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彬
有效排痰是控制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改善肺氧合通气的重要手段。老年人各组织退行性改变,呼吸功能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常不协调而增加吸入危险,加之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因素致排痰功能降低,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肺部感染的治疗[1]。我科室从2010年开始使用YS8001型体外振动排痰机,在雾化吸入、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体位引流结合机械辅助排痰在促进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效排痰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室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0名,年龄在60~85岁之间。其中,男38人,女22人,平均年龄(72±5.8)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法结合体位引流(人工组),另一组为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机械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使用方法 两组都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确定病变所在的肺叶或段,根据病变或可能病变所在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引流,再分别给予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及机械辅助排痰,方法如下:
1.2.1 人工组 操作者五指并拢,关节稍曲,手掌呈中凹状,从患者的肺下叶开始,从外向内,自下向上叩击,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叩击10~15分钟。力量强弱、叩击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患者能承受为宜[2]。
1.2.2 机械组 选用YS8001型体外振动排痰机,操作者先检查仪器的性能,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对叩击敏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头、治疗时间和治疗频率,一手握叩击手柄,一手按紧叩击头,使叩击头紧贴患者背部皮肤,从外向内,自下向上,缓慢匀速的移动叩击头,感染部位可适当延长叩击时间,叩击时避开胃和心脏部位,每次持续10~15 min。
1.3 效果评价 监测两组患者排痰前及排痰后5 d的日均排痰量、听诊肺部呼吸音、SPO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机械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比较()
注:两组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日均排痰量(ml)SPO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d) 住院天数(d)人工组 30 183.6±12.3 69.7±11.2 92.7±1.37 94.8±2.118.6±1.9 9.2±1.2机械组 30 188.3±13.2 42.3±7.9 92.3±1.41 96.3±1.89 6.3±1.6 6.2±1.3
3.1 选择合适的体位 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确定病变所在的肺叶或段,根据病变或可能病变所在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引流,如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上叶尖段,可采用半坐卧位;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上叶后段,可采用左斜俯卧位;病变部位在在肺部右上叶前段,可采用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30°;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中叶外侧段、内侧段,可采用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45°;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下叶内基底段,可采用左斜俯卧位,右前胸距床面30°~60°,将床脚抬高;如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下叶前基底段,可采用仰卧位,右臀部垫高或将床脚垫高;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尖后段,可采用端坐位,上身略向前、向右倾斜;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前段,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30°;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上舌段、下舌段,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45°,右侧垫高或将床尾抬高;病变部位在肺部两侧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可采用膝胸位或俯卧位;病变部位在肺部两侧下叶侧基底段,可采用健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或将床脚抬高。
3.2 严格掌握禁忌证及禁忌部位 出血部位、气胸、胸壁疾病、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肺部肿瘤、肺结核、肺脓肿、凝血机制异常、房颤、室颤、急性心梗以及不能耐受震动的患者。
3.3 注意事项:
3.3.1 操作时间的选择 可选择清晨起床时、饭前、饭后2 h后及睡前施行。
3.3.2 操作前检查仪器的性能,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对叩击敏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头、治疗时间和治疗频率。治疗时间一般为10~15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频率,一般临床使用频率范围在20~30 Hz之间。
3.3.3 操作前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说明体位引流结合机械辅助排痰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操作前松开患者太紧的衣服、腰带,将痰杯、卫生纸置于患者伸手可及处。
3.3.4 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咳嗽、胸闷、憋气等,注意关心患者,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
3.3.5 治疗后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患者做好痰液的收集,选择标有刻度的痰液收集器,将患者24 h痰液收集在内,记录痰的量、色、性质。排痰困难者必要时给予吸痰。
传统的手工扣背法,主要是依靠医护人员人工手法的胸部物理治疗(手掌击打患者背部)方式来实施的,这种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排痰效果不佳,而且还会带来患者的不适及医务人员的疲劳。我科室使用的是YS800体外震动排痰机,根据临床胸部物理治疗原理(定向体位引流),在人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该定向治疗力穿透力强,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其垂直方向分力产生的叩击、震颤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液化,水平方向分力产生的定向挤推、震颤帮助已液化的粘液按照选择的方向(如: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由于治疗仪治疗力的深穿透力强,产生的定向治疗力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对于深度的痰液排出效果明显,在叩击、震颤和定向挤推工作间隔期间,作用力变化较为缓和,患者舒适度增强,尤其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通过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可以增强排除呼吸系统痰液等分泌物的能力,改善瘀滞的肺部血液循环状况,预防、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机械辅助排痰对比手工拍背其操作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而且操作力度均匀,患者的舒适度增高,有益于深部痰液排出,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72.
[2] 陈长英,蔡萍,刘书俊.G5震动排痰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B):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