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11-04-13 07:28:35钱玉良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9
陕西中医 2011年8期
关键词:浊毒皮化生气滞

钱玉良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2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难病,以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为其病理特点,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单兆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发现,湿浊、毒热、瘀血为 CAG的主要病机。湿浊、毒热、瘀血既是一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与湿同源,同类,湿乃浊之源,浊为湿之甚;湿与浊常兼夹为害,并可以互相转化。毒与热同类,热乃毒之渐,毒乃热之极;热与毒常兼夹为害,并可以互相转化。湿浊、毒热互结,日久阻碍气血运行,日久则形成瘀血。三者相互兼夹,合而致病,致使本病缠绵难愈。单兆伟教授在临床上常应用化浊解毒活血法可恢复萎缩的腺体,“截断”或“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笔者有幸跟随单教授抄方多年,现将老师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浊毒瘀邪的致病特点 浊邪的致病特点为: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易伤阳气,易伤脾胃,易兼夹为病(易兼夹毒邪)。毒邪的致病特点为:易伤气阴;易于损伤津液毒邪易兼夹为病(易兼夹浊邪);易致肿疡毒邪易入血入络。瘀血的致病特点为:部位固定不移,易致气机阻滞,易致出血为病(易兼夹浊邪)。浊毒瘀证致病特点为: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入血入络易伤气阴,气血失调易瘀易积。

浊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趋下;毒为阳邪,其性炎上,浊毒为患,具有二重性,易夹痰夹瘀,诸症百出。浊毒瘀致病广泛,但以中焦脾胃最为多见,浊为湿之甚,毒乃热之极,浊毒不解,蕴结于中焦,既可加重气滞湿阻,继生浊毒,浊毒入血入络伤阴耗气,而致瘀血内生,故其致病缠绵,这也正是 CAG反复难愈的关键所在。

CAG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漫长的、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积累过程,是难治病之一,在临床中常循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毒盛、血瘀、阴伤的规律发生发展,而浊毒瘀为害贯穿于 CAG的全过程,是 CAG发生、发展、演变的主要病机。

CAG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胃痛、胃胀、痞闷、嗳气 ,或伴见纳呆饥,而不欲食,或烧心反酸,大便秘结或便而不爽、面色晦黯少泽,舌质红、黯红、紫黯,舌苔厚腻。在 CAG前期气滞湿阻、浊毒内盛,多以实证为主;但浊毒之邪易入血入络伤阴耗气、易瘀易积,故在疾病后期络阻阴伤,可见虚实夹杂证,常症见: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或数或无力等,浊毒黏滞终使胃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荣养,黏膜萎缩久久不愈,终则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可见,浊毒之邪黏滞不解,盘踞成积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难愈,病程长的关键所在;亦是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形成的启动因子。

2 病证结合化浊解毒祛瘀 浊毒瘀内蕴互结,徒化浊解毒,瘀血不化;徒祛浊化瘀,毒邪愈盛;徒解毒化瘀,湿浊缠绵。故化浊解毒瘀;三者兼顾,为浊毒瘀治疗的基本法则。叶天士的“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种促使湿热分离,孤立邪势的治疗方法,深得湿热病论治之精髓,亦颇切浊毒证的病机,对于浊毒的治疗非常适用。

浊邪乃秽浊之邪,故治以芳香化浊,临床常用药物如:砂仁、佩兰、蔻仁、藿香、石菖蒲、苍术、厚朴、薏苡仁等。毒由热生,变由毒起,毒不除,变必生,故治以清热解毒,常用药物如: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栀子、石膏、板蓝根、冬凌草等。瘀血常由气滞形成,故治以理气活血,常用药物:丹参、桃仁、三棱、莪术、九香虫、刺猬皮等。针对 CAG浊毒瘀这一主要病机,临证立化浊解毒活血为主要大法,促使浊毒瘀分离,孤立邪势,以防解毒浊瘀不去,化浊毒瘀不除,瘀浊毒缠绵。CAG的治疗应遵循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辨病而后辨证。在临床上 CAG的症状轻重与胃镜下黏膜变化、病理特征往往不成正比,因此,明确诊断,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如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加白英、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板蓝根、黄芩、黄连、三棱、莪术、石见穿、全蝎、露蜂房、败酱草、土茯苓、叶下珠、藤梨根;伴黏膜糜烂者加苦参、地榆、仙鹤草、墨旱莲、金银花、连翘、虎杖、三七粉等;伴胃酸缺乏者加乌梅、山萸肉、沙参、麦冬、石斛、生地等。

CAG早期,务必遏止浊毒之势,在理气化湿的同时运用化浊解毒药物,可达气行血畅,浊散毒消,恢复脾升胃降之功能,使胃得阴血润养,腺体萎缩可复,亦能“截断”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在 CAG后期,化浊解毒瘀法可以斡旋中州,祛邪安正,使脾运复健,胃纳复常,“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展。具体运用时据浊毒瘀轻重之不同分层用药,浊重者以化浊为主,毒重者以解毒为要,瘀重者以祛瘀为重。

猜你喜欢
浊毒皮化生气滞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西藏医药(2021年4期)2021-08-31 13:23:12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家庭用药(2018年11期)2018-01-23 12:29:52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饮水
饮食科学(2016年3期)2016-07-04 15:17:38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