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军
(宁波大学 宁波市 315211)
宁波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苏勇军
(宁波大学 宁波市 315211)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宁波市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给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及其内涵,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现宁波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宁波
海洋旅游业是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海域辽阔,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内涵丰厚。充分发挥宁波优势,加快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至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中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曾抵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和体系,是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的内涵可分为 4 个层面:(1)物质层面:与海有关的物质存在与物质生产;(2)精神层面:与海有关的意识形态;(3)社会层面:因时因地制宜的社会典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4)行为层面:受海洋大环境制约和影响的生产活动与行为方式。
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和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艺术业等。
早在河姆渡时期,宁波先民就由陆地向海洋迈进,在唐、宋、元、明时期,宁波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使得宁波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遗址、遗物众多,宁波地域内的文物史迹也涵盖外交、经贸、宗教等领域。如在日本故都奈良市的正仓院藏有从明州港(今宁波港)运去的丝绸织物、青瓷等。宁波有建于东汉的“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上林湖越窑遗址、建于西晋的天童禅寺和阿育王寺、唐代时作为航标的天封塔和海运码头遗址、北宋的高丽使馆遗址、清代的天主教堂和庆安会馆等 20 余处遗存和遗址。
宁波的海防遗存以明代海防为主,类型较齐全。象山县是宁波海防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拥有 800 km 长的海岸线,自象山港口至南堡一线,卫、所、烽堠、炮台等军事设施随处可见,约占浙江省海防遗存总量的 2/3。镇海是宁波海防遗址价值最高的地区。镇海地处东海之滨,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是东南沿海抗击外敌入侵的战略要地,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战争,留下了珍贵的海防遗迹,包括威远城、月城、安运炮台、吴杰故居、镇远炮台等。
靠海为生的劳作方式深深影响着宁波人的生活观念,也形成了渔区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石浦的渔文化在境颇具代表性。这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风情独特的鱼灯会、别具特色的渔民秧歌、悠扬激越的渔工号子,还有造型各异的昌国抬阁。“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也颇具影响,而其中震撼力和影响力最强的要数开船仪式和祭海仪式。
宁波港湾浅海及滩涂面积辽阔,为牡蛎、毛蚶、泥螺等众多海鲜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海鲜资源的得天独厚,使得海鲜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宁波海鲜美食逐渐形成了以原色原形、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烹饪风格,海鲜菜肴体系也日臻完整。选料上务求“绿色”、精细、鲜活;烹制上炒、炸、烩、溜、蒸、烧等手法多样;装盘和取名上也越来越讲究。
宁波是信奉妈祖较集中的地方,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布沿海各地,其中东门天后宫保存最为完好。东门岛渔民把祭祀妈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农历6月28日都要举行妈祖赛会。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妈祖庙,以及与海相关的各种庙宇,如海神庙、海潮庙、镇海庙、平水庙等,还有宁波区域独有的鱼师庙。
此外,宁波还有精彩纷呈的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渔业文化等,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指出:“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将大大加快宁波旅游文化的建设步伐,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改善社会文化环境。
开发宁波海洋文化资源,将有力地促进海洋文化事物的保护和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景点、建立海洋文化博物馆等也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通过建立海洋民俗文化研究所,对海洋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可为宁波的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另外,旅游开发也会使一些濒于失传的海洋民俗、艺术起死回生,推动海洋旅游的永续发展。
目前,海洋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海洋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 37%,近年来以 15%的年增长率发展。通过对海洋文化的开发,促进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宁波的海洋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向往宁波,不断扩大宁波旅游的客源市场。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较大,渴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而海洋文化旅游以具有美学价值的海岸为依托,以辽阔壮观的海洋为主景,与清澈透明的海水、洁白平缓的沙滩、风和日丽的气候相结合,组成独特的海滨景观地,可让游客享受闲适温馨的美好时光。
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宁波海洋旅游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突破口不准。发展宁波海洋文化旅游,可根据资源品位、特色及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区块。
象山港湾区块。该区块为一个三面环山半封闭的港湾。港内人文资源分布密集,地方特色鲜明,有古民居群、长寿村、名人故居、烽火台遗址等。另外,港内有岛屿 59 个,其中横山、悬山、白石山、中央山等岛屿植被良好,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面向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都市群,以“休闲海湾”为主色调,充分挖掘港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整体布局旅游功能区,建成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沿海滩涂区块。该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滨海平原及滩涂区。一望无际的滨海生态空间资源在华东地区具有惟一性。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都市森林”为主题,规划建设一个近百平方公里的滨海休闲度假区,打造一个适合周末出游、自驾车旅游休假的滨海平原、湿地和城市森林。
象山半岛海洋休闲度假区块。象山半岛旅游资源点共 300 多处,以海蚀地貌景观突出,是拥有山、海、岛、崖、滩、景、渔港、海防遗址、节庆及特有的“不老文化”(长生不老)等多样性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有条件成为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健身的旅游目的地,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其开发定位为:以海洋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身度假为主题,以“多彩海洋”为主色调,整合资源,营造特色,建设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建成长三角地区的海洋旅游度假胜地。
开发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既要加大对新的旅游项目的开发性投入,又要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通过优化配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市场卖点。宁波海洋旅游开发应注意挖掘渔家民俗文化、海洋渔业文化、军事文化等内涵,组成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如海岛远古文化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海洋民俗风情文化游、海洋饮食文化游、海洋军事文化游等。
加强对高品位、高质量的集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的营造,增强吸引力,从而使宁波海洋旅游业达到一个新层次。当前,应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打造海洋文化节庆、国际游船旅游和国际港口城市旅游三大特色旅游精品。
整合海洋文化节庆旅游。要将宁波的节庆活动提炼成“渔”与“港”两大核心,即海洋渔文化和港口文化,并着手对现有海洋节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海洋渔文化节庆活动以“宁波·中国开渔节”为主体,整合宁海长街蛏子节、宁海时尚海钓节、象山国际海钓节、象山“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象山海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演绎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拓展宁波在海内外的影响。港口文化节庆活动以“宁波·国际港口旅游节”为核心,依托北仑港、象山港、镇海港等载体,整合现有中国外滩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杭州湾大桥国际旅游节、北仑港城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东方大港的魅力。
发展现代港口城市旅游。宁波是历史上重要的对外商埠、现今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港口旅游、海洋文化应是新世纪宁波都市旅游发展的重点:(1)建设或包装推出都市旅游项目集中的街区;(2)建设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3)将游、购、食、娱集中的地带汇编成环行线路,提供都市旅游观光景物和消费站点;(4)在城市广场或旅游景点定期上演夜间表演项目。
争取开通国际游船旅游线。国际游船旅游是正在兴起的新型旅游度假方式,并成为一些港口城市提升地位、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宁波具有发展国际游船旅游的港口条件、区位优势、客源市场和经营经验。
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高的良好环境。因而,从构建完整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角度出发,建立制度化、高层次、常规性的协作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目前宁波市有关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立法层次较低等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繁荣的相关政策法规:(1)加强财政支持,加大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对符合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达到一定规模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2)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3)创造宽松的金融服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对文化生产企业给予政策规定的利率优惠,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同时,要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推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宁波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缺乏企业集团的支撑,而且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情况极为严重。为此,宁波应通过实施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及措施,迅速改善文化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鼓励规模较大、经营有效的文化企业大力开展资本运作,尽快组建拥有主导业务、知名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公司,全面负责区域海洋旅游资源的规划,让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效用。企业集团的组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按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加以推进。
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应坚持保护、利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有机协调和平衡旅游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关系,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效益。目前,应尽快出台古渔村、古民居、渔码头、海防遗址以及传统民俗等的保护政策,划出范围,逐步恢复原貌,严格保护和修缮象山旧石浦市场等。要切实加强海洋旅游规划的管理工作,建立正常的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机制。
加强宁波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兼备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熟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规律、有产业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系、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开设文化产品设计与经营、文化经纪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等相关专业,形成多层次、立体性的人才培养层次;建立职能部门,明确人员,对宁波濒临灭亡的涉海文化艺术品类实施重点抢救、保护和资源发掘;编写宁波海洋旅游文化教材,实施海洋文化艺术进学校的相应政策,以政府行政方式来保障海洋文化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海洋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提高。
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与经营管理中各有关方和当地社区基于利益共享原则之上的共同参与和良好协作。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应充分考虑沿海居民的长期利益,使其能参与到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统一组织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中来。
社区参与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的重点是让社区居民成为海洋文化旅游建设的利益共同体,让社区从关心海洋文化旅游建设到直接参与海洋文化旅游建设。宁波海洋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可采用政府主导,投资商与村民合股合作方式、村组与社区依靠集体的力量出资建设或折股合资的方式、政府协调和管理下的分散经营自负盈亏模式等方式把社区居民的闲散资金吸钠到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中来,以形成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合作关系。
英国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宁波来说,研究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改变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包办者的角色,建设以市场为支撑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关键在于找准“亮点”,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完善多元化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关键在于切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有效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打造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会给宁波文化市场带来更大的繁荣,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真正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1]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韩利诚. 象山海洋文化的现状和开发面面观[C].中国渔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
[3]苏勇军. 宁波市海洋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7(1):17-20.
[4]孙尚清.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邱波彤. 舟山“文化浪潮”引发大旅游. 舟山晚报,2005-01-26.
[6]苏少敏.新世纪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Z].甬简132第14期,2003.9.
[7]赵一平,李悦铮. 海洋文化与大连海洋旅游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20-24..
[8]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010年8月7日
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项目(WHDYTS10-3),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09B53),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2009LY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