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思考

2011-04-13 16:23:46戴荣泽
化学教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课程标准化学

戴荣泽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教学论认为,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反映出一定的教学理念。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以下简称必修1和必修2)设置了功能各异的多种栏目,其中【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栏目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这些栏目形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功能。

教材栏目的编写理念指出:【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一些内容。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对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1和必修2统计发现,【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累计出现了48次,必修1和必修2各出现了24次。由于课程标准没有对这部分内容作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略。不过,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鼓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处理好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阅读材料相关栏目的教育功能

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紧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而设计的,在教材内容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其涵盖的教学内容和蕴含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利用阅读材料中化学史材料,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化学史教育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必修1《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介绍了氯气被发现和确认的曲折历程,发现氯气的实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常见方法之一。氯气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历史上的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要受到当时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在化学研究中,只有把科学实验和正确的思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必修2《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简要介绍了苯发现的历史背景,以及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创立苯分子结构学说的详细过程。苯分子结构学说的创立,说明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必然有想象参与。一个人能否通过以往的经验,通过想像创立新形象,提出新设想,是创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必修2《炼铁高炉尾气之谜》介绍了困扰了炼铁技术两个世纪左右的科学悬念——无论如何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尾气中CO的比例就是不变。该史实说明,化学中的每一项发现,都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既是科学实验的结果,也是科学归纳推理的结晶,更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处理这类化学史问题,一般可以这样进行:首先,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其中所蕴藏着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众多化学家们的求实、尚理、爱美、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以及他们诚实、勤奋、认真、自信、谦逊等科学态度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的形成和改善,遏制他们气质中的某些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方面。其次,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利用阅读材料来处理与教材知识前后呼应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学习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阅读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必修1“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介绍了胶体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应用;必修1“硫酸铝钾[KAl(SO4)2]”介绍了硫酸铝钾的净水作用,指导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胶体的了解;阅读材料还大量介绍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例如必修1“未来的金属——钛”、“新型陶瓷”、“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必修2“神奇的催化剂”和“壁虎的脚与胶黏剂”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3.利用阅读材料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发明了炸药,发现了放射现象,使现代战争造成更大的灾难,发明了三大合成,带来了白色污染。合成了大量的农药、化肥、洗涤剂、药物,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教材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取向问题上安排了许多材料,如必修1“防治酸雨的措施”、“预防硫化氢中毒”、“氯气对环境的危害”、“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必修2“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等。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享受化学的同时要考虑科技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相互协调,才能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4.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例如必修1“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介绍了硅的+4价和铝的+3价形成铝硅酸盐,导致了硅酸盐品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必修2“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介绍了水的熔点和沸点为什么反常,是因为每个水分子能与相邻的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必修1“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解释了二氧化硅熔点很高的原因是“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这些材料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人干什么事,都要学会团结协作,借助于团队的力量,才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壮大,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二、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时间有所减少,而过程性教学耗时较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1.阅读指导与阅读反馈相结合

教材中大部分的阅读材料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但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内容或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材料的意图、功能,以及学生的状况适时地指导,如布置阅读作业,给出阅读提纲,组织阅读讨论等,使学生的阅读处于主动的、积极的状态。要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还必须重视阅读反馈。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

2.材料内涵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阅读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何将部分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例如必修2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教学就可以结合”壁虎的脚与胶黏剂“的内容进行。教材在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之前,就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该材料,还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插入其他知识性、趣味性的有关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3.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科书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教科书是范例”,也就是把教科书看作一种学习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获得知识的学习案例或范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反思、批判,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领悟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阅读材料的教学时,要实现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转变,把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要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善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化学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新课改下教材的创新,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教学处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而我们作为教师则也需要作继续深入的探索与开发,寻求这些阅读材料的最佳处理方式,实现阅读材料所应具有的价值。

[1]王晓琼,卢伟.化学必修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浅析[J].中学化学,2009,(2):7—8

[2]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刘宗寅,吕志清.化学发现的艺术:化学探索中的智慧聚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88

[5]梁建军.高职化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16—117

[6]吴启建.在化学教育中传播化学文化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3):77—79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课程标准化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谈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安排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微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18:19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