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迷失了『自己』

2011-04-22 07:44钟乐江
人民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异构公开课

钟乐江

最近,笔者在《山东教育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让教师成为“他自己”》的文章。文中说,一位姓杨的老师在全市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语文公开课,可杨老师自己却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更加厌恶上公开课了。原因是,在上公开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杨老师结合本班学生实情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次次被否定,最后,杨老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全部被颠覆。在教学过程中,技术性的东西嵌入过多,师生内心的交流却极少,杨老师觉得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完全迷失了自我。

读完该文章,我觉得杨老师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在当前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中,不少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作秀之嫌,课堂成了授课者表演的舞台,授课教师不是在课堂中授课,而是走秀。他们盲目模仿,过分追求完美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亦是如此。有些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深知自己是新手,专业成长心切,于是他们在教学风格上不切实际地一味效仿有经验的教师。可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面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他们反而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自我了。

比如,“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方式,得到了许多学校的青睐。通过这种模式,我们能看到每个授课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的设计智慧——教材处理的不同方式、重难点突破的不同方法、课堂组织的不同形式等,这些基于相同内容的不同架构,更便于我们比较授课方法的好坏、思想的优劣、技术的巧拙,体会教学层次的高低、功底的厚薄、功夫的深浅等。

本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但是,一些学校在进行“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先组织教师对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课堂教学设计,而后组织相关教师集中探讨,辨别这几种教学设计的优劣,最后评选出一种“最佳”教案付诸实施。其他设计则被全盘否定和抛弃,“同课异构”最终演变成了“同课同构”,形成的是同一备课模式、同一教学方法、同一探究过程,成了教学上的“八股”,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千篇一律。

教育是务实的事业。课堂教学不是流行的歌坛,更不是演出的舞台,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拒绝任何形式的作秀。我们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不能无视自己的实际和课堂教学规律。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在借鉴中反思,把握好学习、借鉴的“度”,注意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我们必须记住一点:“拿来”,需要园地制宜。

还是拿“同课异构”来说吧。“同课异构”是为了探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同课异构”的关键在于“异构”,并让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教师组合结对。由于志趣爱好的相同,有经验的教师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心得体会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给他们课堂教学以实际指导,年轻教师也愿意和老教师就教学方法、技能培养、兴趣激发、教具准备、课堂组织等进行探讨。不过,这种“同课异构”的交流、比较,是为了对每一种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唯一的最佳设计”而全盘否定其他教学设计。切忌用名师的教学模式或所谓的“唯一的最佳设计”来强加给其他教师,从而抹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智慧的生长,促进创新的生成,促进方法的改进,促进经验的积累,促进技能的提高,促进理论的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异构公开课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