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刚锋 万 东 毛云高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构建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实践中的结合,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注意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1]。其核心强调的是证据,在科学证据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术后胆道镜是胆道镜的主要方式,主要用于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和胆管狭窄、胆管肿瘤、胆道蛔虫等治疗。根据循证护理的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常见问题,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术后胆道镜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科2010年5~12月行术后胆道镜患者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32~76岁。胆管狭窄2例,胆管肿瘤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73例,其中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32例。
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观察护理,护士随时提出护理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护理实证并对实证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慎和讨论,将查找的实证与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相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
3.1.1 问题的提出 发热是术后胆道镜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手术刺激或操作中污染,均可导致感染而引起发热。一般在术后数小时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
3.1.2 循证支持 分析引起发热的相关因素,查阅文献,根据报道,术后胆道镜发热发生率为10%[2],由胆管感染或一过性菌血症引起,多经消炎利胆治疗后消退。术前术后开放T型管引流,必要时加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也是预防发热的重要环节之一[3]。
3.1.3 护理干预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胆管壁,冲洗液速度不宜过快,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60 min为宜。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开放引流管,如引流管不畅或堵塞应及时给予0.5%甲硝唑250 ml冲洗直至通畅。术后胆道镜治疗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静点1次。
3.1.4 效果 本组有7例患者出现发热,经抗炎治疗后1 d体温降至正常。
3.2.1 问题的提出 术后胆道镜的操作需经过T型管所形成的窦道进行操作,如窦道不够完整、坚实,胆道镜操作中可能引起窦道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2.2 循证支持 经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发现,术后胆道镜应在术后6周进行,此时窦道形成完整,窦道壁较牢固,不易穿孔[4]。对体质差、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肝硬化、糖尿病及高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至两个月左右[5]。
3.2.3 护理干预 对胆道手术后留置T型管的患者,详细讲解术后留置T型管的时间,指导患者6~8周再回院进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术。带T型管期间加强营养,避免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阿司匹林等[5]。胆道镜术中操作时动作轻柔,如果出现窦道穿孔或断裂,立即停止操作,置腹腔引流管将内漏胆汁引出,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如症状不缓解,腹膜刺激症状加重,应考虑再次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本组患者未发生此并发症。
3.3.1 问题的提出 胆管出血多发生于病史长、合并胆管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或巨大结石症患者。
3.3.2 循证支持 根据临床经验及查阅相关报道,仔细分析术后胆道镜中出现胆道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多伴有门脉高压或因胆石症压迫胆管黏膜形成溃疡,或结石过大,在网篮套拉出体外时,对胆管、窦道创伤较大,易发生出血;也可因胆道镜下处理胆管狭窄时,伤及血管引起出血;或有胆管息肉触碰时极易出血[6]。
3.3.3 护理干预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引流液性质及量,观察引流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如发现胆管出血,给予去甲肾上腺素2 mg加生理盐水500 ml冲洗胆管。
3.3.4 效果 本组2例患者于术中发现胆管出血,给予冲洗胆管停止操作。观察30 min后未再出血。术后2例患者从引流管引出少量血性液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引流口敷料干燥,未给予特殊处理,2 d后引流液正常。
3.4.1 问题的提出 在操作过程中,持续冲洗过多、过快生理盐水,使胆管内液体不能及时排入肠道,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
3.4.2 循证支持 在术后胆道镜中,恶心、呕吐较常见,多因胆道镜检查肝内胆管或扩张胆总管开口时,用力过猛刺激、滴注生理盐水过快、压力过高所致。腹泻较少见,多因操作过程中滴注生理盐水较多所致,一般一次胆道镜检查,滴注生理盐水不超过 3 000 ml[2]。
3.4.3 护理干预 术后胆道镜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水,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而发生呛咳。术中冲洗时,生理盐水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生理盐水应给予加热,使接近体温(40℃左右)。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大便性质与次数,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给予舒适体位,注意保暖。术后如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腹胀、腹泻等症状,应禁食水,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3.4.4 效果 本组8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经禁食水、卧床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12例出现轻度腹泻,未给予特殊处理,1~2 d后排便正常。
3.5.1 问题的提出 术后胆道镜需要在T型管或U型管窦道、胆管造口的窦道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一次胆道镜不能结束治而需要再次胆道镜治疗时,在本次胆道镜结束后,必须经窦道再放置一条普通引流管进入总胆道,如果引流管滑脱24 h后再置入非常困难,将失去术后胆道镜治疗的机会。
3.5.2 循证支持 术后胆道镜重新放入的引流管由于没有横臂容易滑落,术后妥善固定至关重要,一旦脱出需尽快重新置管,脱落48 h以上,窦道外口自行闭合将失去置管机会[3]。
3.5.3 护理干预 胆道镜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采用引流管与皮肤缝合固定法,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在翻身、活动时防止牵拉、扭曲、撕扯,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脱出,立即重新置管。
3.5.4 效果 本组3例患者引流管脱出,及时重新置管成功。
本组78例术后胆道镜患者无窦道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3例引流管脱出,重新置管成功;8例轻度恶心、呕吐,12例出现腹泻症状,给予护理干预,对症处置后症状缓解;术中2例、术后2例患者轻度胆管出血,给予对症处置后引流液正常。7例出现发热,经抗炎治疗、护理干预后,体温降至正常。本组患者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术后胆道镜检查和治疗,全部康复出院,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术后胆道镜患者的病情及检查项目变化多,需要做好全面准备。术后胆道镜通过保留的窦道进行操作,具有患者痛苦小、安全、操作从容、可以反复多次进行、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7],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针对术后胆道镜中的各种并发症,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从性、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循证护理作为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评价效果,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循证护理要求护士具有EBN素质,既能理解接受科研证据,又能运用自身的EBN技能,整合患者复杂的资料与其可靠的证据,尽量减少不确切或错误的决策,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方案[8]。循证护理在术后胆道镜的应用中还存在不足,如何更好地将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有机结合,提高护理质量,尚需要我们在临床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
[1]French P.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 - based nursing:is sues and in - novations in nursing practice[J].Journal of Adivanced Nurning,1999,29(1):72 -78.
[2]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04-605.
[3]王 萍,姚礼庆主编.现代内镜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4 -215.
[4]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5.
[5]黎东明,梁力健.拔T管后胆漏6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236.
[6]吴海燕,肖彩琼,蔡汝珠,等.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胆漏10 例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13 -14.
[7]李 宁,马 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25例手术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56.
[8]张 宏,朱光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