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福
(河南省职工医院,郑州 450002)
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出,大多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至少 2种降压药物才可使血压达标。而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顺应性。2008年 2月 ~2010年6月,我们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依伦平)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178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的血压水平定义、分类标准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男 104例、女 74例,年龄 29~82(58.4±9.3)岁;其中 2级高血压 126例,3级 52例;中危 32例,高危 104例,极高危 42例。 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8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为初始治疗或停用原有降压药物 1周后患者。治疗组选用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依伦平,162.5mg/次,1~2次/d;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安搏维)150 mg/次加氢氯噻嗪 12.5 mg/次,1~2次/d;用药 12周。 治疗前及治疗 2、4、12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袖带缚于右侧,日间(06:00~22:00)每 30 min、夜间(22:01~05:59)每 60min自动测血压及心率 1次。观察指标为 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h平均动脉压(24 h MABP),MABP=SBP+(SBP-DBP)/3。治疗后 2、4、12周测定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 12周,治疗组显效(24h DBP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 20 mmHg以上;24 h SBP下降≥30 mm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正常但下降 50 mmHg以上;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1例,有效(24 h DBP虽未下降到 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 10~19 mmHg;24 h SBP虽未下降到3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虽未正常但下降 30~49 mmHg;临床症状基本缓解)32例,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6例,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分别为54、30、5例,总有效率 9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 24 h DBP、24 h SBP、24 h MA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 <0.01)。两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心率、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n 24 h SBP 24 h DBP 24 h MABP治疗组 89治疗前 168.7±17.2 103.6±10.3 125.6±8.7治疗后 132.4±13.5* 84.2±8.1* 104.3±7.4*对照组 89治疗前 166.8±16.4 102.9±11.2 124.2±8.6治疗后 130.6±13.7* 83.7±8.4* 103.5±7.2*
讨论:依伦平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重构。其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 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 24 h以上,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加疗效。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 2~3周后作用达高峰。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应。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时,可对高血压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机制和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和抑制,我国高血压多为盐敏感型及高肾素型,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更好。但是,联合用药增加了药物品种,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和降低依从性。复合制剂不影响疗效,且服药简单,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因而无论何时启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均可简化治疗方案。本研究显示,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依伦平与对照组采用安博维和氢氯噻嗪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且依伦平价格仅为安博维的 60%。因此,治疗组用药效价比更高,更适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