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护生职业素养

2011-04-08 22:30:35黄文娟纪忠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素质教育

黄文娟 纪忠红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护生职业素养

黄文娟 纪忠红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日趋重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生在校教育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高护生职业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关怀;职业素质

10.3969/j.issn.1672 -9676.2011.08.035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医学文明和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病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的建立,是对护理工作的挑战和检验。在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最重视的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士护理行为的表现,希望自己得到最优质的照顾,而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对病人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是护士人文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是,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护理操作中忽视病人的感受,机械地执行护理治疗操作流程。本文将针对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1]。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精神内化为人的稳定的、内在的品质。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人和社会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其重点在于活动过程中的教化、评价、体验和感受,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精神特征。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活动也应以人文护理为中心,因而在教育护生时不是仅仅教给他们专业技能知识,而是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使护生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完整性,这无疑与现代护理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宗旨是一致的。

2 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与病区床位的比例失调,多年来护理工作偏重技术操作,忽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存在重视个人的技术、技能,缺少对病人身心的整体关怀。同时在校护生缺少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因而出现在专业操作缺少人文关怀,忽视病人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不够,甚至有些护生不会和病人交流,不能让病人做到很好的配合操作,不仅影响了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同时也对护理治疗操作的质量也受到影响。因而导致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很被动,甚至会导致医疗事故。

3 对策

3.1 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3]。教师不应只会传授书本的知识,而应使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得到体现,如教师在备课、教授方法、考试方法、课上、课下、教风、教态上注意这种结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护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4],要注重将人文精神和人性化护理方法贯穿整个教学始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护生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有目的地培养锻炼护生掌握交流技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5],使护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6,7]。将人文护理的精神渗透进护理操作技能,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时要注重护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培养职业的行为规范,提高基本技术的熟练程度,是为步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如在《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这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因为护生一进校首次接触护理的专业课,因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从业能力。应将人文关怀理念与基础护理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强化护生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护理观,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8]。在日常教学活动及课后辅导时,老师除了进行正确的操作技术示范外,还要进行规范化礼仪服务示范,给护生建立信心,使护生掌握专业技术,能胜任基本护理工作,提高人文素质,领会护理专业的深刻内涵。护生在学校模拟病房练习时注意纠正一些影响职业形象的行为,如坐在病床上、玩手机、用物摆放凌乱、垃圾没人倒掉等行为,全面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

3.2 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

师资是影响人文教育水平高低、质量的关键。只有高人文素养的护理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护生。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学识水平、文化修养、行为准则等都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拓宽知识面,完善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文知识储量,兼收并蓄,才能吐故纳新。在课上,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以丰富的人文知识展现知识含金量,展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很多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的定位,首先来源于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往往对护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起非常大的作用,她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人格魅力,对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幽雅得体的谈吐举止、独特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高度的敬业精神等时时感召护生、激励护生,因此护理专业教师示教时应注意自己的着装仪表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生全程跟随专业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要为护生树立角色榜样,以身作则,在各项护理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言语间体现尊重护理对象,行动上体现爱护护理对象,对护理对象的每项操作实践充满关爱,积极主动与护理对象沟通,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是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专业课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继续学习护理学基本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多让护理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引进和发展“双师”型师资力量作为人文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护生的榜样。

3.3 增加人文学科课程设置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要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开设系列选修课,构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整、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所以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扎实基础知识、崇高的道德境界是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综上所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每一环节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及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的需要及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优秀护理人才。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692.

[2] 赵降英,郑云飞.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0 -51.

[3] 李俊玲,张振香,张利霞.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31 -32.

[4] 傅 静,曾白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6):130 -131.

[5] 王诗源.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08 -110.

[6] 陈海花,毕越英.我国护理工作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J].护理学报,2006,13(2):25 -27.

[7] 田静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6 -37.

[8] 丁 敏.融文化关怀理论于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之探索[J].现代护理,2006,12(7):680 -681.

215009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黄文娟:女,本科,助讲

2010-05-20)

(本文编辑 白晶晶)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