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2011-04-12 02:38关文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7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

■关文杰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按照股份制组建起来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一般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中小、服务市民”,是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历经十几年风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银行业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95年全国有5200多家城市信用社。当时有人把这些城市信用社形容为5200个定时炸弹。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陆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从而开始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艰难起步。

二是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按照四级风险分类,当时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按五级风险分类可能会超过50%;资本充足率可能是负数。为了化解这些风险,银行监管机构、各家城市商业银行齐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探索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途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加速阶段。从2003年到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自身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风险化解途径与方式,使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财务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赢利水平加速提升。

现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环境分析

(一)地域优势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与本地经济主体联系密切、了解程度较深,业务关系较稳定。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掌握得更详尽准确。信息渠道的畅通为银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基础,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外部机遇与挑战

1.外部机遇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性调整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都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部发展环境形成巨大影响,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逐步完善,传统的封闭经济逐步被开放经济所替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资金配置渠道和社会投融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社会财富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为以按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空间。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表现为:

第一,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融资渠道仍然不够畅通。缺资金、难融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信贷。然而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不容易。相对于中小企业的“零售信贷”,大企业的贷款资金规模大、风险相对较小,还款比较有保证,收益也比较高,所以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大企业贷款,导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信贷困境。个体、私营和乡镇企业所获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的比重很低,为广大城市商业银行预留了广阔的发展余地。

第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财富分配中居民比重持续上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也不断增多。居民储蓄额不断上升,这反映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异地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力争到2012年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2.外部挑战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面临着货币政策变化、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监管政策调整、竞争规则变化、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银行体系内部挑战,还面临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制度创新的挑战以及宏观政策调整和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的挑战。此外还有由美国次级债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于一个开放、竞争、多样化的金融体系中,面临着前所未有且动态发展的外部挑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还面临着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业务上“同构”的挑战。所谓同构,是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从市场格局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度非常高,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银行零售业务能力。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较小,在网点的设置方面受到极强的挤压,在机构设置方面没有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形成应有的互补效应,而是受到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强烈挑战。此外,随着入世后各项金融服务业条款的履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也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起进攻。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比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纷纷结合各自情况成立了股东大会,依法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经营班子,初步搭建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监管角度看,监管层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第一,监管层制定了由资产置换、注入或剥离为主的风险化解战略;第二,允许企业、外资等机构适当扩股,合理引进市场机制;第三,执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全面发展的第三步目标,鼓励实行跨区域经营、支持兼并重组、批准引进战略投资等经营策略,巩固和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新巴塞尔协议在我国银行业内逐步深入实施,银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设了具体的专门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从而使“三会一层”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真正运作起来,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管理架构,为城市商业银行提高执行效率奠定了基础。

2.实施跨区经营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加快资产扩张、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使基本地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限。为打破经营区域的限制,一些主要财务经营指标位居前列的城市商业银行制定了明确的跨区发展规划,通过收购、兼并和入股等方式,不断探索跨区经营的新途径。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在外资银行战略布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造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业务体制改革等多重压力的影响下,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走出所在城市,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了真正的跨区经营。

3.联合重组及跨区域发展的成功

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积极致力于各种联合和重组,很多战略合作已成为现实。比如,深圳、南京、贵阳、大连、武汉和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发起构建了“六行战略合作体系”,以大连市商业银行为联盟主席的东北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组建了 “东北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豫鲁苏皖4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也曾酝酿组建“淮海银行”,2004年上海银行收购了马鞍山市商业银行和芜湖市商业银行。2004年5月至7月,南京市商业银行分别联合江苏省内10家商业银行以及杭州、大连、贵阳、武汉、深圳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联动,共同发起设立了两个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运作资金总额达11.8亿元人民币。有些城市商业银行已部分实现了跨区域的计划,如威海市商业银行借山东高速入股之机在济南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从事交通系统的业务;银川市商业银行借政策优惠在区内实现跨区域经营。跨区域经营扩展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市场份额。使城市商业银行获得资本市场的眷顾是其发展的一个目标,国内多数资质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有上市的预期目标。

4.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随着财务经营指标的好转和赢利水平的提升,一些内资企业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城市商业银行。其投资意图主要有:一是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二是进入并经营金融产业,三是通过入股城市商业银行为公司融资获取便利等。与此同时,一些境外金融机构为了分享我国金融发展产生的巨大利益,同时也为未来进驻我国内地金融市场的准备,开始与内地一些相对成熟且业绩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合作,投资入股并进行多方位的战略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仅是指引进国内的投资者,同时还包括引进国外的投资者。目前有上海银行与汇丰银行、天津银行和澳新银行、青岛商业银行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等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的成功案例。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城市商业银行能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金融产品和IT技术等诸多领域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产品技术并获得人员培训机会,从而帮助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地提高管理经营水平。这也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持续改革的“催化剂”,有利于在其内部建立起一种专业、高效和不断创造股东价值的全新企业文化。

5.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公开上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借助2007年资本市场异常火爆的东风,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2007年7月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2007年10月18日,北京银行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创下当时境内IPO申购冻结资金的最高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重庆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上海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大连银行和锦州银行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已明确提出上市目标,并正在积极准备。截至2007年末,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公开上市,股票市值达2167亿元。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公开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获得了充足的资本金,优化了股权结构,形成更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为未来几年资产规模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6.经营上存在优势

城市商业银行在产权安排、机制运行、机构设置等方面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效性和竞争优势。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实施一级法人体制,公司治理相对科学完善。再加上经营地域集中、信息传递快捷和决策链短等优点,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大银行来说具有经营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和决策迅速的特点,对资金需求迫切的企业来说具有强大吸引力。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位于特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外,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规模都较小,主要是在其所属的二级地区内通过低成本分销为客户提供简单的基本金融服务。相对较小的规模在经营上更利于管理,在政策上更便于贯彻,从而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

总的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创新,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为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不断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战略雷同

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中的大部分银行经营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该是立足于地方经济、立足于中小企业、立足于城市居民,应该定位为精品银行,提供差别服务,开展错位竞争。而目前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并不准确,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上都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由于市场定位的盲目求全,其竞争策略的针对性并不强,个性也明显不足,业务创新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与大量的投入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并未赢得理想的竞争优势,甚至使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受制于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不少城市商业银行采取对大行跟踪策略,产品服务与客户群体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雷同,导致过度竞争。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内部也存在同质化问题。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无视与国有大银行在制度结构、信用保障、资金规模、网络覆盖范围和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不自量力地挑战大银行,企图通过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抢夺大客户、大项目,获得平均甚至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实力较弱,发展战略不明确,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市场定位的不准与雷同虽然使城市商业银行侥幸得到一些眼前利益,却无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同业竞争更加激烈

首先,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资本实力、管理体系和营销策略高端业务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对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方位冲击。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股改、引资和上市,其经营更加注重特色,通过实现全国通存通兑服务、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完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了服务深度,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再次,农村信用社在改革管理体制、探索新的产权模式与组织形式、消化历史包袱以及提高赢利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举起深化改革的大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努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3.资产规模较小

由于单一城市制机构设置的局限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数量多,但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企业实力紧密相关,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金常常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充。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截至2008年6月,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6.4%,所有者权益总额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总额的6.3%。这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还是很小的,平均每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就在290亿元左右,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4.业务创新有限,存在技术和声誉风险

近年来,在监管松懈的自由市场环境下,各金融机构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创新中,忽视风险管控,最终使这些创新产品沦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传导链和放大器。我们以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的负效应,来审视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一是对创新带来的风险认识明显不足,风险定价和成本核算还缺少必要手段和工具;对风险识别估计不足或对创新产品使用不当,其结果可能不仅没有减小风险,反而放大了风险。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急于推出一些创新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在研发和设计的过程中,模仿成分大,对市场需求、风险控制、资金运作等研究无法全面深入,重销售,轻管理。二是技术不完善条件下,理财产品的推出,尤其是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风险较高的一些理财产品,最终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对城市商业银行原本不太高的信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其以小搏大的杠杆效应使得收益多倍扩大的同时,也将损失扩大了多倍;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一些创新产品兼具多种功能,其内含的高收益使某些主体予以利用、追求高收益,引发道德风险,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对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带来较大的声誉或法律风险。

5.内部劣势

总体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包袱重。城市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着严重的资产质量困境,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从而其他商业银行的对比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或多或少地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以及信贷资产状况较不合理,资本充足率差,缺乏权益性融资渠道。按照银监会2004年新颁布的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67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低于这一最低标准(不足4%)。而在这6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42家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面临着资本不足、拨备覆盖率低的问题,总体风险防范能力弱,面临巨大风险。城市商业银行从发展初期至今大多采用追随型市场定位战略,业务发展与大银行存在“同质同构”现象,未能扬长避短,不能反映其特色。加之其服务范围局限,面向全国的较少。在人才储备、人才管理、服务理念和营销手段等各种软硬性指标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常常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缺少利用金融创新来创造利润的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策略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应当摒弃“贪大求全”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自身特点寻求差异化

城市商业银行有其特有的形成背景和发展渊源。处在发展重要关口的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各自的发展战略,以求切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避免战略同质。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可逐渐突破区域发展限制,推进跨区域经营,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可依托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资质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可探索发行上市的可行性,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经营地域,借助上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仍可扎根于所在城市,走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的道路。条件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可着力寻求农村市场的突破点,参与村镇银行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模式。

(二)经营地域纵深化

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地处经济活跃的中心城市。据统计,我国50%的工业总产值、70%的GDP、80%的国家税收、85%的第三产业增加值、90%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都集中在城市。城市商业银行历史上形成的独特地方特征、特殊股权设置以及因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所具有的信息优势等条件,使城市商业银行能得到当地政府更多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把握好与地方经济的交融性,密切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上的一致性,才能敏锐地捕捉地方经济的脉搏,寻找到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大自身金融资源的支配范围,实现共生共荣。同时,在保证市场份额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将其分支机构深入社区,建立社区银行。根据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补充,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促进金融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提高业务发展的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城市商业银行可将其分支机构向周边经济较发达的县域深入。这样可以减轻其在城市市场的竞争压力。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在县区网点的撤并,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也不能完全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县域金融供给相对不足,这为城市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县域金融需求也由单纯的生产性需求向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并举的方向转变,资金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适时介入,将有助于填补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空缺,利用自身在业务种类和营销理念等方面相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更全面和先进的优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县域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经营对象专门化

1.中小企业

城市商业银行应与优秀的地方性中小企业保持长期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具有其他银行不具备的比较优势。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城市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地缘优势使其更容易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信和经营状况,更容易对中小企业实施监督,还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避免 “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并且其组织结构的高度扁平化,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其次,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全国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银行,支持地方企业的发展。而且这种支持是相互的,中小企业融资方便,反过来也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

2.城市居民

城市商业银行的初衷就是打造“市民银行”,服务于当地居民;市民对其也往往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目前,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走高端路线:对于那些大客户服务完备,而对小客户却加收各种服务费用或进行其它限制。这就给了城市商业银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营销空间,被高端策略“挤出”的小客户和普通市民必将大量涌向城市商业银行。而这部分客户群体数量大,需要的金融服务比较基础,与金融资源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恰好匹配,因此能够实现“对接”与“双赢”,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

(四)业务专营化

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应当与客户群相匹配,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才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促进自身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要注意限制大额贷款,实现贷款小额化、分散化,以便更好地控制风险。也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办理机构或支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其次,研发易于中小企业接受的信贷新品种,突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瓶颈。再次,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工作,加大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新业务的宣传力度,培育稳固的忠诚客户和优质客户群,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居民来说,首先,本着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和微利的原则,继续开展好委托代理业务。例如工资发放、各种费款收取等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的业务,真正做到“市民银行”。其次,消费贷款,尤其是住房贷款,在银行的所有贷款中不良贷款率一直是最低的,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涉猎很少,应当进一步拓展该市场份额。再次,充分了解居民的需要,开展零售业务(主要包括零售存款业务、零售小额贷款、制定投资策略与组合、进行税收代理及保险服务等),在为市民服务上做足工夫。最后,积极开办网上银行服务和手机银行服务,切实地让广大居民体会到便利。

(五)强化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财务状况与融资活动息息相关。本文采用了权益对负债比率 (Equity-to-debt Ratio),即股东权益与总负债的比值,用于反映公司财务结构的健全程度和自有资本的偿债能力。本文还采用了流动比率 (Current Ratio),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用于反映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

有别于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管理等狭义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ERM)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战略性。银行内部控制、保险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等主要用于防损目的的方法和工具基本上是用于操作层面,难以谈及对银行战略的突出支持意义。全面风险管理应试图从战略层面入手,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和应对策略。其二,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发展战略、银行文化、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信息系统、财务安排和金融工具使用等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对风险管理技术、手段、方法以及策略应进行全盘的整合。其三,专业性。全面风险管理应推进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立,实施专业化管理。最后,全员性。全面风险管理应是银行董事会、管理高层、各部门和各层次全员参与的一项活动。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核心内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发展质量。一是推进风险文化建设,提高全员风险意识,特别应强化内部实际控制人的风险观念,为建立自上而下的、覆盖全员的风险文化和配套机制奠定基础。二是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对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各业务单元风险管理职责、报告路线等详细设计,明确职责分工和流程。三是把握好信用风险关口,优化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不断提高风险预警监控能力,应同时强化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覆盖,确保经营安全。四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增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开发量化模型,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特别要改善风险管理赖以开展的业务信息系统,丰富数据量,做到对风险的科学评价。五是培养、引进风险管理人才,逐步实现风险防控的专业化。

(六)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理性进行金融创新

城市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坚持审慎的前提下,稳步开展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一是把业务创新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把握好创新的度,集中主要资源发展熟悉并具有优势的业务;在风险不清的情况下避免盲目跟进、进入不熟悉和缺乏足够风险控制措施的业务领域;发展新业务时应打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信息资源和人员基础。二是明确市场定位,做好客户细分,紧密结合核心客户需求开展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技术、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等一系列创新,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地方市场、灵活应变的优势,切实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者的资金需求问题做出探索。三是在加快推进各类中间业务、理财业务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做好风险定价和成本核算。四是诚信销售,充分披露风险状况和信息,赢得公众尊重,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结语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城商行。例如南京银行始终在历史的潮流中把握机遇、勇于创新,自成立到现在实现了整合城市信用社资源,消化了历史包袱。南京银行加快发展为主题,实现规模与效益的跃升,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控制风险、推动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监管条件不断放松的趋势下,南京银行把握机遇,过去3年,南京银行先后完成引资、跨区、上市三大战略,初步具备了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实力。继在2001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参股成为较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中资银行之后,2005年南京银行又与法国巴黎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南京银行审时度势,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引入外资、发行次级债券、发行A股上市逐步解决了资本约束的难题,同时大大改善了公司治理,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南京银行在跨区经营上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子,以平等合作为前提,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的,积极寻求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发展模式。但不可否认,城商行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市场定位不准、战略雷同、资产规模较小等问题。未来五年,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通过寻求差异化、地域纵深化、经营对象专门化和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等措施,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必将拥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参考资料

1.刘忠艳,娄树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2~23.

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十年磨一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

5.杨丽华,邓德胜.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环境与市场定位策略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6,(8).

6.李宝岩,李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3).

7.邱兆祥,赵丽.城市商业银行宜定位于社区银行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

8.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3-6.

9.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4-17.

10.谢卫星,朱洪贵,高丽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与社会资本引进分析[J].地方金融,2008.

11.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2.杨慧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定位[J].浙江金融,2006,(12).

13.朱建武.我国中小银行资产扩张效应实证研究(1987—2004)[J].财经研究,2006.

14.张瑾.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15.张倩,王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记忆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