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金虎呼啸而去,银兔跳跃而来。在岁末年初这个承上启下的特殊时节,静下心来,选择几个关键词汇,借此扫描一下过去一年的猪市形势,对统筹把握猪业的宏观格局,对冷静安排今年的生猪生产计划,也许会有一些有益之处。
虎年猪市开局不利。2010年1月1日,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达到2009年度以来的高峰,为17.08元/千克,此后,虽然价格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上,但却出现逐渐下滑的趋势。2010年2月5日,山东白条猪的批发价格再次下调,从15.4元/千克降至14.6元/千克。在白条猪价格下调的同时,相应的猪肉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精猪肉批发价格由24元/千克下降至19.6元/千克,五花肉批发价格由19元/千克下降至17元/千克。在猪肉价格回落的形势下,山东生猪价格也有明显的回落趋势。到2月初,生猪售价已经跌到了每11.01元/千克,与1月相比,2月初的生猪收购价下降幅度达15%以上。
市场检测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第11周,山东省生猪价格已经连续11周下降,累计降幅为28.69%;猪肉价格连续8周下降,累计降幅为17.88%;仔猪价格连续11周下降,累计降幅为20.23%。
从2010年2月24日开始,甘肃省猪粮比价下降为5.77∶1,跌破生产盈亏平衡点,进入三级响应的蓝色区域,这表明生猪价格出现轻度下跌,生猪养殖开始出现亏损,到3月24日,猪粮比价已下滑至5.14∶1。至此,甘肃省猪粮比价已连续5周低于6∶1的预警线,大、中型养猪场出栏育肥猪,平均每头要亏损50~100元。
甘肃、山东仅仅是两个代表,其他地方的猪市都让养猪人心头沉甸甸的。2010年3月,云南省昆明市生猪均价10.48元/千克,这个价格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调幅度为9.4%。3月19日,四川省18市68县监测统计,肥猪平均价格已跌破10元/千克大关,猪粮比价跌至4.76∶1,已连续3周处于5∶1以下。3月29日,江西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平均生猪收购价10.69元/千克,跌幅在不断扩大。整个3月,福建省猪肉价格一直处在下跌状态,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猪肉价格就狂跌4成左右。
烽烟四起,养猪户忧心忡忡;何去何从,养猪人疑惑不定。
2010年3月,春暖花开时节,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大旱的消息,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中。
到2010年3月中旬,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有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贵阳市受旱灾影响的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有425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2个市出现旱情,8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省则有48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31日的消息称:西南大旱已造成158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在大旱面前,养殖户不得不提前宰猪上市,而由于短时间内猪肉供应量加大,结果造成旱区猪肉价格迅速下跌。贵州省生猪收购价迅速下跌至9元/千克左右,此时,养殖户每卖出一头生猪,至少要亏损100元。生猪养殖积极性因此严重受挫。大旱还导致各地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从年前的1.9元/千克,上涨到了2.4元/千克。
猪市全线告急,政府出手相助,冻肉收储政策顺势而动。
2010年6月2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今年第4批中央储备冻猪肉,120家企业参加竞标,其中有69家企业竞卖成功。收储库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4个省(区、市)。此前的4月13日、4月20日、5月20日分别进行了3次中央冻猪肉储备公开竞价,尽管如此,多个省份监测数据也显示,5月猪价还是创下新低。
2010年6月30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第5批中央储备冻猪肉,131家企业参加竞标,其中有53家企业竞卖成功。
与以往不同,2010年的猪肉收储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地生猪市场很长时间未见提振的苗头。这与前4次收储规模较小、生猪养殖规模庞大、市场需求处于淡季、饲料价格上涨、部分地区疫情严重等众多因素有关。第5次收储后,因“跌跌不休”让人担忧的肉价,终于止住了跌势,并保持了持续向上的势头。
虎年的气候真的有些反常。西南旱情刚刚有所缓解,就传来南方闹水灾的坏消息。
2010年5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雨成灾,局部地区畜牧业遭受巨大损失。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20日,贺州市因灾死亡生猪698头,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6.5万元。至6月29日,福建省邵武市受灾畜禽养殖场户602户,受灾生猪8970头,因灾死亡(冲走)生猪3992头,还有大量圈舍被冲毁,饲料被冲走,估计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559万元。
到2010年7月5日,江西省永新县被大水冲走或死亡大牲畜640头,损毁畜禽圈舍6915平方米,导致畜牧业经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249万元。余江县损毁栏舍3170间,被洪水冲走生猪4456头,淹没牧草地11065亩,饲料12000吨。截至7月20日,湖北省受灾的规模以上畜禽场户达3.17万个,因暴雨袭击造成生猪死亡13.24万头,淹没、冲毁畜禽圈舍83.89万平方米。全省畜牧业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02亿元人民币。
水灾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破坏,养猪业首当其冲。据初步统计,洪灾之后,畜牧业重建共需资金合计7.09亿元人民币。
夏季的坏消息主要在局部地区,猪市的整体环境终于有所好转。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0年8月第4周(采集日为8月25日)生猪价格继续上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12.28元/千克,连续12周回升,涨幅为29.7%,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17.88元/千克,连续10周回升,涨幅为24.8%,猪肉已经连续11周上涨,涨幅为23.5%,创年内新高。全国生猪主产省的猪粮比价均已跨越5.5,连盈利状况最差的四川省也重返5.5∶1,这标志着养猪已经全行业开始盈利。
到临近中秋佳节的2010年9月初,四川省育肥猪、仔猪、二杂后备母猪和猪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重庆猪肉价格上涨两成,北京市猪肉批发价格已经持续上涨了两个月时间,山西省鲜猪肉连续15周上涨,生猪收购价也从最低谷的8.57元/千克上涨到了12.4元/千克。总体看来,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养殖户经济收益明显好转,生猪生产已全面走出低谷。
在生猪市场有所抬头的2010年9月初,财政部修订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原《办法》不同,新《办法》明确将龙头企业有关支出列入奖励资金使用范围,同时提出对大型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链整合给予支持。
修订后的新《办法》明确了这样一个思路,生猪调出大县坚持“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主要以统计系统公开发布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基础,对统计数据达到规定标准的县予以奖励。对达不到规定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可以纳入奖励范围。新《办法》同时明确,奖励资金以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作为测算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生猪出栏量、存栏量按前3年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调出量按生猪出栏量扣除当地生猪消费量计算。财政部根据每年地方报送数据及当年奖励资金规模等情况,确定当年生猪调出大县后,按奖励因素及各自所占权重计算,把奖励资金直接分配到县。
秋末冬初的猪市,再一次掀起了跃升的高潮。自2010年四季度国内新一轮生猪价格涨势启动以后,进入11月,国内以南方为首的地区生猪收购价格陆续突破年内高点,广西、广东等地生猪收购价格达到15.0~15.6元/千克,跳荡跃升至一个新高度。养殖效益跟随生猪价格上涨,各地猪粮比价连续稳定在平衡点之上。在新一轮生猪价格涨势带动下,年底国内大部分地区生猪收购价格较四季度初期上涨幅度超过11%,部分地区达到16%以上。
从商务部“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走势”看,虎年后期的猪肉价格步步上升,从10月1日的17.52元/千克,一路爬升至12月31日的18.77元/千克,而这个价格与5月底低谷期的14.47元/千克相比,完全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第46周(11月15~21日),山东省活猪价格为13.50元/千克,猪肉价格为21.54元/千克,猪粮比价为6.55∶1。业内人士乐观地估计,养猪业将进入全面盈利的时期。
2010年春季以来,在绿豆、大蒜、棉花价格相继上涨之际,食用油、方便面等食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他很多用品的价格同样都在努力的上涨。不断高升的农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为遏制物价,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10日晚间宣布,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金融收缩政策的影响下,捆在养猪企业身上的资金绳索必然会越勒越紧。
进入2010年11月初,伴随着猪肉价格的攀升,全国出栏肉猪价格两年来首次破13元大关,此后,各地生猪价格继续高涨。为稳定市场,11月,政府开始出台冻肉抛售政策,这也是猪肉收储政策必须要走的一个环节。此后,各地的收储冻肉开始陆续上市。预计在农历新年前后,全部收储冻肉都将进入消费终端。
据悉,国家全部冷库利用起来,收储猪肉的总量大约在60万吨左右,而目前市场每月供应量多达400万吨左右,从宏观结构上看,国家收储政策对生猪价格短期难有明显的提振效果。况且,一般情况下,猪肉在储存半年后,必然还要回到流通市场上去。客观地讲,猪肉收储仅仅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只能暂时缓解一下市场压力,维持一段时间的市场秩序,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猪市的格局。养猪业要想保持健康、平稳的运行轨迹,必须靠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如:加大技改投入,推行规模养殖,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疫病发生,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