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关注程度及知识来源分析

2011-05-16 08:29房耘耘石学峰孔军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副作用比例

房耘耘,石学峰,程 薇,赵 静,孔军辉

要较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全面充分地了解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认知、选择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情况。为充分了解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与态度,找出影响居民对中医药基本认知的关键因素,提出提高居民中医药认知度的积极策略,本文对居民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关注程度及知识来源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所指的基本认知包括居民对中医药的理解、居民对中医药优势的认知、居民对古今名老中医的认知等方面。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中医局和北京市中医学会于2007年 5—10月组织的对北京城乡居民大规模调查获得数据的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内4区 (分别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近郊区 (分别是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10个远郊区 (分别是大兴、房山、通州、昌平、顺义、怀柔、延庆、平谷、门头沟、密云)共 18个区 (县)随机调查50 000名居民。其中,市内与近郊每区随机拦截调查 3 750名居民,每个远郊区 (县)各随机拦截调查 2 000名居民。

1.2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涉及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同时包括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喜爱与偏好、选择情况、利用情况及居民的中医药知识来源等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数据采用 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两次录入,采用 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北京市 18个区 (县)共调查 50 000名居民,部分被调查者对某些内容未填写,数据有缺失。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等分布情况为:女性占 52.6%(26 300/50 000),男性占 45.5%(22 750/50 000),缺失性别记录者占 1.9%(950/50 000);最小年龄 15岁,最大年龄 84岁,平均年龄为(34.6±14.5)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 44.5%(22 250/50 000),其余占 55.5%(27 750/50 000);企业职员占21.6%(10 800/50 000),学生占 21.3%(10 650/50 000),其他职业者占 57.1%(28 550/50 000);家庭人均收入较低水平 (1 000元以下)的占 24.2%(12 100/50 000),中低水平(1 000~1 999元)的占 33.0%(16 500/50 000),中等水平(2 000~2 999元)的占 20.6%(10 300/50 000),中高等水平以上(3 000元及以上)的占 21.0%(10 500/50 000),其他占1.2%(600/50 000)。

2.2 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解

2.2.1 对中医药内涵的理解情况 60.1%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属于 “传统医学”范畴,33.1%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属于 “传统文化 ”范畴,52.2%的被调查者认为 “中草药治疗”是中医药内涵,31.3%的被调查者认为 “号脉、舌苔”是中医药的内涵,30.8%的被调查者认为 “针灸”是中医药的内涵,19.2%的被调查者认为 “推拿”是中医药的内涵(见表1)。

表1 对中医药内涵的理解情况Table 1 Understanding on the content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2.2 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的情况 男性认为中医是“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城区被调查者认为中医是“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高于郊区被调查者;30岁以下人群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最高,40~49岁者所占比例最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医务人员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学生,农民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最低,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而言,高收入、高文化程度的人群认为中医是 “传统医学”者所占比例高于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人群 (见表2)。

表2 不同人群对 “传统医学”的认知情况Table 2 Cognitive of"traditional medicine"of the different groups

2.3 居民对中医药优势的基本认知

2.3.1 总体情况 53.8%的被调查者认为 “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42.8%的被调查者认为 “疗效好”是中医药的优势,37.9%的被调查者认为 “去病根”是中医药的优势,35.0%的被调查者认为 “医疗费用低”是中医药的优势,29.1%的被调查者认为 “预防、保健作用明显”是中医药的优势,22.4%的被调查者认为 “痛苦小”是中医药的优势,11.8%的被调查者认为 “医疗服务好”是中医药的优势 (见表3)。

表3 对中医药优势的认知情况Table 3 Cognitive of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3.2 对中医药 “副作用小”的认知情况 较多的女性认为中医药的优势为 “副作用小”,所占比例约比男性高 7个百分点;城区较多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 “副作用小”,所占比例约比郊区被调查者高 8个百分点;除 40~49岁外,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优势为 “副作用小”的比例均超过50%,60岁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 “副作用小”为优势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认为 “副作用小”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除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外,其他职业者认为 “副作用小”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均超过 50%;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认为 “副作用小”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反映城区的、老年人、文化水平高、收入高的人群对中医药的副作用小更满意,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不同人群对 “副作用小”的认知状况Table 4 Cognitive of"little side-effect"of the different groups

2.3.3 对中医药 “疗效好”的认知情况 女性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郊区被调查者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高于城区被调查者;随着年龄的增高,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除离退休人员和农民外,其他职业者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均低于 50%;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认为 “疗效好”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反映文化水平低、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对中医药的疗效更满意。

表5 不同分组人群对 “疗效好”的认知情况Table 5 Cognitive of"well effect"of the different groups

2.3.4 对中医药 “费用低”的认知情况 郊区被调查者认为“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高于城区被调查者;30岁以下被调查者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最低,50~59岁年龄组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较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农民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最高,学生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最低;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认为 “费用低”为优势者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6)。反映郊区的、文化水平低的、家庭收入低的人群更关注费用问题,对中医药费用低满意度较高。

表6 不同分组人群对 “费用低”的应答情况Table 6 Cognitive of"low medical expense"of the different groups

2.4 居民对名老中医的认知 88.4%的被调查者都能知晓至少 1名以上的古今名老中医,其中 22.4%的被调查者了解 1名古今名老中医,27.3%的被调查者了解 2名古今名老中医,38.7%的被调查者了解 3名及以上古今名老中医,只有11.6%的被调查者不了解任何古今名老中医 (见表7),说明北京市居民对于中医的认知度较高。

表7 所知晓的名老中医数量情况Table 7 Number of famous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o are known well by the survey respondents

2.5 居民对中医药关注程度

2.5.1 总体状况 从整体上看,86%以上的被调查者都会对中医药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的被调查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 28.8%,有时关注中医药信息的占 58.0%(见表8)。

表8 对中医药信息的关注情况Table 8 The care status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5.2 不同人群对中医药的关注程度 一般而言,不同居住地之间的调查对象对中医药的关注程度差别不大,不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调查对象中 “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呈正向相关趋势;随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水平下降而增高,呈负向相关趋势;离退休人员对中医药信息的关注程度比其他人员相对较高。具体地看,居民中“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者所占比例,城区为 29.6%,郊区为27.8%,城区仅比郊区高 1.8个百分点;女性为 30.4%,男性为 27.2%,女性比男性高 3.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 “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者占该人群的一半以上,是 30岁以下人群中这一关注程度的人数构成的 3倍以上;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的人群 “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者所占比例占 1/3左右,高于大学及以上约 10个百分点;不同职业群体比较,离退休者对中医药信息最关注,其次是医务人员与公务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 1 000元以下者中有 30.2% “经常”关注中医药信息,比其他收入人群中此比例略高,差 1~2个百分点,1 000元以上各收入群体的比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9)。

表9 不同人群对中医药信息的关注情况Table 9 The care status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different groups

2.6 居民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来源

2.6.1 总体情况 从整体上看,居民获取中医药相关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 “报纸、杂志、书刊”,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通过这些传统的媒体获得有关知识;其次是 “电视、广播、网络”,42.8%的被调查者通过这些媒体获取中医药知识;通过“医生介绍”获取中医药知识是第三个主要渠道,有 37.4%的被调查者从医生介绍中获得了相关知识 (见表10)。

约 9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至少 1个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渠道。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居民不仅仅通过 1种渠道获得中医药知识。研究结果显示,有 29.0%的被调查者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中医药知识,获得中医药知识来源在 3个及 3个以上的被调查者占 1/4以上 (见表11)。

表10 居民中医药知识的来源渠道Table 10 Channel on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residents

表11 居民中医药知识来源渠道数量Table 11 Numbers of channel on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residents

2.6.2 不同人群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来源情况 分析不同人群获得中医药知识的来源,获得了颇有意义的结果。在按文化程度和职业划分的各类人群中,有几类人群的回答者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按文化程度划分时,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获得中医药知识以 “电视、广播、网络”所占比例为最高,其他途径依次为 “报纸、杂志、书刊”、 “医生介绍”、 “亲友告知”、 “中小学课本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获得中医药知识比例最高的是“报纸、杂志、书刊”,其他途径依次为 “电视、广播、网络”、“医生介绍”、 “亲友告知”、“大学课本”、“中小学课本”。在按职业划分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中医药知识来源按应答者人员比例高低排序,与调查总体没有差别;在学生中“亲友告知”的比例明显高与其他人群,排在 “医生介绍”之前;在农民中,排在来源第一位的是 “电视、广播、网络”,其次是 “报纸、杂志、书刊”、“医生介绍”、 “亲友告知”等途径,并且除了 “电视、广播、网络”、“中小学课本”两项,选择其余各项的人群比例均低于其他人群;在医生中,获得中医药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排序与其他任何群体都有明显不同,按应答者的比例排在来源第一位的是 “报纸、杂志、书刊”、其次是 “医生介绍”、第三位的是大学课本、然后才是 “电视、广播、网络”和 “亲友告知”。

一般来讲,在按年龄、性别、居住地、收入划分的各类人群中,应答不同知识来源的比例均与总体一致。但是,年龄较高人群中医药知识源于 “报纸、书刊、杂志”者所占比例高于年龄较轻人群;收入低的人群中医药知识源于 “报纸、书刊、杂志”和 “亲友告知”、 “大学课本”者所占比例偏低(见表12)。

3 讨论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1-2]。中医药事业既是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4],因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事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整体上看,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理解较深刻,6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说明中医药是 “传统医学”的理念深入人心[5-6]。其中,男性对中医的理解较女性更深刻;城区居民对中医的理解较郊区居民更深刻;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高者对中医的理解较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低者更深刻;医务人员、公务员、学生对中医的理解较深刻,农民对中医的理解相对较浅。

不同层次市民对中医药优势的关注点不同。居民认为中医药最主要的优势分别是 “副作用小”、 “疗效好”与 “去病根”。城区、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居民更关注中医药 “副作用小”的优势,说明学识、层次较高的市民更具备从 “长远”的眼光关注健康的意识,同时说明中医药 “副作用小”的优势在高层次市民中得到较好的认识;郊区、年长、学历较低、收入较低的居民更关注中医药的 “疗效好”及 “费用低”的优势。

其中,较多女性认为 “副作用小”、 “疗效好”是中医药的优势;较多郊区居民认为 “疗效好”、 “费用低”是中医药的优势;较多城区居民认为 “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认为 “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随年龄增长,认为 “疗效好”和 “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的人群呈增长趋势;学历较高的人群认为 “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学历较低的人群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 “疗效好”、 “费用低”;除农民外,其他职业人群均认为中医药优势是 “副作用小”,较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农民认为中医药优势为 “疗效好”、“费用低”;较多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人群认为中医药优势为 “副作用小”,随着收入越低,越多的人群认为中医药优势为 “疗效高 ”、 “费用低 ”。

表12 不同人群知识来源渠道情况 (%)Table 12 Channel on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限于所具备的知识,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居民更多地关注中医药的疗效和费用优势,对其副作用小的优势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与近年来中医药在农村的作用减弱不无关系,在即时疗效与远期危害方面,这些居民可能更在意前者,因为远期危害往往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而近期效果是可见的,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更愿意选择能够使他们迅速解除病痛的产品。因此,建议增加在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低文化程度居民中关于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同时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

居民对中医药的理解更多是在医学和医疗服务层面,认识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居民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者的 1/3,这对于从文化传承的方面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不利。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未来的传承者,要特别注意民族虚无主义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居民中的不同群体对中医药知识有不同程度的关注。按职业分的离退休人群和按收入分的低收入人群以及按文化程度分的低文化程度的人群相对更关注中医药的信息,同时对中医药的疗效好、费用低等优势也有较高程度的正面评价。一般而言,这些人群通常患病几率比较高,并且原有的信息也不完全,通过更多的关注,他们可能获得了更多的正面信息。因为居民关于中医药优势的评价,不仅仅是基于其亲身经历,也基于其获得的间接信息。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对中医药信息的管理方面,要注意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既要具体地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引导群众正确选择中医药服务,又要防止夸大、不实宣传,诱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服务。

如何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目前而言是一个难题。本次调查反映,越是那些信息可能不完全的人群,越会更多地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了解中医药信息。有关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应当具备针对性:第一,建设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知识要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第二,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充分利用出版物、广播、影视、网络等各种传播平台,积极推动中医药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第三,利用专家讲解、宣传册、宣传栏等手段在中医医院中开展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利用这些媒体可以更迅速、更容易地宣传中医药,普及中医药。但是保证这些媒体提供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很困难,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在中医药知识媒体宣传方面的监督力度因此尤为重要。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年.

2 王永炎.中医药在构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J].中国药物经济,2007,2(3):1-5.

3 唐乾利.对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7(12):93-95.

4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 10月.

5 贾钰华,吕志平 .功勋铸就千秋业,不废江河万世流 (上)——从 “告别中医药”的言论看中医药的发展 [J].南方医学教育,2006,2(4):11-13.

6 陈凯先 .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考 [J].世界科学技术,2007,9(1):6-9.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副作用比例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人体比例知多少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
客观看待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