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车祸等严重创伤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发性创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1],目前创伤性损害已成为45岁以下成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导致全人类死亡的总病因中占第3位。其中严重多发性创伤及其伴发症创伤性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2]。为探究严重多发性创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有效救治方法,降低该病死亡率,本组由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随机抽取96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本组共收集患者临床资料96份,所有患者均因创伤性事故就诊于我院并诊断为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6.9岁,其中因交通事故致伤者55例,由高处坠落致伤者22例,因刀刺及其他恶性伤害事件致伤者19例。按照患者解剖部位创伤数目分[2]:2处解剖部位创伤者27例,3处解剖部位创伤者24例,4处解剖部位创伤者20例,5处及5处以上创伤者25例。其中25例患者以颅脑损伤为主,3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21例以腹部损伤为主,18例以脊柱、骨盆或四肢骨折等其他部位损伤为主。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发现所有患者的评分均超过16分。另外所有患者均出现休克症状,其中轻度休克者27例,占28.12%;中度休克者53例,占55.21%;重度休克者16例,占16.67%。
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初步包扎固定止血,呼吸循环衰竭的进行心肺复苏,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在抢救的过程中进行疾病的诊断。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呼吸机支持,及时为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大量失血予以输血以改善患者微循环,首先采用简单方式控制出血、减轻污染及控制疼痛,通过进一步的复苏治疗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再行确定性手术,防止休克严重程度的加深。另外,在抢救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维持并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还需要对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组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相关性分析应用x2检验进行。其中,当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96例患者在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主要有:心率增快、四肢湿冷、皮肤黏膜及口唇发绀或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尿量减少及神志淡漠、意识模糊神志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96例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者74例,所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分别有:(1)颅脑损伤者: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以及去骨瓣减压术;(2)胸部损伤者:开胸探查术、肺裂伤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3)腹部损伤者:开腹探查术、肝修补术、脾切除术;(4)其他部位损伤:截肢术、切开内固定术等;(5)清创处理以及肌腱、血管、神经吻合术等。本组9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详见表1。
表1 本组96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结果
研究表明[3],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后容易出现严重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失调,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以及剧烈疼痛等各种因素导致的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及细胞供氧不足。创伤性出血是造成血容量不足的直接原因,患者常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四肢冰冷、发绀等休克表现[4],早期初步控制出血的措施尤为重要,包括包扎固定及血管的结扎止血以及适当的镇痛等,为进一步手术处理奠定基础。由于脑组织供氧不足及脑组织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创伤常可为患者机体带来致命性打击。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同时要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即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以及氧疗。另外由于患者机体受损,免疫能力降低,极易引发感染,在治疗时需要为患者提供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肺组织存在创伤的患者,由于肺间质多存在水肿,呼吸功能存在障碍,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5],此时应注意为患者输液维持体内正常pH值。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形式及不同浓度的氧疗及使用呼吸兴奋剂等。本组研究中所用的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液体复苏以及早期手术干预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李立领,陈斯霞,朱烈烈,等.几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9-60.
[2]屈纪富,文亮,刘明华,等.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诊治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5):401-404.
[3]Cohn SM Nathens AB,Moore FA,et al.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during traumatic shock resuscitation[J].J Trauma,2007,62(1):44-45.
[4]张寰波,郑宏宇.60例创伤性休克早期诊治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66-67.
[5]徐世伟,文亮,刘文华,等.急救、手术、ICU一体创伤急救模式实践和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