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在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Δ

2011-05-22 03:38焦洋廖建湘焦正黎曙霞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58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00040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50080
中国药房 2011年30期
关键词:药动学卡马西平戊酸

焦洋,廖建湘,焦正,黎曙霞(.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58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 00040;.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 50080)

卡马西平药动学复杂,个体差异大且治疗浓度范围窄,因此临床上需要对该药进行监测和个体化给药。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1],可对临床常规监测的稀疏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得到群体药动学参数。该法1999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正式认可,作为推荐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手段之一。本研究以单用或合用卡马西平的中国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NONMEM法定量考察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估算相对清除率等群体药动学参数,并拟订给药方案,协助临床用药。

1 仪器

NONMEM程序:VersionⅥ2.0(美国加州大学NONMEM工作组);计算机(Intel Core(TM)263001.86 GHz,内存0.99GB,Microsoft中文Windows XP Home SimpChn 672)。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深圳儿童医院门诊癫痫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身高、体重不限;肝、肾功能和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能按照临床治疗方案服用卡马西平(商品名:得理多,北京诺华制药),单用或合并用药皆可,且连续用药4周以上,血药浓度已达到稳态者。

2.2 样本收集

按临床治疗需要,于早晨服药前空腹采集血样,并准确记录患者生理、病理资料及用药情况(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统计学资料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ediatric patient

2.3 检测方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TDx,Abbott Co.Irving,Texas,USA),线性范围为0.5~20 mg·L-1,RSD<10%。

2.4 模型的建立

2.4.1 药动学模型:根据文献报道[2],卡马西平的药动学模型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开放模型:

公式1、2中,cp为模型预测的血药浓度,c0为初始浓度,e为自然对数,Ka为吸收速率常数,K为消除速率常数,D为给药剂量,CL为清除率,Vd为表观分布体积。Ka、CL、Vd为该模型的基本参数,且其中的CL和Vd值包括了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值,即CL=CL/F,Vd=Vd/F。

由于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消除相,因此用NONMEM法无法估算Ka,也给估算Vd带来困难[3~7]。在模型拟合时,根据文献报道值[2],将Ka固定在0.5 h-1,然后用NONMEM法进行拟合。

2.4.2 固定效应模型:首先建立不含任何固定效应参数且各参数间相对独立的最简模型(即视所有个体的清除率都相等的模型)。根据NONMEM对最简模型的拟合结果,观察各影响因素与CL关系的散点图,用加法、乘法或指数模型等逐步添加解释性变量(Covariate)。由于目标函数的差值(Difference in Objective Functions,DOBJ)近似χ2分布,当χ2>3.84时(df=1,P<0.05),统计学上具显著性差异,逐一添加解释性变量可得全量回归模型(Full regression model,FRM)。用似然比检验法(Likelihood ratio test)对各解释性变量进行检验,方法如下:定检验水准α=0.01,固定FRM中某一固定效应参数,得限制性回归模型(Restricted regression model,RRM)。RRM和FRM之差DOBJ>6.64时,则该固定效应参数对CL的群体典型值有显著性影响,反之为干扰因素,予以剔除。对FRM重新整理、简化后可得最终回归模型。

2.4.3 统计学模型:统计学模型中的个体间变异模型采用比例模型,公式为:

个体自身变异模型(亦称残差模型)采用加法模型,公式为:

公式3中CLj为第j个患者的清除率;CL为群体典型值,即能代表患者群体特性的清除率;ηCL,j是均数为0、方差为ω2CL的个体间变异。公式4中c0ij为血药浓度实测值;cij为血药浓度预测值;εij是均数为0、方差为σ2的残差变异。

2.5 模型的验证

本研究采用自举验证法(Bootstrap)[4],该法特别适合那些难以用常规方法导出对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问题。当缺少验证数据时或样本量较少(如儿科患者或因伦理学原因)时,Bootstrap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被美国FDA采用。

3 结果

3.1 最终回归模型

通过模型假设检验(表2、表3),确定体重、服药剂量为卡马西平的清除率的影响因子;性别、合用丙戊酸钠不影响卡马西平清除率。最终回归模型如下:

各参数的运算结果见表4(95%置信区间=参数值±1.96·残差),最终模型为公式:

上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L:清除率(单位:L·h-1);WT:体重(单位:kg);Dose:日剂量(单位:g·kg-1)。

表2 混合效应和目标函数值Tab 2 Fixed effect and objective value

表3 RRM和FRM的目标函数值之差Tab 3 Differenc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between RRM and FRM

表4 最终模型的各群体药动学参数值Tab 4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carbamazepine by finally model

群体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见图1;个体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见图2。

图1 群体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D and DV

图2 个体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PRE and DV

3.2 验证

利用NONMEM程序组中已有的Bootstrap软件写以下程序命令:NMBS CBZ4DA 2000。其意义为Bootstrap检验再抽样共2000次。

再抽样2000次计算各参数的中位数与FRM的参数相比相对误差如果<5%[6],则表明,FRM计算的参数是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见表5、表6(其中,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FRM-Bootstrap│/FRM×100%)。

表5 自举验证法结果Tab 5 Result of bootstrap validation

表6 最终模型参数值与检验值比较Tab 6 Comparison of FRM and bootstrap

结果表明,FRM计算的参数是稳定可靠的。

4 讨论

4.1 剂量对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

本研究与多数研究的结果一致:剂量是影响清除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P<0.001),且随着卡马西平剂量的增加,清除率以非线性形式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卡马西平的水溶性差,大剂量时卡马西平的吸收程度下降有关[6]。

4.2 体重对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体重是影响表观分布体积的因素,但体重是否是清除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药物间各不相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卡马西平的清除率和体重有关,且随着体重的增加以非线性方式增加[6]。

4.3 合用丙戊酸对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

在癫痫的临床治疗中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联用很常见。一般认为,卡马西平能显著降低丙戊酸的清除率,而丙戊酸对卡马西平代谢的影响,各国学者看法不一。用NONMEM法对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结果也不完全相同,有日本学者认为丙戊酸会稍增加卡马西平的清除率[2],国内重庆[7]、上海[6]也认为丙戊酸会稍增加卡马西平的清除率,而西班牙等[3]的研究显示丙戊酸不改变卡马西平的清除率。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丙戊酸对卡马西平的清除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的119例患儿中合用丙戊酸的有27例,占22.7%。在最简模型与丙戊酸的散点图中,二者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在添加丙戊酸因素计算目标函数值时,仅减少2.154。故认为丙戊酸对卡马西平清除率的无明显影响。

本文建立了Bootstrap验证法:采用完整数据建立模型,然后用再抽样技术(Resampling),生成大量验证数据对每一组数据计算其参数,最后根据这些参数观察模型的可靠性。当缺少验证数据时或样本量较少时,如儿科患者或因伦理学原因,自举法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在群体药动学中作为验证方法,并被美国FDA采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体重、剂量为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性别、合用丙戊酸不干扰卡马西平的代谢,并且最终模型的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接近。

[1]Sheiner LB,Rosenberg B,Marathe VV.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of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 from routine elinieal date[J].Pharmaeokinet Biopharm,1997,25(2):445.

[2]Yukawa E,Aoyama T.Detection of Carbamazepine Drug Interaction by multiple peak approach screening using routin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data[J].Clin Pharmacol,1996,36(9):752.

[3]Hartley R,Forsythe WI,Mclain B,et al.Daily variation in 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arbamazepine and its metabolites in epileptic children[J].Clin Pharmacokinet,1991,20(3):237.

[4]Efron B,Tibshirani RJ.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tstrap[M].London:Chapman& Hall.1993.

[5]Efron B,Gong G.Aleisurely look at the bootstrap.The jackknife,and cross-validation[J].Am Stat,1983,37(1):36.

[6]焦 正,钟明康.NONMEM法估算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清除率[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3):314.

[7]王 刚,刘 彬,黄晓英,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研究卡马西平在癫痫儿童中的群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1001.

猜你喜欢
药动学卡马西平戊酸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