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探析

2011-05-12 02:12经雪茜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化学教学新课程

经雪茜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以往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验,最终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在情境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问题情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57-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27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学习中,可提出下列问题:“当有火情发生时,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水”、“灭火器”。这时,又可继续设疑:“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CO2气体,而今天,却要用H2O和CO2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趣味性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此时学生产生矛盾、疑惑、惊讶,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再次设疑:“H2O和CO2真的能点火吗?”学生的积极性再次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

提出问题(1):棉花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问题(2):棉花的燃烧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3):猜测Na2O2与H2O 及Na2O2与CO2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问题(4):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问题(3)的猜测?

由于创设矛盾情境,学生的脑子里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设计出探究性的实验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最终得出了探究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Na2O2的化学性质[1]。

二、利用是非的对比点作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

是非的相伴而生,矛盾冲突注定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抓住真与假在对比点上的实质性差异进行合理科学的探究,才能实现对假象的揭露,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让学生获得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性体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设置“陷阱”,再创设情境“排雷”,让学生在讨论中走出误区,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中学化学中讲到除杂问题时,“如何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SO3?”可先让学生拿出各种除杂方案,显然一些学生会提出不同见解,比如:向混合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向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向混合液中加入氯水、向混合液中通入O2等等。哪个答案对?哪个答案不对?都摆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对的指出理由;不对的请讲出原因。然后让学生在究错、识错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杂应遵循的原则和一般思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犯的一些错误,教学中注意在知识易混点、不同点或盲点等方面诱使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体验、交流、碰撞,实现认知结构的升迁。

三、利用实验中的失误点作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

思源于疑,学起于思,有了问题,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激起其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达到主动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氧气的制法时,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实验结束时立即熄灭酒精灯,此时有经验的教师不是马上制止,而是让他们观察接下来的现象,并以此情境为反面教材教育全体学生。“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然会提出“为什么”,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教师真正的教学艺术,其睿智不是表现在知识“先知于学生”,而是表现在认识“落后于学生”。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例如:高中教材中学生将AgNO3与NaI溶液混合,发现黄色沉淀生成之后迅速消失。重新配制溶液,现象依然。学生们议论纷纷,一片茫然。质疑和不服激活了学生们探究的激情。学生们通过分析和思考,推测可能是混合液中含过量的Ag+或I-造成生成的黄色沉淀消失。根据假设,学生们又设计了实验给予初步验证,得出结论:AgI+I- ?葑[AgI2]- 。

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在教学中要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智慧,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

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疑问点作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的疑问点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如讲到“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不久,颜色就会变锈呢?”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疑问的浪花,大家议论纷纷。然后教师反问学生:“Fe2+与Fe3+在水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这一点拨,引出思维之路,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成黄色。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以防止二价铁离子被氧化。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3]。

总之,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以往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验,最终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在情境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参考文献

[1] 刘红云.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19-20

[2] 徐玲玲.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8):25-26

[3] 丁文楚.化学课堂创新教学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3): 11-12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化学教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