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红 刘瑛辉
李菊红: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手术室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场所,其中暗藏着多种诸如生物、化学、物理等外在的危害因素,而处在这样环境中工作的护理人员也存在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危害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危险因素,一直在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手术室作为职业危害场所,正在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了解危害因素和做好防护措施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最终得益于患者具有重大的意义。
1.1 生物危害因素 手术可以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因此护士的感染机会较其他工作人员要大的多,特别是皮肤破损时,极易造成一些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HIV。被污染锐器刺伤1次,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3%,感染HBV的机会为10% ~35%(未注射疫苗者),感染HCV的机会1.2% ~10%[1]。此外,护士接触其他体液如一些分泌物也是重要感染途径,据报道,我国每年有450万法定传染病,其中大多数经过呼吸道、血液和体液等因素传播,有学者研究表明在诸多生物危害因素中,护理人员因为锐器损伤特别是针刺伤而感染的血液传播疾病最为常见,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让健康人感染HBV。也可因为手术室医疗护理操作较多,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医护人员每天在手术间持续工作,造成劳动强度大,体力下降,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1.2 物理危害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人员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不断增多,电离辐射导致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骨科手术使用C型臂X光机的频率很高,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导致局部皮肤变硬、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长期暴露在射线下,可致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血液系统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女性有月经失调,在妊娠时会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等。另外就是手术室各种手术器具及各种仪器设备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处在一个噪音很大的环境之中,这势必会导致护士发生一些心理上的改变,都可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紫外线、电损伤,也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也会导致工作上的差错。手术室中各种设备和器具较多,护理人员的操作机会增多,导致碰伤、撞伤、刺伤的机会大大增加,最终引起各种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上升。此类物理性损害和一些生物性危害因素都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1.3 化学危害因素 手术室中大量化学消毒剂的应用和空气中弥散的麻醉废气,由于手术室相对封闭的环境,这些化学性气体都不易排出,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鼻炎、哮喘、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吸入微量麻醉废气,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不孕,同时对其听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使用电刀时所散发的烟雾等对一半以上手术工作人员有刺激性,可以引起皮肤过敏,重者还可导致哮喘的发生。
1.4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1.4.1 生理危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常常导致护理人员长时间站立,身体重力集中于下肢,久之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当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时间较长时,就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导致饮食不规律,长此以往,会引起胃肠功能障碍,也会导致器质性胃肠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常保持颈椎前屈位15°~20°姿势,连续站立时间约5~7 h或更长时间,这种姿势易导致颈椎病;手术室工作近乎于一种静态作业,即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维持体位,这种作业极易疲劳,局部肌肉乳酸堆积,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劳损;手术室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长期空调制冷制热保持恒温可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另外长期待在封闭的手术间内,导致心理压抑,自觉呼吸困难,引起烦躁、头痛、头晕、困乏等症状,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效果。
1.4.2 心理危害 上述关于生物、物理、化学危害因素本身就可以导致护理人员压力增大,手术虽然主要是由医师去完成,但护理人员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手术中的密切配合,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更加重大,长期连续加班工作,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不能集中等现象,如果再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不理解和手术医师的不认可造成的一些误会,更加大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可以诱发神经衰弱,导致失眠、头痛等,严重影响工作。另外患者手术中的暴露,可以导致护士缺乏安全感,缺乏隐私保护而感到焦虑、抑郁。
2.1 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加强预防 加强职业安全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2]。要求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学习、定期培训和在职教育,通过教育使其认识职业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防护知识,同时了解HIV、HBV、HCV等血液疾病传播途径及流行特点。临床上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定要完善相关生化检查,对于一些通过血液或接触传染的传染病患者要及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及时让每一个参加手术人员知晓,同时对于近期身体不适的医护人员或手部有外伤者尽量避免参加手术,严格按照手术章程操作,护士应该佩戴双层口罩,穿专门的防护鞋,戴双层手套,有研究表明针刺入弹性的双层手套再刺入皮肤时可以有效阻止针刺入的深度,从而降低其感染率。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一些污染锐器的处理方法,针刺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每种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手术室内废气的防护。此外,要做好手术室护士的预防接种工作,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做好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工作。
2.1.2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完善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危机防范意识,具体应做到护士重视术前规范洗手和操作中戴手套,在装卸手术刀片、传递缝针等尖锐器械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特别是新护士上岗时要规范其操作,尽量放在弯盘中传递,精神要高度集中,避免出错。清洗器械时要小心谨慎,一旦被锐器扎伤时要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清水清洗,再用碘酒消毒,如果确认是患有HBV、HIV等患者污染过的器械时,应在最短时间内查HBV抗体、HIV抗体,于刺伤后1、3、6个月进行复查,检查期间不要献血,母亲者要禁止母乳喂养,房事要做好充分的防护。
2.1.3 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 制定完善手术室消毒制度,加强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保证手术间无菌条件,及时清理空气过滤装置,以防过滤装置带来的空气感染。对于消毒剂应做到配置准确,现配现用,另外麻醉机要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漏气,手术器械、物品应由专门人员进行灭菌后送回,避免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手术室内各种废弃用品要分门别类,各自包装并标记。手术室人员术毕后脱去污染手术衣裤、鞋、手套方可外出,对于急诊手术或疑似HIV患者在手术时应严格进行自我保护和术后处理。
2.2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2.2.1 减少辐射 对于有产生辐射机器参与的手术,术前一定要做好防护,穿好铅衣,可在手术间安全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减少直接暴露时间,合理安排护士轮流上手术[3],避免短期内接收大量辐射。另外对于孕期护理人员要避免参加此类手术。
2.2.2 降低噪音 首先加强手术室护士对噪声的认识[4]。降低噪音的措施关键是定期检测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可以关闭,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谈笑,传递器械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撞击而产生声音,转移术者注意力,巡回护士要加强和术者之间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安静的手术氛围。
2.2.3 防止外伤 器械护士在传递过程中务必小心,避免被器械扎伤、撞伤,要站稳,避免滑倒。
2.3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定期监测手术室内空气质量,检查通风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修,消毒剂要做到准确配制,不滥用,另外电刀使用时要尽量吸净烟雾,减少空气污染和对医护人员的危害。手术过程中术者要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物的挥发。对于接触抗肿瘤药物时要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眼罩,孕妇要停止此类工作。对于发生哮喘、过敏等疾病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撤离岗位后进行有效的救治,并采取措施避免以后的损害。
2.4 生理心理因素危害的防护
2.4.1 缓解生理、心理压力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快,任务重,持续工作时间长,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医护人员顾及不到自身的健康及防护安全问题。因此,应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改进排班制度[5],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及心理方面的压力,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人性化关怀程度,彼此相互关心爱护,同事间团结协作,关系融洽,缓解心理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在术后播放轻音乐,不但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可减轻每个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及焦虑心情。同时号召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好自身防护。
2.4.2 完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体制建设 定期进行体检及预防注射,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工作,减轻工作人员心理负担及工作压力,手术室医护人员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手术室各项操作技能,了解并熟悉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从思想上意识到提高自身防护安全的必要性,加强特殊人群的防护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以维护手术室人员的身心健康。
[1]王 艳,魏 坤.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100 -101.
[2]马颖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205 -206.
[3]马华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A):1453.
[4]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2 -113.
[5]阮秋云,薛素兰.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临床护理杂志,2007,6(3):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