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1-05-31 06:45何重荣
当代医学 2011年36期
关键词:跟腱骨关节克氏

何重荣

跟骨关节内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类型,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1]。目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依然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了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患者分别采取L形钢板和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103例(114足),均为闭合性骨折。男81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1岁。Sanders分型:Ⅱ型45足,Ⅲ型60足,Ⅳ型9足。受伤至治疗时间:1h~53h,平均7.8h。骨折部位:左侧49例,右侧43例,双侧11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57足),实验组52例(57足)。一般资料方面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钢板内固定,具体如下:紧贴跟骨外侧壁和腓长肌腱鞘深面,手术刀向上切剥整块皮瓣,切断距跟外侧韧带和跟腓韧带,充分暴露距下后关节面,3枚2mm的克氏针从皮瓣下分别钻入距骨颈外侧壁、外踝和骰骨,并将针尾向上折弯。跟骨外侧壁显露后,骨膜剥离器插入到外侧壁的骨折线内,向外撬开外膨的跟骨外侧壁,显露并分离后关节面骨折块。复位后粗隆骨折块,重建正常的内外翻排列和跟骨高度;然后将外侧关节块复位到内侧恒定的载距突骨折块上,放置合适的解剖型钢板,拧入螺钉固定。手术结束后常规引流加压包扎。

实验组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具体如下:于外踝尖上方1~2cm处的跟腱间中线和外踝后缘设计小切口,沿跟腱向下至足底和足背皮肤的交界处拉开跟腱,继续沿跟骨外侧壁充分剥离,切开并显露距下关节处的跟距韧带和后关节囊外侧部分,翻出下关节面及粉碎性骨折块。骨膜剥离器撬开跟骨结节,恢复载突距与结节骨折块解剖关系,并以2mm的克氏针通过载距突和跟骨结节行交叉固定。然后将翻出的下关节骨折块复位,恢复下关节面的平整,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将下关节面骨折块固定于载距突上。手术结束后常规引流加压包扎。

1.3 效果评价

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2],评估内容包括两大项:(1)疼痛程度。(2)功能状况:包括行走距离受限程度,稳定性,助行工具使用情况,跛行程度,穿鞋受限情况,上楼梯需要帮助情况,地面行走情况,外观畸形情况和关节活动度。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相关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术后一年随访显示,实验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愈合时间,Gissane角相对恢复和Bohler角相对恢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者切口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恢复效果统计(每组均为57足)

3 讨论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理想的恢复目标为[3]:①恢复跟骨的宽度;②恢复跟骨的高度;③腓骨肌腱走行的腓骨下间隔减压;④恢复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的外形;⑤恢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L形钢板内固定在临床上应用较高,可以较好的解决距下关节面平整和减少高度丢失,其效果肯定,但由于切口较大,暴露广泛,血运破坏明显,容易产生切口皮肤感染,坏死和裂口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手术效果。经皮穿针内固定在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出血较少,患者损伤小,但由于凭X线诊断图和触摸判断骨折情况,主观因素较大,很难保证固定的准确性。另外,由于关节囊内的碎组织不能有效处理,仅仅依靠抗生素,肩关节恢复功能不佳,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和延期愈合等[4],部分患者会进展为骨性关节炎。因此,我们考虑从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出发,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贾斌[5],胡怀建[6]和田克超[7]等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取得了与传统L形钢板内固定类似的恢复效果,切口并发症却显著减少。由于切口较小,可有效减少L形钢板内固定导致的出血和创伤,同时,又可避免传统经皮穿针导致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在小切口内,可以有效处理关节囊内的碎组织,避免了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彻底的局限性。此外,通过跟腱旁小切口可以从后侧直视下进行关节面复位,可以提高吻合度,避免关节面台阶的出现,对于恢复Gissane角和Bohler角具有重要意义。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L形切口由于其转角处血运最差,切口并发症最容易发生于此处。跟腱旁小切口有效降低了对转角处血运的过度破坏,从而导致术后相关切口并发症得到显著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基本相符。从临床统计来看,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恢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还是优于对照组,这对于恢复患者术后有效高度是有重要意义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小切口由于开口较小,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复杂性粉碎骨折的处理相对较差。但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一般患者由于骨折情况清楚,而且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也较为少见,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还是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适用范围。我们认为,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既避免了传统L形钢板和克氏针的缺陷,又较好的保留了两者的优点,其操作的复杂性并不增加,值得广大基层医院考虑。

[1]李喜功,孙俊英,殷浩,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5):421-424.

[2]Sanders R,Gregory P.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orlunlar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 [J].Orthopclin North,1993,26(2):201-214.

[3]邵擎东,严旭,李博,等.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4):390-391.

[4]陆剑锋,刘宗宝,贺晓明.跟骨异形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J].当代医学,2009,15:56-57.

[5]贾斌,张勇,曹国庆,等.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55-57.

[6]胡怀建,沈惠良,刘利民,等.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33-35.

[7]田克超,陈劲松,潘政军.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5):68-69.

猜你喜欢
跟腱骨关节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