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2011-06-04 03:39:34李志雄邹燕齐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阴陵泉医者肩部

李志雄,邹燕齐,黄泳



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李志雄1,邹燕齐2,黄泳1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康复教研室,广东 526020)

观察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只单独采用推拿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6 d),治疗组治愈22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治愈13例,愈显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前后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以及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对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

针刺;穴,阴陵泉;推拿;肩凝症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对肩周炎的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早期吊带制动、封闭疗法、电疗法、温热敷、冷敷等治疗方法,以及推拿、针灸等多种措施,我们在治疗本病时,运用了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并与单独推拿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均为香港国轩中医骨伤针灸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左肩6例,右肩4例),女20例(左肩12例,右肩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7岁,平均(53±8)岁;病程最短30 d,最长1787 d,平均(292.63±250.70)d。对照组中男14例(左肩9例,右肩5例),女16例(左肩7例,右肩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平均(53±8)岁;病程最短48 d,最长807 d,平均(234.73±186.0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994)[2]。①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有拘紧感;②在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③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重,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④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⑤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骨质疏松,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⑥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生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③年龄大于30岁,小于70岁。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及其他系统疾病;②久病体弱、严重神经官能症、痴呆、重度骨质疏松;③肩部肿瘤患者、肩关节脱位患者;④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倾向者;⑤同时配合其他治疗者,或本观察开始前3星期内接受其他疗法者;⑥不能配合治疗、随访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

先按压左、右阴陵泉穴,选取压痛明显一侧穴位针刺,若两侧阴陵泉穴都未出现明显压痛,则取患肩对侧阴陵泉穴。使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右手持针缓慢进入,当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医者持针手下有沉重感时,停止进针,用左手按住阴陵泉穴远端,距穴位约1寸,右手持针快速小幅度提插数次,使针感加强,以患者耐受为度,然后右手松开针柄,施用循摄法,导经气上行,尽量使气至病所,嘱患者大范围活动患肩,留针20 min。留针10 min后行针1次。

2.1.2 推拿

先以轻手法放松。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手掌轻推揉患者肩部周围3~5遍,后施以㨰法5~10 min,然后以单、双手掌或多指捏揉肩肘及上臂数分钟。

继而弹拨及手指点穴。医者站立患者背后用双侧拇指揉推颈肩部肌群寻找痛点,对条索状粘连处使用拇指弹拨法拨离粘连,数分钟后点肩贞、肩井、天宗、秉风、缺盆、风池等穴。

然后活动肩关节。先内收推肩,将患臂前屈,患者手放于对侧肩上,手心向下,医者一手推按健肩,另一手紧握患肘,用力向健肩牵拉。然后旋后揉肩,患臂后伸屈肘,掌心向医者放于背侧,医者一手牵拉腕部,另一手揉按肩部,边揉按边向上方牵拉。最后旋转肩关节,医者一手放于患肢肩部,另手握住肘关节顺时针旋转5次,逆时针旋转5次,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最后拍打牵抖。医者以双手掌或空拳由肩部至前臂拍打,并搓患肢数遍,牵抖患肢,多指拿肩部。

2.2 对照组

只采用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同治疗组。

以上所有治疗均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2.3 意外情况处理

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如针刺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即可。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项目

参照《现代康复治疗学》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分级[3],具体见表1。

表1 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分级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痊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半年内病情无复发。

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能胜任日常工作,但劳累后或受凉后有肩部不适症状,或时有复发。

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无效 症状无改善,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专人整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愈显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检验,两组对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采用两样本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16.0 for windows)。

3.4 结果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观察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但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详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和肩关节各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疼痛分级及所有肩关节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疼痛分级、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等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分级比较 (±s)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学“漏肩风”、“肩凝症”范畴,在《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在《灵枢·贼风》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现代中医总结古人临床经验,对肩周炎的治疗多采用内服汤药、外敷膏药的方法,以祛风除湿、补气活血、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胡明山[4]采用口服木瓜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本病55例,总有效率为96.4%。卢继林[5]用三棱针点刺配合口服中药汤剂(葛根汤加减)、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结果治愈45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94%。周亚锋等[6]采用温灸膏外敷治疗肩周炎,有效率为81.4%,表明温灸膏外敷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针灸在肩周炎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一般于肩周炎的冻结期使用,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董利强[7]运用温电针疗法及正反阿是穴(反阿是穴疗法为肌肉起止点)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40例,温电针疗法取肩髃、肩髎、肩贞、天宗、阿是穴等。结果痊愈2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5%。王法栋[8]将针刺与穴位注射结合治疗肩周炎。李万林等[9]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结果临床治愈182例,占82.73 %,表明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刘清华[10]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表明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针灸治疗肩痛在《针灸甲乙经》、《备急千全要方》、《针灸资生经》及《针灸大成》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现代明确提到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首见于1954年。60年代报道颇多,但以传统的针刺法为主。近20年来,几乎各种穴位刺激疗法被用于本病的治疗,诸如刺血、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激光照射、热针、穴位微波法、电针以及穴位注射等。治疗选穴多以局部、手足阳明经、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为主,配以筋会阳陵泉、条口透承山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11]。鲜有见针刺阴陵泉治疗肩周炎之报道。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阴陵泉治疗肩周炎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会元针灸学》:“阴陵者,是阴筋陵结甘泉……故名阴陵泉。”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系脾经的合穴。在临床中,该穴能针能灸、能补能泻。用补法,可健脾益气,温补脾阳;用泻法,可利水行湿,温化水湿。又因脾主四肢、肌肉,针刺该穴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散寒除湿。我们在本研究中运用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以强健气血生化之源,濡养四肢肌肉。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推拿治疗和配合针刺阴陵泉穴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但配合针刺阴陵泉穴较之单纯运用推拿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1] 冯传汉.肩关节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3]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27.

[4] 胡明山.木瓜丸为主治疗肩周炎5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 (3):46.

[5] 卢继林.三棱针点刺为主综合治疗肩周炎62例[J].广西中医药, 2008,31(5):36.

[6] 周亚锋,殷建全,严伟.温灸膏外敷治疗肩周炎4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3):166-167.

[7] 董利强.温电针配合正反阿是穴注射治疗肩周炎[J].山西中医, 2010,26(3):3.

[8] 王法栋.针刺与注射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11):27.

[9] 李万林,黄靖宇.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220例[J].现代中医药, 2010,30(2):51-52.

[10] 刘清华.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学刊,2008,5(9):1595.

[11] YE Xiao-xiang.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y Need- ling Tiaokou(ST 38) plus Tuina[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5,3(5):37-38.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Point Yinlingquan plus Massotherapy in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1,-2,1.

1.,510515,; 2.,,526020,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point Yinlingquan (GB34) plus massotherapy in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Sixty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point Yinlingquan plus masso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massotherapy alone.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6 days as 1 course), 22 patients were cur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a cure and marked efficacy rate of 90.0%; 13 patients were cu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cure and marked efficacy rate of 56.7%.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166,>0.05). In both groups,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as effectively treated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glenohumeral forward flexion, abduction, external rotation, extens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and the pain grade (<0.0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n relief and an improvement in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both<0.05).Acupuncture at point Yinlingquan plus mass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the clinical symptoms, relieve the pain, restor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promote a clinic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Acupuncture; Point, Yinlingquan; Massotherapy; Frozen shoulder

R246.2

A

1005-0957(2011)02-0113-03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2.113

李志雄(1960 -),男,2008级硕士生

黄泳(1967 - ),女,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针刺机制的研究,E-mail:nanfanglihung@163.com.

2010-07-19

猜你喜欢
阴陵泉医者肩部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大众文艺(2021年6期)2021-04-22 01:58:14
我是医者
草原歌声(2020年1期)2020-07-25 01:45:18
非常医者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8年2期)2018-02-07 00:23:59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7年2期)2017-04-18 10:13:18
阴陵泉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阴陵泉穴 健运脾胃利水湿 阴陵亦去妇科疾
中老年健康(2015年1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