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2011-04-12 12:57杨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县域湖南财政

□杨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县域是城乡的融合区域,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县域经济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集合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和载体,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部分。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这说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保障经济平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592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3.01%[1]。2009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75.2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29亿元。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67.26亿元,平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9.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470元[2]。由此可见,我国县域经济总体实力提升较快,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不平衡性。

一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腹地,北靠长江,南接两广,邻近港澳,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湖南目前已建立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立体运输网络。湖南还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开放带之间。湖南方便、迅捷的交通网络便于实现货运、物流的集聚和易于向经济腹地辐射,前景广阔,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提升湖南国际、区域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08年,湖南省122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5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 1308.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3]。2008年,湖南有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三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分别居第37位、81位和97位。到2010年湖南有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进入了全国百强,湖南县域经济总体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各县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毗邻省会长沙的长沙县2008年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2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7500元和7884元,同比增长10.5%、20.9%,在2008年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长沙县居第37位,列中部第一,中西部第二[4]。而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自治州,2008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4.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7%[5]。可见区位优势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别之大。

二 湖南省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分税制,县乡财权减少,而县乡政府的事权并没有减少,加之各县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除少数几个经济富裕县之外,湖南大多数县乡财政困难,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赶不上财政支出的增长,导致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该建的项目没钱建,县域经济缺乏持久的动力,县域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也随之受到局限。县域范围尤其是西部地区,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人才是财富创造的主体,缺乏人才,就缺少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温家宝总理强调县域经济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目前湖南省县域内的农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农意识浓厚,难以形成大规模,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县域范围内企业缺乏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是区域财富创造能力的关键元素[6]。湖南县域范围内企业分散于各地,集聚度差,这种布局发挥不出企业规模效应。湖南县域范围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不多,除少数几个规模大的公司集中在长沙县域内,多数企业缺乏竞争力,导致县域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4、产业结构层次低。

湖南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而服务业则所占比例相当少,仍处于传统的“二元结构”,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新兴的信息经济在农村尚未发展。近年,农业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各种补贴力度加大,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改造却十分有限。县域经济中的工业,产业层次低,大多属粗放型加工业,知识、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和企业家要素等先进生产要素在县域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较低[7]。

三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结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

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如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农工贸一条龙服务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民工进入城市,接受了现代城市创业观念的熏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饱满的创业热情。有不少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骨干、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源,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农民工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更深厚的感情,同时对家乡的农业生产及市场情况更加了解,他们在外学有所成或积累一定财富后愿意回家乡创业。

县、乡政府部门应给予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适当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对于返乡农民工创办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在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结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这样不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从城乡发展格局来看,经济发展最快的在城市和集镇。在我国沿海发达县市,近年来小城镇发展迅速,形成密集的城镇群,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在县域范围内,着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集贸中心为支线的县域经济圈,引导生产要素向县城和集镇集聚,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小城镇建设这个载体,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3、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县级财政实行综合预算,把留在部)门、单位的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管理,综合运用预算内外财力,集中有限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行政事业性人员、公用经费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增加财政资金用于调节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出比例,保证县级财政有足够的资金调度使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4、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组织。产业集群能提高规模效应,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选择产业集群时,要以本县域范围内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在构建产业集群过程中,注意吸引外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吸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为我所用,有目的地吸引一些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和关联效应的项目进来,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1]张秀飞,阎永康.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09,(7).

[2]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EB/OL].(2009-07-26).http://www.leftgo.com/cms/article.php?action=show&id=3166.

[3]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9.

[4]周小华.长沙县经济逆境中飘红2008年财政收入首破40亿[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9-01-05/082014982254s.shtml.

[5]湖南省财政科研所.新形势下湖南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EB/OL].http://www.mzcyh.com.

[6]袁灵.湖南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邓舒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县域湖南财政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