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1-04-17 00:00蔡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足月儿生期硬膜

蔡丽萍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严重的脑损伤,病死率高,严重者可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病因与早产,围生期缺氧,产伤及维生素K1缺乏等因素有关,早产儿多见。我科至2004~2010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86例,现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男42例,女44例,早产儿(胎龄<35周)49例,占56.9%,足月儿37例,占43.1%,出生3 d内发病48例,占55.9%,出生3~8 d发病27例,占31.4%,出生21~28 d发病11例,占12.7%,生后体重<1.5 kg15例,占17.4%,1.5~2.5 kg41例,占47.6%,2.5 kg以上30例,占34.6%。

2 头颅CT结果

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占60.5%,脑实质出血14例,占16.2%,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2例,占14.9%,硬膜下出血4例,占4.6%,本组86例颅内出血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

3 引起出血的相关因素

3.1 围生期因素 围生期缺氧窒息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组86例中,66例有缺氧窒息史,引起缺氧窒息的原因:其中脐带胎盘因素22例,胎膜早破15例,羊水过少12例,羊水胎粪污染12例,头位难产5例。

3.2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 8例于出生后21~28 d出现惊厥,尖叫,CT扫描,硬膜下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查PT 25.4 s,TT23.5 s,均延长,临床上5例有贫

作者单位:475312 河南省兰考县固阳卫生院

血,休克表现,注射部位有出血倾向,根据病史考虑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

4 治疗与转归

本组86例①首先采取一般护理,保持患儿安静,枕部稍抬高,避免搬动及刺激性操作;②采取综合性措施,“三维持三对症”,止血药物及维生素K1的应用,有贫血休克症状者输同型血一次。结果:本组86例中,治愈76例,治愈率88.3%,死亡4例,死亡率4.6%,放弃6例,占7.0%,本病在临床治疗上,近年来,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5 讨论

新生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早产,其次是产伤、维生素K缺乏,缺氧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出血部位多见于脑室-脑室周围,足月儿出血部位多见于蛛网膜下腔,损伤性颅内出血多见于头位难产儿,出血部位多为脑实质,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部位多为脑实质,硬膜下,常在生后3~4周发病,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感染中毒症状,并有注射部位自发出血倾向。自发性出血无明显诱因的出现神经症状,可能与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及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母亲患有其他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等因素有关。因本病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为了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敬请同道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出生率及缺氧窒息 、产伤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并做好生后维生素K1的预防注射。

猜你喜欢
足月儿生期硬膜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