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芳,张燕梅
(1.新疆石河子市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中医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我们用中药内服配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共108例,均为2005年2月~2009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15~28岁,平均19.5岁;病程3个月 ~12年,平均(24±1.2)个月。均未生育。已婚(包括有性生活史)32例,未婚76例。病情中度59例,重度49例。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参照《妇产科学》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1]。经期下腹坠胀疼痛较重,向腰骶、肛门、阴道、腹内侧放射,甚者经期前后腹痛呈痉挛性,持续不可缓解,伴恶心、呕吐、腹泻等,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或晕厥。
治疗组:①中药内服方用膈下逐瘀汤化裁。当归20g,川芎 15g,赤芍 15g,桃仁 20g,红花 10g,丹参 20g,枳壳 20g,川楝子15g,香附15g,延胡索20g,五灵脂10g,川牛膝15g,肉桂10g,乌药15g,酒白芍30g,炙甘草10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姜半夏、陈皮,伴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者加苍术、羌活、木瓜,寒凝痛甚者酌加附子、细辛,气血虚弱、月经量少色淡加黄芪、熟地、党参。经前1周服药,见血即止,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②隔姜灸。取关元、水道(双)、中极、归来(双),将大艾柱(蚕豆大小)置于3mm左右鲜姜片上(其上用毫针扎针孔数枚)点燃施灸,艾柱燃至下1/3段时感到灼热可垫一薄姜片或脱脂棉,燃至患者不可耐受时拿起姜片将艾火拨入水中,重置再灸。每穴5壮,每日1次,经前3天始灸,以疼痛消失或缓解为度,一般3~4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300mg,1日2次,直至疼痛缓解,连用3个月经周期。
治愈:剧烈疼痛消失,月经来潮时轻度不适,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疼痛减轻可忍耐,不影响生活、工作,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疼痛减轻可耐受,随访1年内有3次以上复发。无效:治疗后痛经无明显改善。
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
痛经为气滞、寒凝或气虚致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而痛[2]。治疗当以化瘀止痛为主。膈下逐瘀汤化裁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川楝子理气行滞,肉桂、乌药温经止痛,白药、甘草缓急止痛,甘草又调和诸药。
隔姜灸取关元、中极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灸之可调理冲任,温通胞脉;水道、归来为足阳明经穴,有温经止痛作用。大艾重灸可温通经络,活血消瘀。
中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艾灸温通散寒消瘀、舒通经脉。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效果较好。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348.
[2]赵爱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78例[J].四川中医,20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