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宏,薛 锋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201400)
自2005年4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FD)患者64例,现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SCIWFD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SCIWFD患者64例,男4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6岁。致伤原因为摔伤18例,车祸伤21例,砸伤12例,其他伤害13例;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为A级12例,B级18例,C级22例,D级12例。
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入院后均按常规进行CT、X线、MRI检查,所用仪器分别为美国16排螺旋CT诊断仪、上海XG211 200MA X光机及西门子公司MRI MagnetoMespree-Pink扫描仪。
本组均未见颈椎骨折现象,其中CT和X线检查示椎体后骨质增生10例、颈椎病理性前凸或后凸17例、椎间隙狭窄12例、钩椎关节骨质增生6例、椎间孔缩小4例、棘突间距增宽4例;MRI检查示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平均为2.3级,其中后纵韧带骨化10例、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4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6例、黄韧带骨化9例、并颈椎不稳8例。
SCIWF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结论,但与外伤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此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外伤首先造成患者脊椎骨部分移位,进而对脊椎骨周围软组织发生挤压导致软组织出血、水肿,长时间出血性水肿可能诱发脊椎骨周围组织病变甚至坏死,最终导致骨膜受损、脊椎骨营养缺乏及骨组织坏死。以往关于SCIWFD的报道较少,且重视程度不够,故治疗手段常不具有针对性[1]。近年来,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此使医生可对不同类型的SCIWFD患者进行快速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2]。本研究显示,CT、X线可对大部分SCIWFD进行正确诊断,而MRI检查则可对患者进行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及进一步诊断;诱发的发育性或退变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钙化等病理现象可能是导致SCIWFD的重要原因[3,4]。笔者认为,对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采用前路手术方式,而伴有椎管狭窄者则宜行颈椎后方入路减压术;手术过程中发现椎骨少量破损者可临时改变手术方案,以去除椎骨碎片为主,因碎片残留在椎管内很可能造成脊髓、神经根和神经节的继发性损伤,最终需二次手术治疗,同时亦可加大手术困难。
总之,CT、X线、MRI检查等可为SCIWFD提供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此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叶春平,朱家骏.轻、中度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11-112.
[2]邵高海,王群波,李波,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39 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5):503-504.
[3]沈哲,李振宇,闫洪印,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18(4):452-454.
[4]刘培太,廖文波.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15(11):1338-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