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君 赵丹宁 王建辉
健康传播理念在乳腺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谢秀君 赵丹宁 王建辉
目的:将健康传播理念应用到乳腺癌教学过程中,提高护生健康传播的意识和能力。方法:将2008级护理专科生240名按班级分为对照组118名和实验组122名。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将健康传播的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使护生掌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并将方法教会家人。比较两组护生掌握乳腺自查方法和正确指导家人的情况。结果:两组护生掌握乳腺自查方法人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正确指导家人进行乳腺自查的护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健康传播理念运用到乳腺癌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护生健康传播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健康传播;乳腺癌;教学改革
10.3969/j.issn.1672 -9676.2011.08.03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 ~10%[1]。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正确的乳腺自我检查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唯一有效的途径。但是很多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程度不够,特别是农村地区缺乏医疗资源,使乳腺癌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作为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护理专业,可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将健康传播的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传播的意识和能力,实现老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教育链条式发展模式,从而使护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将2008级护理专科生生源地在农村的2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5~17岁。按班级分为实验组122名,对照组118名。两组护生年龄、入学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护生由同一老师授课,对照组在乳腺癌教学的过程中按要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实验组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将健康传播的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要求护生掌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并利用假期教会自己的家人。护生放假返校后分别对两班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护生是否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家人对护生的信任程度;能否正确指导家人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家人对乳腺癌的重视程度、对乳腺自我检查的掌握程度。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两组护生掌握乳腺自查方法和正确指导家人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表1 两组护生掌握乳腺自查及正确指导家人情况比较 (名)
表1结果显示:两组护生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的比较无差异性,说明同学们都能重视和掌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在指导家人正确进行乳腺自我检查的两组护生有明显差异性,说明实验组健康传播的意识强于对照组。两组护生的认知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相同层面,而健康传播的意识和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相关性。两组护生一致表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愿意用于家庭自我保健;在正确指导家人进行乳腺自我检查的护生中,首先受益的是自己的母亲,她们反映积极,认为了解相关知识很有必要,可以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对学校开展这一活动表示肯定,对孩子的将来有一个很好的预期。约2%的受众人群反映一般,主要是老年人;两组护生一致表示老师强调健康传播的意识并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同时反馈表中反映出75%农村地区的护生所在行政村的卫生资源较薄弱,平均约1 600人有拥有1名医师,不具备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的条件。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本研究的目的是将健康传播的理念应用到乳腺癌教学过程中,提高护生健康传播的意识和能力。本研究发现,护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但缺乏健康传播的意识。要想提高护生健康传播的理念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影响着护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模式,由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美国护理学家罗杰斯曾做过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能记住听到的内容5%,记住其所读过的内容的10%,记住其所见到的内容的30%,记住其讨论过的内容的50%,记住其亲自做过事情的75%,记住其教会别人所做过的事情的90%[3]。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讨论、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教学,采用护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如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图片清晰真实的优势,可增加护生的感性认识;在讲到乳腺自我检查时,老师通过模拟示教提高护生的接受能力,模拟反示教考查护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将健康知识传递给他人,是学生能力很大的提升过程。
护生在接受新知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课后可以组织护生现场模拟训练,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评估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现场应变能力。对于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进行校正,不断完善,提高实训的水平和效果。在指导护生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指导时,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如聊天、家庭聚会等,通过举例、看图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提高家庭成员的认知能力;注重沟通的技巧,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当地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不断使用反馈的技巧,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4],教师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教师成为健康教育链条的始动者和合适人选,高校成为向学生家庭和社会传播健康知识的窗口。面对目前复杂的形势,希望政府出台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转变人们的健康理念,从健康教育转变到健康促进[5]。
高校肩负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应该利用护理专业的资源优势,凸显护理的专业特色,让护生加入到健康教育的团队,尽早、尽快地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并把健康教育作为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提高护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实现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战略目标。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校在健康教育链条式发展模式中所起的作用,和广大居民日益增长健康知识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师扮演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是利用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利用专业优势,对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和尝试,希望通过一个点化成一条线,通过一条线铺成一个面,形成健康教育的辐射效应。
[1] 王兴华,袁爱华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9.
[2] 钮文异.健康传播(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22-224.
[3] 刘 宇主编.人际交往与护士专业礼仪[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7.
[4] 黄津芳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0.
[5] 米光明,王 彦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9.
071000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谢秀君),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赵丹宁,王建辉)
谢秀君: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0-12-06)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