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1-07-08 06:41陈雪茹蔡军红彭海燕黎美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4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风险管理

陈雪茹 陈 慈 蔡军红 彭海燕 黎美娟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即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医务人员、病患、医疗护理技术、护理药物、周围环境以及医疗护理制度等因素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危害,对其进行管理和防范的一种活动[1]。护理风险是指护士在从事医疗护理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危险[2]。老年患者静脉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传统头皮针穿刺困难,易滑出血管。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浅静脉输液方式,不仅能减少病患痛苦,而且能随时增减输液通道,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目前为了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逐渐被应用。然而,静脉留置针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渗漏、静脉炎、堵管、栓塞、感染等,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科于2009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控制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8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316例,男617例,女699例。年龄5~85岁。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8月未实行风险管理共628例,2009年10月~2010年8月实施风险管理共68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液体均为活血化瘀类、扩张血管类及常用抗菌药物类。

1.2 材料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号、24号。胶布采用3 M无菌透明贴。

1.3 方法 2009年9月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进行风险鉴别,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8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风险因素,找出常见的风险,制定护理标准及对策,并按照制定的护理标准和对策进行风险监督和控制。观察风险管理前后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比较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检测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常见风险种类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风险种类及护理对策

2.1 留置针脱出 原因分析:留置针套管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在留置过程中容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而且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胶布固定不规范;躁动患者未进行适当的约束;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活动未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护理对策:(1)将穿刺部位及针梗2/3处用3 M敷贴完全盖住,延长管及肝素帽再用两条胶布固定在穿刺口以上、敷贴外的皮肤上,另一条胶布固定针柄。(2)穿刺后加强巡视。躁动患者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3)大力宣教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指导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静脉肢体不宜活动过度,预防发生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睡眠时应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不能将导管拔出。

2.2 皮下血肿 原因分析:医护人员静脉置管时操作不熟练,未掌握技巧,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3]。同时老年患者静脉血管脆性大、弹性小,也易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护理对策:(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技巧,保证穿刺成功率。(2)规范操作流程,操作前正确评估患者,合理选择血管及部位,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3)定期组织留置针穿刺和护理知识讲座,介绍穿刺技巧和经验或分析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提高穿刺水平。

2.3 液体渗漏 导致液体渗漏的原因很多,如进针角度过小、导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以及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护理对策:(1)合理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及血管。原则上选择细、短的留置针,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2)掌握正确的穿刺及固定方法。(3)加强巡视,做好记录。

2.4 留置针堵塞 若静脉高营养输液后不彻底冲洗导管,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都可能导致留置针堵塞[4]。护理对策:(1)加强巡视及宣教。应嘱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期间,不能让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肢体下垂局部肢体受压等。发现回血及时用封管液正压封管。(2)加强预防,正确封管。封管时将50 IU/ml的肝素盐水溶液5 ml从针头斜面均匀推注留置针内,推注时尽量放慢速度,缓慢拔出注射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为防止血液回流,发生堵塞,肝素盐水溶液充满整个导管腔。田春梅等[5]研究表明,用0.1%肝素液封管,留置时间优于0.9%的生理盐水,如果用0.9%的生理盐水封管,应间隔8 h再封管1次,防止堵管。

2.5 静脉炎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很多,如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冲管不彻底,药物的刺激大,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局部用药的推注速度过快、酸性浓度过高以及静脉注射操作时未达到无菌环境等。护理对策:(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尽可能选用较粗大、回流畅通的静脉,以保证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要减慢滴速,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3)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4)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老年人机体免疫力。(5)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若发现穿刺口红肿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按压至无出血后用安多伏消毒穿刺口或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患者洗澡时用干净塑料袋妥当包扎留置针及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潮湿引起感染。

2.6 留置针头内回血凝集回输 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留置针头内回凝血、血块形成。若采取加压推注,针头内的凝血会进入静脉,形成凝血栓,流经动脉时会造成血管弯曲,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脑动脉血栓、冠状动脉栓塞等医源性栓塞,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护理对策:(1)输液开始时或输液过程中速度较慢时,先用5 ml注射器抽吸50 IU/ml的肝素盐水溶液2 ml接留置针回抽小血栓,严禁推注或挤压输液器。(2)针头堵塞时应拔针后更换留置针重新穿刺。

3 结 果(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常见风险种类发生率比较 例(%)

4 讨论

4.1 风险管理的实施降低了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各种风险的发生率 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由于静脉留置针软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意外和并发症,只有通过加强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的环节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并随时做好详细记录,制定细节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才能明显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输液渗漏发生率。本次结果显示,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3.66%降至实施后的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患者满意度提高 虽然静脉留置针给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其还有一定的不足,稍有不慎,易发生静脉炎和堵管、脱管等意外而导致留置失败,给患者增加痛苦。风险管理后加强了教育、培训和考核,大大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本次结果显示,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6.37%降至1.60%,与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相关投诉也显着降低。

4.3 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把风险管理方法渗透到每个护理环节和每名护士的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本次结果显示,回血凝聚回输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07%降至0.29%,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5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的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广为普及,但是留置针对血管内皮是一个异物刺激,加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低,脆性增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易滑动,容易穿破血管。护理人员应重视静脉留置针护理安全,尽量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风险管理的实施能有效地规避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护理风险,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1]王晓静,刘晓青,孙庆芳.风险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0):1325 -1326.

[2]胡云香,陶红艳.自制风险隐患评估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21):19 -21.

[3]高丽萍.肢体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7,21(7C):1948-1949.

[4]付喜秀,刘陶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7A):1698 -1700.

[5]田春梅,靳丽华.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A):7 -9.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风险管理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