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防范微粒的研究进展

2011-04-09 04:07伏丽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4期
关键词:配药微粒药液

伏丽娟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之中,输液微粒被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输液微粒直径为1~15 μm,少数微粒直径可达50~300 μm[2]。随着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病人对输液质量的要求提高,如何加强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逐步减少不溶性微粒对静脉输液病人的危害正愈来愈被医院和病人重视[3]。故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微粒来源、相关因素和预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等综述如下。

1 微粒的来源

1.1 内源性微粒 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药品制造、提纯度不够、混入异物与微粒[4],如空气、水、原材料的污染,以及在贮存、保管、运输途中产生的污染。

1.2 外源性微粒

1.2.1 应用中的外来微粒 开启玻璃安瓿产生的玻璃碎屑[5],注射针头穿刺橡胶塞刺破的橡胶颗粒,注射器和输液器管道上残留的塑料颗粒,操作不规范、输液之初未排出管道内少量液体,输液环境不洁净、尘埃多等。

1.2.2 添加药物带来的微粒 有研究表明[6],大量药液中都存在微粒,尤其是中草药制剂与粉针剂,配伍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溶媒的选择不当也易产生微粒,而粉针剂微粒污染程度远高于水针剂(因粉针剂需经喷雾、干燥及分装等程序)。

1.2.3 药物的生理不相容性 因输液中多种药物同时加入输液瓶中,药物间的理化特性、pH值不同,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7]。

1.2.4 放置时间与储存条件 放置时间越久,产生的微粒就越多。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加的重要原因,有一些药液,随着存储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避光要求等,会产生结晶或沉淀。

2 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正常成人毛细血管最细处直径为6~8 μm,婴幼儿最细处为3 μm。输液微粒直径一般为1~15 μ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 μm,被微粒污染的液体输入人体静脉,随着血液瞬间遍布全身。当微粒直径大于局部毛细血管直径时则不能通过,引起阻塞危害[8]。造成血管栓塞、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肺肉芽肿、静脉炎、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继而导致肿瘤形成或肿瘤样反应等[9]。输入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越严重。

3 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3.1 药物配制

3.1.1 药物放置 使用的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放置。药液宜现配现用,以防放置时间过久腐蚀器具,造成器具表面剥脱引起微粒污染。临床配制粉剂药物应选择适当溶酶,并使之充分溶解,以免因药物未溶而形成微粒。

3.1.2 药物配伍 由于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颗粒状物或沉淀物,对治疗会造成一定的危险。同时配伍药物越多,产生微粒越多,多种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临床用药的配伍禁忌,注意添加药物的种类及顺序。在更换输液瓶时注意输液器内的药物反应。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器,更换新输液器。

3.2 器具操作 选用合格的输液装置,同时注意管道冲洗,有人提出在输液排气时排出液体在50 ml左右时液体中存在的微粒数较少[10]。其次配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配药空针不宜反复使用,使用次数越多,微粒产生的数量就越多,被污染的机会增加[11]。因此应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针,避免交叉使用引起配伍反应形成微粒。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橡胶塞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选择胶塞中央薄处,同时使用合适针头穿刺。有实验指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穿刺橡胶塞加药,溶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少于斜面注射器[12]。因此,在临床配药过程中应尽量推广侧孔针注射器,以减少液体中的微粒污染。

3.3 输液操作

3.3.1 安瓿的备置 在保证开启安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划痕的长度和力度[13]。安瓿在开启前用75%酒精消毒颈段后倾斜45°掰开,微粒污染最少。建议不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安瓿开启,尤其是多次使用无菌纱布,易造成更多的微粒污染。

3.3.2 操作人员的要求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操作能力。配药时操作者左手拇指、示指、中指持安瓿,保持安瓿正斜位60°,右手拇、示指固定在注射器空筒两边,中指或无名指环置于活塞轴处向外拉动活塞抽吸药液,以指腹不触及活塞为原则,药液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短,污染机会少,稳定性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瓿口内周围微粒污染药液[14],且这种手法特别适合5 ml以下药液的抽吸。在抽吸时要避免药液接触瓿口,同时针尖处于瓿中、瓿底抽吸,能将药液的微粒污染降到最低程度。穿刺时选用锐利、型号合适的头皮针[15],快速进针,避免多次回针,可一定程度减少微粒,对重复穿刺者应及时更换针头。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16],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同时,“可来福”输液接头的研制使用[17],形成了无针密闭输液系统,避免对留置针肝素帽胶塞的反复穿刺,均对微粒控制产生一定的作用。

3.3.3 环境要求 因为空气中有很多尘埃粒子、悬浮物在输液配药时易进入液体中,因此净化治疗室的空气显得很有必要。有条件者可采用超净化工作台进行输液前的配液准备工作或药物的添加,也可建立临床静脉输液配药中心,配以专人规范化操作、检查、核对。

4 小结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应坚持快速、安全、有效的给药原则。关于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很多,但据观察发现其科研成果因种种原因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粒污染普遍存在,杜绝微粒污染的来源,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建议有条件的医院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效实用的防范措施,根据实际条件给予推广,同时尽量使用密闭的软包装输液剂,避免周围环境对输液剂的污染,达到密闭输液的效果。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1.

[2]王 冰,张梅英.防范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4(1):63 -66.

[3]王瑞芳,杜国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J].时珍国医国药,2003,7(14):433.

[4]汤 韧,张 宜.注射剂配伍后不同粒经性微粒倍增现象[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64.

[5]梁安鹏.静脉输液临床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8):4 -42.

[6]范旭畅,董惠兰,齐桂芝.3例不溶性微粒相关性输液反应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3):160.

[7]陈 华,王宝佳.临床护士如何把好输液配药关[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9):63.

[8]梁雪芬,戴美芬.降低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4):3 -5.

[9]谢玉芹,侯 聪.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杂志,2003,9(10):804.

[10]张峻梓.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用药液过滤器滤膜滤除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6(2):34 -35.

[11]张清媛,杨锦媚.输液配药中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11(20):76 -77.

[12]倪娟萍.安瓿消毒问题及相关问题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0(19):2078 -2079.

[13]李家育.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42 -143.

[14]黄 虹.不同抽吸药液法对药液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46 -47.

[15]王爱丽,李宗敏,井 明,等.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形态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3):148.

[16]杭亚萍.主动服务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与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0(6):20 -21.

[17]张丽华.记号笔在改良静脉留置套管针输光敏药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9(6):34.

猜你喜欢
配药微粒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配药机器人主要技术方案及临床使用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医院门诊西药房智能配药发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改进型纯相位相关亚像素级安瓿药液图像配准研究
改良配药车在配药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