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陆亚红,张超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VOD)是指肝内小静脉阻塞、肝细胞和肝血管损伤而致的移植相关并发症。近年来,一些化疗药物如乌拉坦、硫鸟嘌呤、硫唑嘌呤、阿糖腺苷、氮芥、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酮康唑、砷等的使用及放疗,使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临床以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水钠潴留、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2009年12月20日,本院血液科收住1例硫鸟嘌呤、甲氨蝶呤口服化疗后出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白血病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患儿,女,7周岁5个月,2009年7月经骨髓常规、免疫学及基因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普通型,低危),经泼尼松口服诱导试验及VDLD(V:长春地辛,D:地塞米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D:吡柔吡星)诱导缓解,CAT(C:环磷酰胺,A:阿糖胞苷,T:硫鸟嘌呤)巩固治疗、HD-MTX(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及早期VDLD强化化疗后,患儿在家中行硫鸟嘌呤及甲氨蝶呤口服小化疗,小化疗第40天患儿出现腹痛伴呕吐,为进一步诊治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检:精神软弱,面色苍白,全身略水肿,巩膜皮肤无黄染,体温37.8°C,心率、呼吸平稳,肝肋下4cm,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出血点及淤斑。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9.78×109/L,中性粒细胞9.14×109/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30×109/L;超敏C反应蛋白:82mg/L;凝血谱:凝血酶原时间16.3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62.3s,凝血酶时间16.7s,纤维蛋白原3.59g/L,血浆 D-二聚体669μg/L;生化检查:总胆红素27.4μmol/L,直接胆红素9.9μmol/L,间接胆红素17.5μmol/L,谷丙转氨酶260μmol/L。腹部B超:大量腹腔积液,胆囊壁增厚,肝门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根据检查报告及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为肝静脉栓塞综合征。立即予前列地尔针静脉注射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低分子肝素钙针皮下注射预防凝血物质在终末肝静脉沉积,尿激酶泵注维持以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予思美泰针、熊去养胆胶囊护肝利胆,输注血小板、白蛋白及血浆支持治疗,应用呋塞米利尿减轻胸水、腹水,同时予鼻导管氧气吸入及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第5天,患儿凝血谱D-二聚体降至正常,水肿消退,腹痛消失,停用尿激酶;第7天,凝血谱提示肝静脉栓塞明显好转,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前列地尔;第9天,血胆红素正常,停思美泰;第11天,肝脏无肿大,生命体征平稳,患儿出院。
2.1 病情观察和护理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系指肝的主要静脉和/或邻近肝部的下腔静脉非闭塞性狭窄而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等症侯群,下腔静脉阻塞表现为腹水、双下肢浮肿、下肢静脉曲张、胸腹壁静脉怒张、肝肿大和腹痛等[2,3]。因此,要加强病情观察,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1.1 黄疸及肝肿大的观察 每班护士严密观察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及小便颜色,腹部触诊监测肝脏大小,定期监测肝功能。本例入院时无黄疸,尿色正常,肝脏肿大,经治疗后肝脏肿大消失,总胆红素由27.4μmol/L 降至14.9μmol/L(正常值为1.71~17.1μmol/L)。
2.1.2 腹水的观察及护理 每日晨测腹围、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量[4],注意观察大小便量及性状,并检测尿糖、pH值及尿比重。患儿半卧位,使横膈下降,增加肺活量,减少肺淤血,有利于呼吸运动,并予氧气吸入;遵医嘱输注白蛋白、血浆和呋塞米。本例患儿入院时腹腔积液,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腹水、腹胀消失,体重减轻。
2.1.3 腹痛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本例患儿腹痛呈阵发性,以脐周为主,无恶心、呕吐、腹泻,予局部按摩、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其痛苦,腹痛较剧时遵医嘱予止痛药,患儿入院治疗第5天,腹痛消失。
2.2 皮肤黏膜护理 患儿入院时全身水肿,必须加强皮肤护理,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1次,予棉被、软枕垫在被压迫部位,防止受压部位皮肤破损;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洁净、无碎屑,穿柔软棉质衣服,及时更换被分泌物污染的床单及衣物。指导患儿勤漱口,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黏膜早晚各1次;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热引起黏膜出血,加重疼痛等不适感。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次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稀释液坐浴。通过细致护理,患儿未发生皮肤和黏膜破损。
2.3 用药护理 本例患儿采用前列地尔、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2.3.1 前列地尔 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使药物发挥最佳效应,勿在患儿餐前用药,以减轻消化道症状;用药期间饮食清淡富有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腹胀;药液现配现用,选择粗大的静脉,静脉推注速度宜慢,每分钟不超过1~2ml[5],边推药边询问患儿有无舌部发热、心悸、胸闷、腹痛等症状,同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血管发红、疼痛现象,一旦发生,静脉推注速度应更慢,或暂停推药,及时向医生报告,如出现腹痛、腹胀、呃逆等可选用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对症处理[6]。本例患儿使用前列地尔后未出现静脉炎、消化道反应等药物副作用。
2.3.2 尿激酶 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防止撞伤、碰伤,使用床栏防坠床;指导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勿剧烈活动;监测血常规,如血小板<2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使用尿激酶。本例患儿使用尿激酶时未出现出血现象。
2.3.3 低分子肝素钙 每次皮下注射应更换注射部位,2次注射部位间距至少1cm,注射毕局部压迫时间>10min[7];严密监测血常规,血小板≤20×109/L时停用。本例患儿未出现皮下血肿等出血情况。
2.4 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适量脂肪为原则,食物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少量多餐[8],限制水盐的摄入,利尿期间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番茄、橘子等。本例患儿胃纳差,鼓励患儿进食,根据出入量遵医嘱补液治疗后,未出现营养失调。
2.5 心理护理 患儿已较懂事,担忧疾病治疗及预后;对疼痛的耐受差,对静脉穿刺恐惧。护士主动询问患儿的自觉症状,疼痛时予局部按摩或让其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及时告诉患儿病情好转的检验指数,如腹围、体重、白蛋白、总胆红素的数值;静脉穿刺时,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指导患儿家长多鼓励、支持患儿,从而使患儿正确面对肝静脉阻塞的种种不适表现,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及恢复。
本病例使用硫鸟嘌呤、甲氨蝶呤后出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水钠潴留。护理重点为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做好前列地尔、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护理,加强皮肤黏膜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
[1]蔡华聪,朱丽明.肝小静脉闭塞病[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146-148.
[2]白文林,张玲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J].肝脏,1999,4(3):165.
[3]韩东明,李玉侠,王清华.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9):874.
[4]张超琅,陆亚红.一例双份非亲缘脐血联合移植治疗白血病儿童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69-171.
[5]闫静,李卫评,刘伟.凯时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多普勒超声观察及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4):315—316.
[6]王巧娟,程菊湘.应用凯时预防慢性重症肝炎并发肝肾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8:1538-1539.
[7]赵正言.实用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9.
[8]冯国琴,朱桂佳,狄爱文,等.凯时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4:157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