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型糖尿病病机

2011-04-13 09:04付国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五脏肾气肾虚

付国春

(安徽省蚌埠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安徽蚌埠 23301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前人多按上中下三消分治,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从肾、脾、肝谈谈糖尿病的病机。

1 肾与消渴病

《伤寒论》谓:“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历代医家把肾虚作为主要病机之一。《石室秘录》谓[1]:“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肾水之不足也。”持阴虚之论的。而肾阳虚致消渴,有李小娟等[2]述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为先天之真火,寓于命门之中。肾精化生肾气是肾阳温煦与生化肾阴的结果,肾火蒸化肾水,以滋养五脏之阴,使阴平阳秘,而无消渴之虑。反之,若禀赋不足、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蒸化阴液、以荣养五脏,则五脏脆弱、脏腑失其濡润,可出现血糖尿糖升高而无“三多”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消瘦、腰膝酸软、阳痿等本虚之征。肾阳虚不能蒸精化气,肾气不足又不能化津液上润肺胃,可出现口渴喜饮、多食善饥等消渴之象。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的肾虚多在中后期。

2 脾与消渴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清浊不分、升降失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不得滋养。津不上乘则口渴欲饮,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胃中积热而致消谷善饥。脾虚水湿不化直趋下焦则小便频数,脾主四肢、四肢失养则见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熊曼琪等[3]认为脾虚是消渴病重要病机,认为脾气虚弱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脾气虚弱证候。临床观察,糖尿病常出现脾气虚夹湿,或阴虚兼湿热证候,有舌质红苔厚腻、肢体困重、脘痞不饥等。糖尿病的发病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生活条件好则肉食较多。曹希等[4]认为《素问·奇病论》中已说得相当明确,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研究表明,动物食品提供的主要是前体酸,饮食中前体酸过多可能引起酸性物质积累,造成人体体液的酸化,进而细胞新陈代谢低下甚至发生障碍而老化,而脾脏受累则首当其冲。糖尿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虚转输失调、升降失司所致。脾阳虚、脾阴虚都可引发消渴病。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则津液不能上承布散,累及于肺、胃、肾,故可有消渴表现。

3 肝与消渴病

肝主疏泄和藏血。《素问·经脉别论》谓:“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金代刘完素认为饮食入胃,脾输布水谷精微至五脏,其中温入肝以养之,肝气痹阻之时则于夜间易惊,且渴而多饮多尿。元代张从政《儒门事亲·三消当从火断》谓:“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而不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素问有消瘅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之说。消之证不同,归之火则一也。”清代黄元御[5]《四圣心源·消渴根源》谓:“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李静[6]认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常可引起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等的分泌,以致血糖升高。肝脏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器官,血糖升高时合成肝糖原贮存以抑制糖原异生,糖降低时则维持血糖浓度。引起血糖增高的病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纠正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才是糖尿病的治本之法。肝脏是胰岛素发挥生理效应最重要的靶器官。故治疗糖尿病可用疏肝调气法治疗。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机未必相同,要以观其脏腑变化为主,在不同的阶段注意气血、阴阳、湿毒、瘀血等变化,以掌握病机。

[1]高彦彬.古今糖尿病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9.

[2]李小娟,朱国茹.“阳虚致消”学说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及思考[J].中医研究,2005,(11):4-5.

[3]熊曼琪.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7):13-14.

[4]曹希,曹琦.脾精不行为糖尿病病机[J].江苏中医,2001,(12):54.

[5]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5.

[6]李静.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6):147.

猜你喜欢
五脏肾气肾虚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失眠与五脏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肾虚是种文化病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