的康复指导:适当运动可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活动时间过长。
3.1 随机分组调查结果 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两方面比较,P=0.017<0.05,认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教育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P=0.022<0.05,认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满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
3.2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对表1和表2进行卡方检验。
循证护理以客观依据为主,强调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5]。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变“亡羊补牢”为“事先防范”,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笔者认为由于网上检索的资料文献过多,需要护士们注意筛选出最新的、最前沿的资料。同时还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分清轻重缓急,不断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水平。
[1]徐国先 .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24):2811-2812.
[2]宋锦平,程翼娟 .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292-293.
[3]尤黎明,吴英主编 .内科护理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
[4]蔡巧云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与观察[J].当代医院,2010,10(1):94.
[5]蔡晓娟 .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