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守艳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论李清照诗词的语言艺术
苗守艳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语言平易清新、典雅含蓄、和谐流转,兼具音乐美和绘画美。诗词的语词美、声韵美、修辞美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其诗词语言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语言艺术;语词美;声韵美;修辞美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其词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宋词乃至后世的诗词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词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呈现出“别是一家”的鲜明风格。本文试从语词美、声韵美、修辞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诗词的语言艺术。
“明白晓畅、清新自然”是李清照诗词语词美最大的特色。她的词自然率真、明白如话、清新典雅,总是能够用最自然朴素、平淡无奇的语言,表达出复杂幽深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词“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1]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1.口语入词、明白晓畅
李清照常以口语入诗词,能够以人们最为熟悉的字词创作出清新率真的作品,她用极其寻常的词语描写典型的形象、描绘绝妙的细节、表现深刻的内心情感,读来明白如话,而又意蕴无穷。她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词句,用的都是很平常的词语。
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2]此句几乎全是口语,描写的事物也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词人却能够匠心独运,用一个口语化的字“瘦”来形容黄花。“瘦”本是形容人的字眼,作者精心挑选口语中生动活泼的字词,别出心裁地运用到诗词中,化俗为雅,将一股孤寂凄清的思念之情注入整幅画卷,令人读后不禁神伤。
再如《临江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两句本是毫无诗意可言的直白俗语,了无雕饰,仔细品味,却看出其中有真意。看似随意、脱口而出,实则作者将所有的思绪都寄托在这简单到极点的两句上了。作者不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当时的心情,没有任何矫饰,没有任何顾忌,自然率真地表达着自己百无聊赖的心情,也折射出词人面对人生曲折、世态炎凉的心境。
2.典雅含蓄、清新自然
李清照诗词中的用典艺术,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造诣。她在直接移用前人成句或点化前人诗词时,往往为情设典,注重开拓新的意境,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天衣无缝地浸化在词的意境里。如“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便直接引用了薛昭蕴《小重山》的起句“春到长门春草青”。在《临江仙》词序中,李清照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所以她在《临江仙》的开头句,就直接袭用了欧阳修词的起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这种直接移用的手法,看似直露,实则是移用旧句以开拓新的意境,使之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借他人之句放在开端,是引发情感的触媒,被引发出的情感沿着词人自己的心绪历程发展,与原作之情已大相径庭。
李清照不用僻典,而在常典中寄托情意。如在《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这里,李清照叠用了“锦书”和“鸿雁传书”两个为人所熟悉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离情别绪,但不同的是词人把典故与眼前的景物糅合在一起,增加了幻想的成分,从而使其抒发思念之情时,更显得委婉和深沉。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中,“鸿雁传书”这个典故似乎也运用得最多,如“征雁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草绿阶前,暮天断雁,楼上远信谁传”,等等。虽然这些词都运用了同样一个典故,但丝毫没有给人以空泛之感,并随着词人境遇不同,而贴切地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3]。
人称语言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李清照的语言艺术无疑达到了这个境界。对语词的锤炼,使得她的词仿佛雨后莲花,清新自然。
和谐明快、流转如珠是李清照诗词声韵美的特色。她的诗词既是文学的语言,也是音乐的语言,读来自然流畅、酣畅淋漓,极富乐感,仿佛一首动听感人的歌曲萦绕耳旁。
1.叠字的运用
在我国诗词史上,除了主要依靠平仄、韵脚、对仗等格律以外,还常常采用叠字这种语言艺术手段,来使诗词声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北朝《木兰辞》中的“唧唧复唧唧”,《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等等。李清照也非常看重诗词的声韵美,她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叠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的词有一种和谐的声韵美。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指出,“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她在创作中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双声叠韵的运用,使得她的诗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深刻强烈,并且具有音乐美,读来流转如珠,富于节奏感、声调美。这些叠字运用巧妙而又贴切,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5],起句十四个字,词人将它们重重叠叠地连在一起,轻重相间,抑扬起伏,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似长吁,似短叹,从听感上造成凄清寂寞的气氛,读来情真意切、酣畅淋漓,令人潸然泪下。文字的修辞美、声韵的音乐美与内心丰富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扣动着人们的心弦,“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徐轨《词花丛谈》)。词人用叠字来描述环境,表现心境的不在少数,这有利于自然流畅地展现词人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怀。
2.叠句的运用
李清照的词敢于创新,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叠句运用上也独见功力。叠句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描写景物,渲染情绪,营造出更幽深的意境。如“阴满中庭,阴满中庭”,“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添字采桑子》)。词人运用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不绝的效果,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运用叠句可以将景物与感情反复渲染,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突出、深刻。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整首词作者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深情怀念,“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描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也暗喻人世无常、变幻莫测,从而将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写得凄婉动人。叠句本身还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更便于作品以朴素浅白的话语,表达委婉曲折的情绪,更充分地利用音韵表达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6]。如“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行香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词中感情随着声调的起伏变化而升华。一阵风雨之后,天气渐凉,人的心情也一点点变得凄凉惆怅。明月照在床上,一个人被整个孤寂围绕。此时此刻,从远处传来的捣衣声、秋夜里的虫鸣声、街上的打更声一下一下在响,有节奏的声响更衬托出秋夜的寂静,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寥。
自然脱俗、生动真切是李清照诗词语言修辞美的特色。李清照诗词除注重语词的锤炼、声韵和谐之外,更注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诗词成为极品,给人无限想象,令人无限回味。
1.善用白描、精准传神
李清照以她的真情写作,展现风貌天成的“本色美”,这突出表现在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上。白描是李清照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她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截取有意义的画面,或是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件事物,或是三言两语描绘出一个形象。笔法自然脱俗,文字简练单纯,可谓到了炉火纯青、不露痕迹的地步。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7]这首词用的全是白描,语言纯真、朴实,毫不雕饰,但表现的感情却非常深厚诚挚、细腻入微,很有感染力。词的上半阙写姊妹离别时的悲情,《阳关曲》本只有三遍,竟唱至四遍,唱至“千千遍”。手足情之深,溢于言表。词的下半阙回忆离别时由于感情凌乱,以致连酒杯的深浅都忘了。最后思念转成希望,以此自我安慰。笔触细腻,语意深沉,真实地写出了离人的内心动态。再如“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宠柳娇花”、“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等等,都是慧心自铸,别具清丽俊俏之本色美。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8]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技巧
李清照词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对各种事物进行传神的描绘,使之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如《鹧鸪天》中的“梅应妒,菊应羞”。将梅花、菊花拟人化,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骄人和高贵。梅花、菊花也是常被喻指优秀品质的花,但还会因为桂花馥郁的香气、高洁的品格而嫉妒、羞愧,可见桂花高贵的内在美和品质美。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桂花的纯洁、高雅,也是在借桂花自喻、托物抒怀,表达自己注重对内在美、人格美的推崇和赞美。 又如《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词人由斜风细雨,想到宠柳娇花,将花柳拟人化,赋予了情感,倾注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关心。而花柳在这恼人天气里难免受风雨摧残,从而透露出词人惆怅、伤春之情。
李清照还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内心无法言说的情绪。如《点绛唇》中的“柔肠一寸愁千缕”,心中有千丝万缕的心事纠结,数也数不清。一个“千”字用夸张的手法,将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表达了出来。又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9]同样是描写愁绪,词人更加巧妙地将人们看不到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那压抑在胸中的万千愁绪。连舴艋舟都载不动词人内心的忧愁,由此可见愁之多、愁之重。
李清照的词作能够传诵至今,主要是凭借独具魅力的语言。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词作语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与感染力。她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新颖的、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李清照诗词更以其突出的语言艺术成就,奠定了其在古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钟雷.婉约词[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3]温绍梦,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4]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济南市社科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侯建.李清照诗词评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8]白寿彝.中国通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9]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On the Language Arts of Li Qingzhao's Poetry
MIAO Shouy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Li Qingzhao was a famous female poet in China's Song dynasty literary history. Her poetic language is plain, fresh, elegant and subtle, with harmonious flow, possessing the beauty of both music and painting. The poetic beauty of the words, rhyme and rhetoric has reached a high artistic attainments, its poetic language has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Li Qingzhao; language arts; word beauty; rhyme beauty; rhetoric beauty
2011-07-26
苗守艳(1977-),女,山东苍山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民俗学研究。
I207.23
A
1008-469X(2011)05-0053-03