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联度分析

2011-05-12 08:17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唐 骏

(湖南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临床实践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成因。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或缺氧,进而引发坏死或软化,形成脑血管疾病,极易导致脑梗死疾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湖南省某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3例为样本(其中,非进展性患者样本128例中,男性86人,女性42人,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为(64.31±10.68)岁;进展性死患者样本25例中,男性17人,女性8人,年龄为31~82岁,平均年龄为(62.50±11.35)岁。对照组为同期收住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共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 ,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为(65.25±10.93)岁。

1.2 实验方法

(1)实验仪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生产;型号:vivid7 Dimension;探头频率:10MHz)。

(2)颈动脉超声检查:取仰卧位,患者双肩垫枕,头颈部尽量地仰伸,使颈部充分暴露,患者头部转向对侧或保持正中位状态后,开始从患者锁骨内侧端,探查患者颈总动脉的主干,以及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和颈外动脉处。保持超声束纵轴与血管走形平行。检测患者血管内径,以及血管壁内膜和中膜的厚度;检测患者有无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部位、斑块回声强度、斑块大小、数量、形成,以及管腔狭窄与否、狭窄程度。

(3)生化检测仪器与内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生产,型号:DADEBEHRINJBNPrcsepc);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主要检测患者血糖 、肝生化、TG 、TC、HCL-C、LDL-C。

(4)患者入院处理:对所有脑梗死患者,都按常规给予中药活血化瘀,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另外,对进展性脑梗死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采用皮下注射方法,连续使用5天,每天注射2次。

1.3 成因检查及检查标准

对入院患者,每日常规检查、测量血压,每天清晨,进食前空腹测量血糖、肝生化及血脂情况。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常用标准,患者吸烟史判断标准为:“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支数/20支*吸烟年数),超过5即判断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过程中,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其中:近似正态分布数据表示方法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差异的判断标准为P<0.05;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工具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实验结果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在进展性脑梗死组中,88.0%的患者被检出存在硬化斑块,76.0%的患者被检出存在软斑;在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中,78.9%的患者被检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6%的患者被检出存在软斑;统计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中,46.0%的患者被检出存在硬化斑块,8.0%的患者被检出存在软斑,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相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统计分析得出,上述三组中,混合斑、硬斑及 IMT增厚的检测结果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比较 [例(%)]

2.2 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

在进展性脑梗死组(25例样本)中,临床发现动脉狭窄者23例(占92.0%),其中8例为重度患者(占 32.0%);非进展性组(128例样本)中,动脉狭窄者108例(占84.4%),其中16例为重度患者(占12.5%);两者的对比分析表明,有显著差异(P<0.05),而轻、中度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动脉狭窄者28例(占比 56.0%),其中2例为重度患者(占比4.0%),与非进展脑梗死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 2。

表2 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例(%)]

2.3 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斑块、动脉狭窄情况分析

在脑梗死患者中,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斑块发生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检测数据中,患者梗死侧软斑检出率为58.8%,与非梗死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患者梗死侧动脉中,检出中、重度狭窄患者33例,占比为38.8%,与非梗死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3。

表3 非进展性患者斑块发生及动脉狭窄情况比较[例(%)]

2.4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分析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公认的、引起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吸烟史因素、糖尿病 、高血压 、TG 、TC、HDL 、LDL-c等,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依次为:男性 、高血压 、年龄 、LDL-c 增高 、糖尿病 、TC 、TG 、HDL、吸烟等,详见表4。

表4 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分析

3 总结与讨论

作为一种进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质和纤维素在患者大动脉中不断累积为主要特征的。患者早期病变特征是:病灶处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在泡沫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斑块表面形成薄厚不均的纤维帽,脂质被深埋在内,可以发展为富含脂质的坏死崩解产物和平滑肌细胞,进而激发多种病变,如钙化病变、斑块表面溃疡、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管弹性下降等。

3.1 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

理论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成因,是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论文的统计数据显示: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斑块性质、动脉狭窄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狭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别。因此,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危状态的重要依据。

3.2 颅内动脉狭窄程度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对于颈动脉狭窄是否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大多数观点认为,颈动脉狭窄,只要狭窄小于50%时,就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但是,当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时,属于重度狭窄,容易引发低灌注损伤-分水岭梗死。本文的统计数据表明,重度动脉狭窄是诱发缺血性脑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3 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国外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很大程度上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质和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论文统计数据表明: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相比,进展性脑梗死组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的概率明显增高。但是,本论中,8%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没有检测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这可能与高血糖、发热、感染等全身因素有关。论文推断:动脉粥样硬化致进展性脑卒的作用机制是:患者血栓继续发展或不断再生,进一步蔓延,使患者原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加重。

3.4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理论界的研究普遍认为:高龄、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是诱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男性、高血压 、年龄、LDL-c 增高、糖尿病、TC、TG 、HDL、吸烟。其中,吸烟因素应包括主动吸烟,以及暴露在有烟环境中被动吸烟两种情况。

上述分析表明,临床上,可以将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评价患者是否容易产生脑梗死,或者脑梗死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但必须把血管狭窄程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其中,轻度狄窄相对于重度狭窄、硬斑相对于软斑而言,患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要做到及早干预、尽早治疗,以尽可能减缓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肖伟忠,储新娟,韩东华.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7):556-558.

[2]赵峰,薛玉,张歆,等.高频超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的变化[J].江苏医药,2010,10(7):121-124.

[3]宋桂琴,王拥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8,10(1):72-74.

[4]罗强兴.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8(24):427-430.

[5]杨筠,刘骅,刘沁,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0,25(3):512-514.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