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燕 张岩平 郭凡杰 续丽丽
河南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灵宝 472500
由于昏迷病人往往丧失对呼吸道的控制,严重者数分钟可造成严重后果[1]。因而做好昏迷病人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通气,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探讨昏迷病人呼吸道护理规范,我们设立该研究课题,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对昏迷病人呼吸道实施阶梯化护理(stepwise breat nurse,SWBN),跟踪问效,持续改进,现已广泛应用了临床护理工作,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08-02~2010-09对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不同病因的515例昏迷病人采用了呼吸道阶梯化护理。昏迷是按意识障碍格拉斯哥评分(GCS)均<8分者[2],病例中男306例,女209例,年龄2~80岁,非创伤395例(占77%),创伤120例(占23%);实施复苏体位487例(占94.6%);清理呼吸道异物、被动开放气道282例(占54.8%);鼻塞、鼻导管吸氧480例(占93.2%);面罩吸氧、呼吸气囊使用43例(占8.3%);口咽通气管使用110例(占21.4%);气管插管67例(占13%);环甲膜穿刺/气管穿刺0例;气管切开11例(占2.1%)。
1.2 方法 我们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及《心肺复苏指南》等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大量的危重病人护理经验,提出了昏迷病人SWBN模式,即二类、四阶梯、八方法、五措施。二类:无创类、有创类。四阶梯:第一阶梯:徒手护理阶梯。第二阶梯:氧疗支持阶梯。第三阶梯:无创人工气道阶梯。第四阶梯:有创人工气道阶梯。八方法:(1)摆放复苏体位。(2)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3)鼻塞、鼻导管吸氧。(4)面罩/呼吸气囊使用。(5)口咽通气管使用。(6)环甲膜/气管穿刺。(7)气管插管。(8)气管切开护理。五措施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2)正确固定、开放人工气道。(3)实施呼吸道湿化。(4)预防呼吸道感染。(5)严密监护。应用临床观察法对515例昏迷病人呼吸道阶梯化护理情况进行流水登记,科研组定期统计分析及效果评价。
2.1 气道护理方式 在上文中已经介绍。
2.2 不同疾病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 复苏体位、吸氧、清理呼吸道等措施具有普遍性。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集中急诊抢救病人。气管切开集中在颅脑损伤病人。见表1。
表1 不同病种呼吸道护理方法
2.3 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 从统计资料看,515例病人,无气道梗阻、窒息发生,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1例;气道无严重感染及吸入性肺炎;无气道损伤。
2.4 抢救成功率 急诊93.2%,病区90.4%,超过了国家对二级医院的抢救成功的要求。
3.1 无创类 徒手护理阶梯:(1)摆放体位:对于心跳、呼吸停止、意识完全障碍的病人,需采取复苏体位[4]。病情允许时可采取半卧位。若有脑室引流、脑疝等症状者,头部尽可能制动[5]。(2)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①清除口腔异物:用指套或纱布保护手指,清除口腔分泌物,清除固体物时可用食指抠出。取下活动假牙,以防脱落,阻塞气道[6]。②开放气道:当昏迷病人颈椎弯曲时,咽道狭窄,加上肌肉松弛,气道易阻塞。紧急情况下,徒手开放气道为第一措施[7]。临床常用的开放气道的方法为抬颈—仰头法。操作时,右手勿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否则可造成气道梗阻[8]。此方法我们经过强化培训杜绝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氧疗支持阶梯:鼻塞、鼻导管吸氧: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者,均予以吸氧。从某种意义上讲,氧气治疗视为一种药物治疗手段,也存在剂量、疗程和并发症的问题。所以临床参与呼吸治疗的人员,应掌握工作设备的原理,正确安装使用,以提高疗效及安全感。(3)面罩/呼吸气囊使用:①面罩使用:经过上述处理,病人缺氧仍不能改善,可用面罩吸氧。使用过程中,做到“三防”:防滑动,防止漏气,防窒息[9]。②呼吸气囊使用:若病人通气仍不足时,可运用呼吸囊辅助呼吸[10]。呼吸囊可以称上救命囊,在基层医院使用率较高。此阶段,我们还根据呼吸状态使用正压呼吸机通气,提高病人的血氧含量。无创人工气道阶梯:口咽通气管使用,有些病人该阶梯为首选。由于昏迷病人肌张力下降,喉头及颌肌松弛,舌根后坠,压迫咽后壁,舌骨同时后退,声门趋于关闭。口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建立人工气道,解除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11]。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导管,放置时间可用舌钳、开口器协助,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口腔及通气管的清洁,牢固固定防止脱落及牙垫脱出,并随时吸出气道分泌物,防止梗阻。
3.2 有创类 有创人工气道护理阶梯,此阶梯为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3种方法:(1)气管插管:当病人用以上措施无法改善低氧血症,或气道分泌物较多或需要机械通气时,可实施此阶梯。气管插管是目前较为常用通气方式。经过强化培训,我院急诊护士基本能独立完成此项操作。使用过程要做到 “六到位”:顺利插管、牢固固定、气囊安全、气道湿化、控制感染、严密监护[12]。(2)环甲膜/气管穿刺:当遇到插管困难,而严重窒息者,可用16号粗针头刺入环甲膜或气管,接上“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为下一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赢得时间[13]。随着我们气管插管技术的提高,本组无此病例。(3)气管切开:当病人需长时间插管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便吸出者,可行气管切口,该项操作主要是医师实施,护理人员是做好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近年我们对气管切开护理进行了研究与持续改进。
对昏迷病人实施呼吸支持,保证有效的通气与换气,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首要务。在 “黄金1小时”,“白金10分钟”的 急救的研究中,其中呼吸支持的是中心课题[14]。尽管在心肺复苏(CPR)指南中,对于呼吸支持的方法和原则均有很好的方案,但在不同疾病,不同治疗场所,不同的医疗水平背景下,护理人员如何将呼吸支持有效地实施,护理界也在进行积极的探讨。近年来,通过SBWN的实施,提高了昏迷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脱险率。SBWN是一种护理程序,按照阶梯化护理思路,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病情,实施阶梯化及跨阶梯化护理模式。通过515例昏迷病人护理,保证病人的有效的通气,提高了病人抢救成功率。
[1]周建新,席修明,主编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
[2]贾建平,崔丽英,王伟,主编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101.
[3]中华医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6.
[4]周秀华,主编 .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5]王耀辉,徐德保,丁玉兰,主编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0.
[6]刘均娥,主编 .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3.
[7]周建新,席修明,主编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85.
[8]刘均娥,主编 .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91.
[9]王保国,周建新,主编 .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0.
[10]蔡映云,主编 .呼吸重症监护和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6.
[11]周建新,席修明,主编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12]蔡映云,主编 .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78.
[13]周秀华主编 .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
[14]沈洪 .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